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全球史观与近代早期世界史编纂(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刘新成 参加讨论

20世纪下半叶,东西方学术交流日趋活跃,越来越多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学生去往美国等西方国家留学,其中许多人学成后留在当地从事研究工作;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学者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从事研究。大量非西方国家历史研究成果因此而得以西文形式呈现,使西方学者眼界大开,认识到一些所谓“欧洲优势特点”在其他地区不仅亦曾存在,而且比欧洲更为突出(14)。于是他们开始从全球发展的角度对世界历史进行重新审视。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实践,不仅逐渐形成了全球史的独特视角,而且对于世界历史发展具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其中值得肯定之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摒弃以国家为单元的思维模式。西方现代学术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当时欧洲正处在建设民族国家和进行帝国主义扩张的高潮当中,因此史学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也都带有以国家为研究和叙事单元的印记。这种学术传统一直延续到当代。全球史学者认为,在描述世界历史进程时,以国家为单元具有两个明显缺陷:1.诸如物种(包括农作物、动物等等)传播、疾病蔓延、气候变化等超越国界的现象均被忽略,而这些现象对全球历史发展曾经产生过不容置疑的作用;2.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全球的组成部分,但每个社会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社会与社会之间互为发展的条件,相互之间的竞争、交融、碰撞以及力量对比关系是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动力,而这一动力由于不是发生在国家框架之内,因而长期被忽视(15)。全球史学者认为,世界通史的基本叙事单位应该是相互具有依存关系的若干社会所形成的网络。这个网络可能只覆盖局部地区,但也可能覆盖整块大陆、整个大洋、半球乃至全球。出于对网络的关注,全球体系研究也成为全球史学家的课题。
    其二,在超越了以国家为单元的思维模式之后,全球史学者提出,在世界历史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能以某个国家的发展代表全球发展的整体趋势,全球发展的整体性只体现在真正普适于所有社会的三大过程当中,即人口增长、技术的进步与传播、不同社会之间日益增长的交流(16)。伴随这三大过程,人类进入了地球上几乎所有可以居住的地区,组成了成千上万个具有独立文化系统的社会,彼此之间形成大小不一的经济或文化交流网络;在网络中各地的自然物种互相传播,各种新技术、新观念和新信仰互相交流;与此同时,每个社会也都在不断地摸索和创造与其他社会相处的新手段、新模式,或是征服、利用及制约与之相关的其他社会,或是与之和平共处;物种交换、移民、文化交流等等以前常被忽略的新内容,与社会发展、商品流通、帝国主义等传统命题一道,共同成为描述全球三大过程的主题。全球史学者通过描述这三大过程,为正在全球化时代重新认识本土文化价值的各民族提供了新的审视角度,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再三,全球史学者认为,在上述三大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不同社会之间日益增长的交流”,因为“人口增长”和“技术的进步与传播”都有赖于这种交流,“越来越多的学者承认,历史就是世界各族互动的结果”(17)。全球史学者着力最多的,就是不同社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互动”。为进一步说明这种互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交流,有些全球史学者刻意用“扩散”的概念来取代“传播”。“扩散”一词最原始的意思是指历史上被驱逐的犹太人将犹太文化带到世界各地并且世代传承。全球史学者借用这个词汇意在说明,传统的“传播”概念含有强势社会向弱势社会推行、强迫弱势社会接受的意思,而“扩散”则意味着弱势社会同样可以影响强势社会;强势社会可以在政治上征服弱势社会,但强势社会的文化却会不知不觉地吸收弱势文化的因素,发生“变形”。
    其四,从学术发生学的角度彻底颠覆“欧洲中心论”。对“欧洲中心论”的批评,在东西方学界都由来已久,但以往的批评大都停留在意识形态层面,全球史学者却从学理上分析了“欧洲中心论”产生的原因及其谬误的根源。他们指出,在世界历史领域造成“欧洲中心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前面所说的以国家为单元的思维模式,二是“依据结果反推原因”的分析方法。这两个认识论的错误导致欧洲中心论者从欧美国家处于强势地位的现状出发,苦心孤诣地在欧洲国家内部寻找其兴起的原因,在“西方有什么而东方没有什么”的论辩逻辑里纠缠不休,不遗余力地挖掘“欧洲优秀传统”,为其贴上理性、科学、民主、进取精神、宗教伦理等等光彩的标签,直至将欧洲树为全球各国的榜样。全球史学者认为,即使那些主观上有意抵制欧洲中心论的学者,事实上也受到“欧洲中心论”的危害,因为他们在研究中会不自觉地以欧洲作为参照,使用那些仅仅适用于欧洲史的概念和定义,在欧洲中心论者设定的语境下描述和探讨非西方世界的历史,结果在学术范式上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强化了“欧洲中心论”。全球史学者根据全球分析结果指出,所谓“欧洲兴起”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从中挖掘“普适性”的“文化特质”只能是制造神话(18)。
    其五,全球史学者在以全球背景为分析历史事件新参数的基础上,对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重新进行分析,得出新的结论。许多从单一方面(比如某个国家)考察仿佛具有必然性的历史事件,在进行多方面的(比如同样参与该事件发生过程的其他国家、影响该事件发生及过程的其他因素)考察后就会发现,如果不是各个方面共同提供条件的话,这种必然性是不存在的。全球史学者提出,在考察一个有若干社会参与其中的历史事件的原因时,要充分考虑其发生的偶然性和特定条件性(19)。他们反对过分草率地遽下“必然”之类断语,强调总结历史发展规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作为一种建构世界通史的新方式,全球史学还处于探索阶段(20)。美国的全球史学者承认,目前全球史学还存在着诸多理论缺陷,其中最明显的是对社会内部发展的忽视(21)。虽然全球史学者认识到,无论是对社会自身的发展而言,还是从推动全球发展的角度来看,各社会内部的发展,即内因的作用,都是重要的(22);但也许是考虑到前人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的缘故,他们对这一方面的关注显然不够,因此在分析跨文化互动对各个社会所产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影响时就显得缺乏深度(23)。另外,本特利等全球史学者曾经根据全球跨文化互动的程度为世界历史进程重新划分阶段,但是,仅仅以互动这一点作为断代根据是否妥当?这本身就是还需要商榷的问题(24)。而且,既然全球史学者把跨文化互动理解为全球发展的核心,那么对于“什么是文化?什么是跨文化?什么是跨文化互动”之类问题,就还有进一步说明的必要(2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