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构均势:罗斯福牺牲“中国完整” 如果说日俄战争之前罗斯福放弃“中国完整”原则是迫于俄国的强大实力不得已而为之的话,那么日俄战争时期罗斯福牺牲“中国完整”却完全是主动的。日俄战争时期,远东局势发生了有利于美国的变化。日本在英国的支持下,选择以武力手段解决与俄国在满洲、朝鲜的矛盾。罗斯福本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维护美国倡导的“中国完整”原则。但他却没有这样做。他从美国在远东的整体利益出发,力图利用日俄冲突,在远东达成一个对美国有利的均势安排。为此,他不惜主动牺牲“中国完整”原则。 罗斯福牺牲“中国完整”的第一个重大举动就是将中国东北从中立范围中排除出去,划为日俄交战场地。1904年初,日俄已走近战争边缘,罗斯福既喜且忧。他不希望俄国获胜,因为那样必然导致中国被列强瓜分,美国将失去中国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他又不希望日本获得绝对胜利,因为那样势必打破东北亚的均势状态,不利美国势力的发展。最理想的结局是让日俄双方互相消耗后达成均势。这样,中国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及将要扮演的角色为罗斯福所关注。罗斯福担心中国参战可能会激发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导致义和团式排外运动的再次发生。而且中国参战可能会给其他国家介入战争提供借口,使战争规模更大,形势更加复杂,这样势必极大地损害美国在远东的利益。所以,罗斯福希望能使中国保持中立,将日俄战争局部化。 1904年2月6日,德国驻美大使斯特恩博(Speck Von Sternburg )就德皇威廉二世关于中国中立的建议试探罗斯福的态度。德皇的设想是:“从大连湾的纬度以南一切的中国领土,但当然,除去辽东半岛,作为中立区域,并由列强保护其中立。”(注:孙瑞芹译:《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择》第3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3、23、30、30、32、46、51页。)德皇提出这个建议的目的在于鼓励俄国向东发展,以减轻法俄同盟在欧洲给德国造成的压力。罗斯福的远东问题顾问柔克义(William R.Rockhill )与国务卿海约翰都认为德皇的建议过于露骨,等于是将长城以北的中国领土划入俄国的侵略范围之内,与“保全中国”原则抵触太甚。海约翰经与罗斯福商洽后对德皇的建议作了修改,并于2月8日将其作为照会发往英、法、德等国,此后又知照日俄以及《辛丑条约》其他各签字国,要求它们与美国一道,“尊重中国的中立并以所有切实可行的方式尊重其行政统一”。(注:USFR,1904,p327.)照会没有提及最敏感的满洲问题,没有提及“中国完整”,只使用了“行政统一”这个意义含混的措辞。对于美国的照会,各大国原则上表示同意, 但都对满洲问题作了保留。 英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恩(Lord Lansdowne)曾就中立照会适应的范围询问美国方面。海约翰答复说,美国不想严格界定中立范围,而只是想在日俄战争期间“获致尽可能小的敌对区域与尽可能大的中立区域”。(注:Raymond A.Esthus,Theodore Roosevelt adn Japan,Washington:1966,p8,p8,p9,p28,p31,p29,p30,p261.)海约翰的这个解释虽仍十分含混,但其所谓“尽可能小的敌对区域”显然包括当时仍由俄国占领的满洲。对于日本在满洲问题上所作的保留,美国方面也是理解并赞同的。第一助理国务卿卢米斯曾按照罗斯福的意思向日本驻美公使高平小五郎解释说,照会并不反对将满洲与朝鲜划作交战区。(注: Raymond A.Esthus,TheodoreRoosevelt adn Japan,Washington:1966,p8,p8,p9,p28,p31,p29,p30,p261.)而海约翰则在日记里写道,在照会中明白无误地提到满洲与朝鲜是很愚蠢的,因为所有大国在这个问题上都是观点一致的。(注:Raymond A.Esthus,Theodore Roosevelt adn Japan,Washington:1966,p8,p8,p9,p28,p31,p29,p30,p261.)也就是说,各国都会心照不宣地将满洲排除出中立区域之外,明文规定则显得画蛇添足。