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试图用史料证明,唐代中国文化对黑衣大食第二代王阿蒲恭弗产生兴建新国都--巴格达的最初设想曾发生过重要影响;杜环《经行记》提到的诸位中国工匠应是巴格达城的建设者;中国唐代的科学技术与工艺品为繁荣巴格达的市场曾起过重要作用。 一、兴建巴格达的原因 众所周知,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立国于公元749年。其第一代王阿蒲罗拔(Abual-`Abbās,754年卒)是在伊拉克的库法登基的。后因健康原因和政治原因,他在短暂的为政期间数次迁都,相继在“伊本·胡白义拉”宫(Qasr Ibn Hubayrah)、“哈希米亚”宫(al-Hāshimiy-yah)、希拉(al-Hirah)、安巴尔(al-Anbar)居住过。他病逝于安巴尔,葬于安巴尔的寝宫中。其弟阿蒲恭弗(Abu Ja `far)的主要居住地是库法城附近的哈希米亚宫和希拉。其阿拔斯族亲多住于库法。然而,他继位不数年,即为兴建新的都城而进行了勘查、设计,遂又亲自督造,几年后,建成了一座圆形的,有内外两道城墙的巴格达。因其别号为“曼苏尔”(Mansur,义为“得胜者”),故时称巴格达为“曼苏尔的团城”。其建都原因大约如下。 首先,是政治原因。其前朝--白衣大食(倭马亚王朝)是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它虽被黑衣大食迅速地推翻了中央政权,但其各地方政权仍在作顽强抵抗,其政治影响较大。在黑衣大食立国之初的十余年间,各种暴乱、反叛此起彼伏。百姓们对白衣大食的君主政治普遍存有好感。黑衣大食王居住的“哈希米亚”宫,当地人仍习惯地用前朝的伊拉克总督的名字“伊本·胡白义拉”呼之。这引起黑衣大食王的烦感。另外,阿蒲恭弗是个铁腕人物,他急不可耐地剪除异己,在其兄阿蒲罗拔去世的第二年(755年),用计将与之不睦的呼罗珊总督--阿卜·穆斯林杀害。阿卜·穆斯林(Abu Muslim)本是阿蒲罗拔的忠实仆从,后被委以重任,去帝国的东方省呼罗珊(Khurāsān)为阿拔斯人推翻白衣大食,从事政治宣传和军队组建工作,并在推翻白衣大食的战争中立有大功,实为黑衣大食的创建者,威震中亚。中亚各国人呼之为“阿拉伯王”,我国的《旧唐书》、《新唐书》之《大食传》均提到他,记之为“有呼罗珊木鹿人并波悉林举义兵,应者悉令着黑衣。”云云。他被杀的消息传出后,其亲信大将伞巴德(Sanbād,呼罗珊的拜火教徒)立即率众造反,为他报仇。但他被阿蒲恭弗的军队击败,此役中,伞巴德及其兵众六万人被杀,妇孺被擒。从起事到战死,前后仅七十天。回历141年,一批当年追随阿卜·穆斯林在呼罗珊进行政治活动的呼罗珊人,自称“拉万迪亚”(al-Rāwandiyyah,义为“有大黄(一种本草)的”--笔者注)人,来到阿蒲恭弗的寝宫寻衅滋事,因此,其中的两百人先被拘押,这引起众怒,于是,他们聚众闯入监狱,将其首领们救了出来,其中有六百人复至宫门处闹事,因宫门紧闭,才无人进去。惊惶失措的阿蒲恭弗从后门逃出,因宫内无牲畜,因此,他是徒步出宫的。后来,这些滋事者全部被杀。此外,又有阿卜杜拉·本·哈桑于回历145年(762年)为篡夺大食王位而举事,他事先已占据了阿拉伯半岛上的伊斯兰教的圣城麦加与麦地那,后派其弟易卜拉欣·本·阿卜杜拉进占巴士拉。其弟遂于回历145年斋月(Ramadān,九月)的第一天占领了巴士拉,并将此城涂成白色。城中的百姓随即也用白色涂墙。另有一说,易卜拉欣是回历143年就到了巴士拉,举事前已在那里住下。后来,他又攻打了大食王都附近的库法城。当时,阿蒲恭弗可谓京师空虚。其精锐部队中,有三万人在里海南岸的赖伊,由王储麦赫迪(al-Mahdī)统领;另有四万人正行进在西去摩邻(al-Maghrib,即阿非利加省)的途中,由穆罕默* ·本·艾什阿斯(Muhammad bn al-Ash`ath)统领。其余的在库法,由伊萨·本·穆萨(`Isa bn Musa)统领。大食王的禁军不足三千人。(见《泰伯里史》“回历145年大事记”)这类政变虽被粉碎,举事者被杀,但令大食王深切感到,库法、巴士拉乃是非之地,肘腋之患频发其间,自己的住地应距之远些为宜。《泰伯里史》卷七614页在言及兴建巴格达时有这样一段话:“当‘拉万迪亚’人在阿蒲恭弗的宫城哈希米亚--它在‘伊本·胡白义拉’城附近--暴乱之后,他(大食王)因‘拉万迪亚’人冲他造反而讨厌在那里继续住下去。同时,这里又靠近库法,库法的百姓也不让他太平。于是,他想到应亲自外出勘查地形,以便为他自己和他的军队另择住地。于是,他开始行动,先去了杰尔杰拉雅(Jarjarāyā),再到巴格达(Baghdād),又到了摩苏尔(al-Mawsil),然后,又回到巴格达。”