让科学理论指导美国史研究(3)
历史上社会现象中往往出现一些特殊现象。例如我们通常都认为一年有365天。其实,它是一个近似值, 因为实际上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为365.2422天,并不是整整365天。 为了解决这个实际困难。公元前46年儒略凯撒历法引入闰年。(注:儒略历法一直使用到16世纪。 但到了1582 年发生问题。 因地球绕日公转一周实际时间是 365.2422天,也不是每四年增加额外一天解决得了的。真实长度365.2422和近似长度365.25天的微小差异累计起来已达10天。为了消除这个差异,罗马教皇格雷果改行新历,将1582 年10 月4 日的次日定为格雷果历10月15日,中间取消10天。可参考黄秋斌《历史上的10天为何不翼而飞》,载1996年4月29日《光明日报》。)每四年增添额外的一天。 难道我们能把一年365天这一近似值称为历史规律吗?! 这正说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徒托空言,而是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史学研究者从搜集大量史料开始,到剖析具体史实,都要作到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达到历史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有机结合。规律是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科学的抽象思维是“最美的花朵”(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2页。)。难道可以认为它是虚构的吗?马克思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3页。) 第三,《崛起》提出:“马克思说:‘极为相似的事情,但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但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 这段引文见诸马克思1877年写的《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但《崛起》引用这段文字时,前后均有删节,又不对历史哲学加以必要的解释,使读者坠入五里雾中。其实,马克思著作原文引喻得当,说理清晰,并不难懂。原文举古代罗马平民遭遇的实例:在古代罗马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那些原来耕种自己小块土地的自由农民,“使他们同他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分离的运动,不仅蕴含着大地产形成的过程,而且还蕴含着大货币资本形成的过程。”但是,结果“罗马的无产者并没有变成雇佣工人,却成为无所事事的游民。”与此同时,他们“发展起来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而是奴隶占有制的生产方式。”(注:以上引文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1页。)上面我引述的马克思原著的话,并不难理解。 我认为,如果我们从历史实际出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抽象思维,认真观察和思考,对古代罗马农民被剥夺的具体情况和过程与欧洲封建社会末期的具体历史环境中的重要情节分别加以研究、分析和比较,而不是囫囵吞枣,我们就会很容易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而作出圆满的答案。 至于《崛起》上引文字“但是”以后转到另一层意思中去。西方史学思想一般称历史哲学。笔者体会此处指的是黑格尔历史哲学。必须指出:引文删去最后一句“这种历史哲学理论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中译本这句话前面是逗号,并不是句号--笔者)为了理解马克思原话的涵义,笔者对黑格尔哲学体系及其历史哲学试作简要介绍于后。 黑格尔(1770-1831)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集大成的代表人物。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经过马克思批判的改造,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黑格尔哲学整体结构的中心思想是绝对精神自我辩证发展。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它先于客观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发展。绝对精神的自我发展过程有三个阶段: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黑格尔哲学体系有三个组成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这三个组成部分是和上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相对称的。历史哲学属于精神哲学范围。黑格尔是按三段式--正题、反题、合题的原则处理他的哲学体系三大阶段的。逻辑阶段是绝对精神发展的第一阶段,最后出现了绝对观念,作为纯粹思维,自在自为地发展着。绝对精神发展的第二阶段是自然阶段,绝对观念将自身异化为自然界,此时才出现空间形式。逻辑阶段是正题;自然阶段是反题,否定了正题。绝对精神发展的第三阶段是精神阶段,绝对观念由异化的自然又重回到本身--绝对精神方面来。此时才出现时间形式。精神阶段是合题,是对否定的否定,正题反题达到统一,是“无反之合。”黑格尔认为合题是深刻的、丰富的,全面的正题,达到了“绝对真理”的完成。 黑格尔凭着思辩、猜想推测的非凡才能,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研究了概念的辩证法,并且猜到事物(现象、自然界、社会)的辩证法。黑格尔哲学中逻辑学卷中提出质量互变,对立统一等辩证思维规律和本质、现象等辩证法基本范畴。逻辑学是黑格尔哲学中的精华、革命的部分。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极端重视和高度评价。(注: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版跋中称:“综合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一般的运动的形态的,还要算他(指黑格尔--笔者)最早。”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称黑格尔“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恩格斯在总结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过程时所作的评语最具代表性。恩格斯指出:“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63页。)在哲学史上,黑格尔留下了一笔可观的遗产。但是,黑格尔既是有巨大功绩也是有重大败绩的哲学家。关键在于他的辩证法是概念辩证法,头脚倒置,对说明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根本是不适用的。黑格尔的“绝对观念”、“绝对精神”、“世界精神”是超时空、超自然、超人类、超社会的纯粹思维,自我运动和发展着,它是超历史的。这种前题就是站不住脚的。一切科学研究的对象只能是物质世界,历史不外是自然史和人类史。自然界的历史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人类所栖身的地球是客观世界微小的一个成员,但它的形成就在40-50亿年之前。自然界的物质性已由地质学、天文学、古生物学等科学的进展所证实。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注:《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第292页。)自然界充满着运动着的物质、物体,任何物体的存在和运动,都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和占有一定的空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揭示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密不可分。可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概念的自我发展,这种概念的自我运动是永远不知在什么地方发生的,自然界、历史上所显露出来的辩证的发展,只是概念自我运动的痕迹。黑格尔哲学显然颠倒了现实存在与思维的关系。至于人类史,它的前提当然是人,人的起源,人的发展和进步。人是社会历史和文化活动的主体。可是,在黑格尔那里,“历史哲学、法哲学、宗教哲学等等也都是以哲学家头脑中臆造的联系来代替应当在事变中指出的现实的真实的联系,把历史(其全部和各个部分)看做观念的逐渐实现。这样看来,历史是不自觉地、但必然是为了实现某种预定的理想目的而努力;……是为了实现他的绝对观念而努力,而达到这个绝对观念的坚定不移的意向就构成了历史事变中的内在联系。”(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2页。)历史不过是检验他的逻辑结论的工具。黑格尔对世界历史由低级到高级的嬗变史的见解很古怪,他认为这与物质生产方式无关,而是世界精神在时间中合理地体现其自身的过程中所做的选择。世界精神最初垂青东方民族,以后转向希腊、罗马民族,最后选择了最成熟的日耳曼民族为其体现者。这分明是贬低东方民族,宣扬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性,为普鲁士君主制度祝福,这是黑格尔从他哲学家头脑中虚构的先验式的原则。黑格尔自己也承认:他的历史哲学考察的仅仅是概念的前进运动。他对世界历史由低级到高级的嬗变的规律茫然无知,归之于世界精神的选择是不足为奇的,黑格尔创立的三段式,虽然其中包含辩证的因素,也是概念化的先验公式,他用三段式随意乱套客观现实事物,牵强附会,谬误百出。黑格尔的辩证法本来是在批判形而上学中发展起来的,结果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窒息了他的辩证法,他的历史哲学陷入形而上学,思想混乱。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唯心主义给予严厉的批判。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2版跋中指出:“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7、218页。 )。马克思剔除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糟粕,使辩证法从神的启示成为人的启示,由头脚倒置变为两脚着地;使辩证法和唯物主义高度统一,大放光芒。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