这样,在美国政府的解释之下,各有关国家都接受了海约翰的照会,但都对满洲不在中立范围之内给以明示或默认。罗斯福对这个结果表示“非常满意”。(注:Raymond A.Esthus,TheodoreRooseveltadn Japan,Washington:1966,p8,p8,p9,p28,p31,p29,p30,p261.) 罗斯福后来曾谈到,他亲自对德皇的建议作了修改,将它适用于除满洲外的整个中国,并令海约翰以照会的形式加以公布。(注:Morison,op.cit.,Vol.Ⅳ,p1271,pp.830~831.)罗斯福政府积极促成中国中立,并不惜牺牲中国东北,目的就在于使日俄战争局部化,利于美国控制局势,为促进美国在远东的利益铺路。 在罗斯福如愿地促成了中国中立、将中国东北划为交战区之后,他牺牲“中国完整”的活动并未停止。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后, 为了在远东营造对美国有利的日俄均势,罗斯福在调停日俄争端的过程中,不时以牺牲“中国完整”为前提与日俄做交易。在罗斯福看来,日俄战争给美国势力打入中国东北提供了契机。美国的利益要求日俄双方互相消耗,互相削弱,最后互相牵制,以达致相对平衡,从而消除满洲“门户开放”的阻力。(注:罗斯福曾就此问题多次谈到自己的看法。1904年3月19日,他在一封信中谈到,希望俄日“两国继续打下去,直到双方耗尽元气,到那时缔结和平就不会产生黄祸或斯拉夫祸。”见Morison,op.cit.,Vol.Ⅳ,pp.759~761;次日,他与斯特恩博讨论远东局势,认为“我们的利益是,俄日间的战争应拖长;两国应尽可能地互相消灭;和约签订后,它们的地理上摩擦面积不应该消除;并且因为它们利益范围的界限它们要象战前一样互相对立”。见孙瑞芹前引书,第16~17页;数月后,他又向法国驻美大使朱塞朗谈到,“最好是俄日双方受到削弱,面对面地互相牵制。”见Esthus,op.cit.,p39;在俄国落败后,他又说,“如果把俄国这个东亚大国消灭掉,那对我们的安宁来说将是……不幸的”,“最好还是让它保存下来同日本对峙,而使这个国家能对那个国家起钳制作用”。见赫沃斯托夫前引书,第779页。)所以,罗斯福一直密切关注日俄战争的进程,并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外交渠道使日俄战争尽量按自己的设想进行。1904年6月,随着日本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罗斯福开始担心日本将成为美国的劲敌,在与日本公使高平的一次会谈中,即显示出对日俄议和一事的关注。罗斯福谈到日本“将在黄海沿岸占有至高利益,一如美国之在加勒比海”,并希望日本“负起责任引导中国走日本走过的道路”。高平说日本准备在把俄国人赶出满洲后将满洲归还中国,但担心中国没有能力加以防卫。罗斯福就此发表意见说,可由中国总督在列强保障之下维护满洲“一定的秩序”。(注:Morison,op.cit.,Vol.Ⅳ,p1271,pp.830~831.)8月,罗斯福向斯特恩博谈到他设想的日俄和议计划,提出满洲由各国保障其中立,并由德国指定的一位中国总督加以管理。(注:〔苏〕鲍·亚·罗曼诺夫:《日俄战争外交史纲,1895~1907》,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501、537、538、788页。)1905年1月, 罗斯福又向法国驻美大使朱塞朗(Jules Jusserand )提到类似的媾和条件:朝鲜划归日本势力范围,旅顺口割让给日本,满洲或满洲的大部分归还中国,但须置于欧洲的保障或监管之下。(注:〔苏〕鲍·亚·罗曼诺夫:《日俄战争外交史纲,1895~1907》,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501、537、538、788页。)2月,罗斯福又向斯特恩博谈到他不同意德国首相毕洛夫(Bernhard Von Bülow )曾提出的“最终将华北的某部分领土割让给交战双方是不可避免的”看法,因为这是对中国领土完整的破坏。他本人“期望俄日在缔结和约后要获取的地区将不在满洲和朝鲜的范围之外。”(注:〔苏〕鲍·亚·罗曼诺夫:《日俄战争外交史纲,1895~1907》,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501、537、538、788页。)罗斯福实际上已将中国东北列为一个特殊地区,可以用来作为战利品以满足日俄的掠夺欲望。中国东北在罗斯福设想的和议计划里已完全被排除出“中国完整”之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