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克劳迪乌斯的演讲同佛朗索瓦之墓的第一幅壁画相对比就不难看出,壁画所反 映的内容是Macstrna,也就是Mastarna,即历史上的图里乌斯,正将自己的同伴,沃耳 基的英雄Caile Vipinas,即Caelius Vipinas,从束缚中解放出来。这说明,壁画上的 内容同克劳迪乌斯的演讲的内容相吻合并反映同一个历史事实。那么Mastarna和 Caelius Vivenna反抗的是谁的奴役呢?第五幅壁画的内容正好解答了这个问题。 在第五幅壁画中,沃耳基的另一位英雄Marce Camitlnas刺杀Cneve Tarchu[nies],即 Cneve Tarquinius,塔克文家族在罗马的统治者。Cneve Tarquinius后标出的Rumach一 词,说明此人并非沃耳基人而是Rumach,即罗马(拉丁文Roma)的统治者。他身披白色长 袍,袍边的红色宽带依稀可见,表明塔克文为罗马之王。沃耳基英雄们推翻的正是罗马 塔克文家族的统治。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来自伊达拉里亚塔克文尼城的塔克文家族曾在 罗马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战俘之子(或奴隶之子)马斯塔那,即图里乌斯,联合伊达拉里 亚沃耳基城的同伴们曾推翻塔克文家族的统治,并在罗马建立了沃耳基人的政权。李维 和戴奥尼苏斯的著作中对图里乌斯来历的记录并不清楚,考古材料正好对于这个问题给 以补充。同时也证明了,公元前六世纪中期,图里乌斯是用武力夺取了塔克文家族在罗 马的政权。 第三,伊达拉里亚的另一城邦克鲁西(Clusium)的国王波森那(Lars Porsenna)也曾经 占领过罗马。公元前510年,高傲者塔克文被驱逐出罗马,公元前509年逃亡克鲁西城。 克鲁西王波森那曾于公元前508年发兵罗马城下,企图恢复塔克文家族对罗马的统治。 波森那的军队一度攻占了罗马的桥头堡雅尼库鲁姆(Janiculum),并在罗马城郊与罗马 人展开了残酷的战斗。李维在《罗马史》第二卷对波森那的围攻战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但其中某些史实显然是被李维改写过:波森那战争被他描写成罗马人展示优秀品德的舞 台,爱国主义事例层出不穷;战斗正酣之际,波森那被罗马人的英雄主义精神所吓倒, 匆忙退兵。李维改写的目的是为了表彰罗马人的优良品质和传统道德,表达他对共和国 的热爱,并说明伟大的罗马从来不曾沦陷,以此掩盖罗马被占领的史实[6](pp.245~26 7)。塔西佗在《历史》[15](pp.452~455)中曾透露罗马被波森那攻占的史实。他在记 载帝国时期卡皮托神庙被焚毁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座神庙,即使在波森那和高卢人 攻占罗马时也未遭破坏,却被罗马的皇帝们烧毁了,这是罗马建城以来最大的耻辱。塔 西佗将波森那占领罗马同高卢人攻占罗马相提并论,可见波森那不仅攻入罗马城,而且 对罗马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三十四章十四节中也承认波森那占 领了罗马城。波森那占领罗马,正说明伊达拉里亚人在公元前510年后曾重返罗马,施 加影响。这与前文所述的考古发现都是互相吻合的。 综上所述,罗马王政时代的后三王时期,即所谓塔克文王朝统治时期,罗马第六王图 里乌斯并非出身塔克文尼城的塔克文家族。他原为奴隶之子(或战俘之子),后与其母邦 沃耳基的扩张势力相联合,以暴力推翻了塔克文家族在罗马的统治,建立了沃耳基人的 政权,图里乌斯代表的正是沃耳基人在罗马的统治。不仅如此,伊达拉里亚的卡瑞城也 曾与塔克文尼城争夺过罗马的统治权;克鲁西城甚至也曾占领罗马并恢复了伊达拉里亚 人的统治。而公元前510年塔克文家族被驱逐出罗马,也并不意味着伊达拉里亚人在罗 马统治的彻底结束。事实上,伊达拉里亚人对罗马的统治一直持续到约公元前475年。 原文参考文献: [1]A.Alfoeldi.Early Rome and the Latins.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65. [2]施治生。王政时代与罗马王权[A].古代王权与专制主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3. [3]施治生。罗马的兴起[A].世界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胡庆钧。塞尔维乌斯与小塔克文的比较[A].早期奴隶社会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5]李雅书,杨共乐。埃特鲁里亚人(即伊达拉里亚人)在罗马的统治[A].古代罗马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6]Livy,Ab Urbe Condita,Cambridge Mass.and London:Loeb Classical Library,19 76. [7]R.Bloch,The Origins of Rome,London,1960. [8]H.H.Scullard,The Etruscan Cities and Rome,London,1967. [9]Herodotus,The Histories,London and New York:Penguin Books,1972. [10]Thucydides,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London and New York:Penguin Books,1972. [11]G.Walser,Roemische Inschrift-Kunst,Stuttagrt,1988. [12]T.J.Cornell,The Beginning of Rome-Italy and Rome from the Bronze Age to the Punic War,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7. [13]R.M.Ogilvie,Early Rome and the Etruscans,Glasgow:Fontana,1976. [14]施治生。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改革标志着罗马国家的产生[A].古代城邦史研究[C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15]Tacitus,The Histories,Cambridge Mass.and London:Loeb Classical Library,1976.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