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脱高平协定表明美国政府已完全承认了日本在中国东北所取得的一切侵略权益。 罗斯福本人也对日本在南满的特殊地位不持异义。1908年秋,他曾派其密友奥朗宁(John C.O' Laughlin) 为非正式特使到东京活动。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10月21日在会见奥朗宁时曾坦率地提到,“中国完整”原则不适用于满洲,因为南满构成了日本的“外层防卫线”,关乎日本的国家安全。事后,奥朗宁将会见的内容写成备忘录寄给罗斯福。(注: JessieAshworth Miller, The UnitedStates and Chinese Territorial Integrity 1908.In Dwight E.Lee and George E.McReynolds eds., Essays in History and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Honor of George Hubbard Blakeslee,Worcester,Mass.:Clark University Press,1949,pp233~256.)罗斯福对日本的这一立场没有表示任何异义。 从日俄战争结束到罗脱高平协定签订,日本在中国东北不断扩张渗透,不仅严重地排斥了美国利益,妨碍了“机会均等”原则,而且极大地侵犯了中国主权,破坏了“中国完整”原则。对此美国政府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政策,最终以换文的形式达成协定,承认了日本在中国东北所取得的一切侵略权益。罗斯福及其政府奉行这一政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罗斯福的远东政策中,对日关系远比对华关系重要。他一向瞧不起中国人,把中国看作是一个没落的、没有凝聚力的国家。中国贫穷衰弱与落后挨打的现状也使他觉得中国不可能成为美国在远东合作的伙伴。美国感兴趣的只是中国潜力巨大的市场。提出“中国完整”原则,只是希望为美国保全这个市场,并非真的要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与国家独立。相反,日本民族却是罗斯福所敬慕的对象。他多次在不同场合谈到日本是个朝气蓬勃、积极进取而好战默武的国家,表示景仰日本的民族精神与文化。(注:关于罗斯福对日本的态度与看法,参阅Beale,op.cit.,pp.264~270.)日俄战争时期及其以后,罗斯福眼看日本势力日益膨胀,成了远东的军事强国,而美国在远东却无法与日本抗衡,为了能在经济上享受亚洲市场之利,就得和日本搞好关系。只要日本承诺或在事实上使这一地区对美国开放商贸门户,中国的领土与行政是否完整,美国并不关心。日俄战后日本在向中国东北推进的过程中,由于它一再声明遵守“门户开放”政策,美国便对日本破坏中国完整的行为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其次,在罗斯福看来,“中国完整”远没有菲律宾的安全重要。当初美国夺占夏威夷与菲律宾时,日本曾表示抗议或关切,足见日本对该两地的领土野心。罗斯福非常重视菲律宾的战略地位,他本人曾表示宁愿做菲律宾民事总督而不愿做美国副总统。(注:Richard W. Turk,The Ambiguous Relationship:Theodore Roosevelt and AlfredThayer Mahan,Greenwood Press,1987,p43.)随着日本海上力量不断增强,菲律宾、夏威夷也日益面临日本的军事威胁。罗斯福深知,菲律宾是美国在远东的薄弱环节,一旦遭到日本的攻击,实难以防卫。(注:罗斯福1907年8月27日在一封信中谈到, 从军事角度来看,菲律宾是美国的弱点。见David H.Burton,Theodore Roosevelt: ConfidentImperialist,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Pennsylvania Press,1968,p101.1909年2月8日,他又告诫候任国务卿诺克斯(Philander C.Knox)说,与日本的冲突应尽量避免,因为一旦夏威夷、菲律宾有失,美国无足够的力量把它们重新夺回来。 见FrankJ.Merli and Theodore A.Wilson, ed., Makers of American Diplomacy:from TheodoreRoosevelt to Henry Kissinger,New York:1974,p21.)鉴于日本的对外扩张历来有南进、北进之争,为了菲律宾的安全,罗斯福愿意以中国东北作安全阀,引导日本北进向大陆扩张。