另外,《伊本·赫尔东史》卷三196页言:“曼苏尔于回历146年(此记载在年份上略晚于泰伯里的记述。--笔者注)建巴格达城,其原因乃是‘拉万迪亚’人在哈希米亚搞暴乱;也因为他讨厌库法人,他们不能让他太平。”由此可见,大食王兴建新都之目的,正是为远离政变的策源地--库法。 迁都、建都的另一原因是经济方面的。为了有效转输王室之享用和军队的辎重,新首都应位于交通便利之处。为此,大食王阿蒲恭弗亲自骑行考察新首都的地址。《泰伯里史》“回历145年大事记”(卷七616、617页)言,当他骑行至巴格达城址所在地面时,居住在那里的当地首领--德干(Dahqān,波斯语词,义为“首领”、“地主”。--笔者注)向大食王讲了一番话,它实为大食王本人的建都构想,其中言:“于是他(德干)讲:阿!信士们的长官(Amir al-Mu'mīnin,此为百姓对大食王的尊称,《旧唐书·大食传》呼做“噉密莫末腻”。--笔者注)!您向我询问此地的优点,问我为什么替您选择了这个地方?啊!信士们的长官!我认为,您若住在这里,则能享用四个县的收入。其西面有两个县,即盖图莱布勒(Qatrabull)与巴都莱亚(Bādūrayā);其东面有两个县,即奈赫尔布格(Nahr Būq,义为“布格”河。)与凯勒瓦扎(Kalwādhā)。这样,您将生活在靠近椰枣林和水源的地方。倘若其中的某个县因遭灾而欠收,那么,还会有其他三个县能保持供给。啊!信士们的长官!若您住在塞拉(al-Sarrā,地名兼河流名,即兴建巴格达的地方。--笔者注),那末,西方的供给品(Mīrah,原义为“粮食”。)可用船经幼发拉底河而转输给您。埃及和叙利亚的物产也送到您这里。中国的、印度的、巴士拉的、瓦西说(Wāsit,义为“中央的”,盖因此城位于库法、大马士革、巴格达诸大城市之间而得名。--笔者注)的供给品可用船经迪格里斯河而转输给您。亚美尼亚及与之相连的诸地区,如塔麦加(Ta'marrā)的供给品也可经扎卜(al-Zāb,河流名,此河乃迪格里斯河之支流)而到达您这里。拜占廷的、阿米德(Amid,小亚细亚的城市名。)的、河洲(al-Jazīrah,全名为:Jazīrat Athūra或JazīratAqūra,义为“亚述河洲”,麦格代西《地理志》呼做“亚述省”Iqlim Aqūra,乃黑衣大食的省区之一,地占伊拉克之西北部,叙利亚之东南部,(唐)杜环《纪行记》呼做“亚俱罗”、“阿俱罗”。--笔者注)的、毛绥勒(al-Mausil,摩苏尔)的供给品可经迪格里斯河而运给您。您将居住在诸条河之间。您的敌人如果不过桥和拱桥,是无法接近您的。一旦拆了桥和拱桥,您的敌人就甭想碰您。您在迪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任何一位从东方或西方来的人都无法走到您面前,除非他必须渡过好几条河。您正好居住在巴士拉、瓦西兑、库法、毛绥勒、塞瓦德(al-Sawad),为伊拉克冲积平原上的所有 良田之总称。--笔者注)诸地的中央。这样,您同陆地、海洋、山区都很靠近。’曼苏尔(阿蒲恭弗的附名,义为“胜利者”。--笔者注)因此而做出了选择此地的决定。而他(德干)又讲:‘阿!信士们的长官!这是真主恩赐给信士们的长官的礼物。这礼物(巴格达)实际上成了他的大军、军官和武士们,没有任何敌人敢妄想接近他。这礼物也是对所有城市的规划,从而使它们都有了城墙、堑壕与碉楼,而迪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正是‘信士们的长官’城的堑壕。’”《泰伯里史》的上述记载道出了兴建巴格达的目的,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在描述从远国异邦转输供给品时,是将中国排在首位。前已述及,回历141年(758-759年),大食王在“拉万迪亚”人的骚乱后立即去勘查新都地址,《泰伯里史》卷七614页记此事件时言:“于是,他(大食王)开始行动,等到杰尔杰拉雅,又去了巴格达。此后又去了毛绥勒(摩苏尔),再以后,又折返回巴格达。”然后他讲:“这个地方是良好的军营。这条迪格里斯河使我们同中国之间无任何阻隔。从海洋上运来的任何东西,皆可经迪格里斯河而抵达我这里。”此言表明,大食王勘查新都址时,不仅考虑到眼前的军政问题和生活供给之需,而且考虑到大食国的新首都应具备国际贸易与海洋航运的职能。他尤为希望的新景象是,中国商品通过海上交通,从东方的唐帝国直抵在西方的大食帝国的都城。这表明,先进的唐代中国文化之魅力早已征服了大食王阿蒲恭弗的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