罗斯福的这种想法至少在日俄战争期间就已形成了。1905年7月, 美国陆军部长塔夫特曾往日本会晤日本首相桂太郎,双方达成一个备忘录,美国以牺牲朝鲜换取了日本不进攻菲律宾的保证。此举得到了罗斯福的肯定。(注:TylerDennett, Roosevelt and the Russo-Japanese War,Gloucester,Mass.:Peter Smith, 1959,p261,p112,p320,p321.)日俄战争结束后,美日关系由于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渗透而趋紧张。1906年后,日美间又由于移民问题发生尖锐矛盾,双方甚至威胁要以战争解决问题。美国在1907年派“白色舰队”巡游世界,就是向日本示威。但因无取胜把握,罗斯福自然不愿让满洲问题给日益紧张的日美关系火上浇油。他宁愿以在满洲让步来换取移民问题的解决,换取日本对美国属地菲律宾的承认,故有罗脱高平协定之缔结。 第三,远东的国际环境对日本极为有利,美国不仅不能单独向日本挑战,甚至于联合别国对付日本亦无可能。 在日俄战争接近尾声时,1905年8月,英国与日本缔结第二次同盟条约, 英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经济与军事上的至高利益,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朝鲜的保护权。到1907年,日本不仅控制了朝鲜,在南满也站稳了脚跟。6月, 法国与日本签订协定,法国承认朝鲜、中国东北及福建为日本的势力范围,日本则承认法国在印度支那的统治,并承认与印度支那毗邻的中国省份为法国的势力范围。法国是俄国的盟国,法日协定促进了日俄协定的达成。7月,日俄签订协定,日本承认北满、外蒙古为俄国的势力范围,俄国则承认南满和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两国通过这一协定划分各自在东北亚的势力范围,使日俄战争以来两国间的紧张关系得以缓和。日本通过上述与各国达成的协定,不仅使其对朝鲜的控制得到了各大国的认可,而且巩固了它在南满的地位。在这种对日本极为有利的国际局势中,美国即使联合德国也不足以对付日本。何况罗斯福本人一向认为中国东北并非美国必争之地,而日本却视南满为其生命线。于是,他便以牺牲中国领土来换取日本在其他方面让步。 罗斯福在中国东北对日本退让,他自己在卸任总统之后曾有很好的解释:“我们的切要利益是不让日本人进入我国,同时保持日本的善意。另一方面,日本人的切要利益是在满洲与朝鲜。因此,不采取任何涉及满洲的步骤对我们的利益特别重要。这些步骤会使日本人……觉得我们敌视他们,或对他们的利益是一种威胁--哪怕是一种很小的威胁。……说到满洲,如果日本人选择遵循一条与我们敌对的行动方针,我们是不能阻止它的,除非我们准备走向战争,而为满洲进行一场成功的战争,就需要一支像英国舰队那样好的舰队,外加像德国陆军那么优良的陆军。(注:Tyler Dennett, Roosevelt and the Russo-JapaneseWar,Gloucester,Mass.:Peter Smith, 1959,p261,p112,p320,p321.)既然美国不可能以武力迫使日本就范,在日本的步步进逼下,罗斯福只有选择妥协。 面对强敌俄日,罗斯福再三地牺牲“中国完整”,希望它们允许美国“均沾”中国东北的利益。他对俄日让步,并非如他自己所说的是由于美国舆论不赞成对俄日开战。美国的政策取向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中国东北对美国利益的重要程度,二是美国实力的强弱。由于地缘关系,俄日在中国东北不仅有重大的经济利益,而且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它们在中国东北都有很强的实力存在。在中国东北,美国利益与俄日利益相比,显然要小得多。俄日为了保持自己在中国东北的地位,不惜以武力排除他国的干预。而美国此时虽是经济大国,军事力量则远不如俄日,还谈不上远涉重洋来东北亚与俄日作战。罗斯福是深谙其理的。他卸任总统后曾向继任总统塔夫特谈到,“事实上,只要一个强国决定弃置‘门户开放’于不顾,并宁愿冒战争的危险,那么,‘门户开放’政策就会消失”。(注:Tyler Dennett, Roosevelt andtheRusso-Japanese War,Gloucester,Mass.:Peter Smith, 1959,p261,p112,p320,p321.)换句话说,若俄日决心以武力说话,别说是“中国完整”,就连“利益均沾”原则,美国也可以放弃。这充分暴露了罗斯福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实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