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新中世纪”观的三重视野(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贵州社会科学》 李新宽 参加讨论

(二)后现代主义给史学带来全新的分析方法,后现代中世纪史对新中世纪观的形成影响甚大。张乃和教授指出:“后现代影响下的新中世纪学更加强调特殊性,更加关注多样性,更加重视人的思维属性。在这个意义上而言,这种新中世纪学转变到了文化人学,而不是文化人类学。”[21]但是也要看到,后现代给史学带来了碎片化的危机,消解了史实的客观性,史学有被彻底颠覆的危机,后现代甚至已经宣布“历史之死”,[22]201因此,在运用后现代方法建构新中世纪观的时候,更要注意不能将想象无限放大,变成没有史实基础的想象,变成文学。正如法国年鉴史家勒华拉杜里所言:“此时此刻,史学应该有所坚持,拒绝自恋的倾向,切莫顾影自怜。在某些角落里,‘历史已死’的呼喊固然响彻云霄,但史学必须勇往直前,穿透魔镜去追寻新的世界,而非找寻己身的映照。”[22]208当然,后现代的新中世纪学虽然试图解构传统中世纪史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但它仍以中世纪命名自身,只在前面冠以“新”的界定,以示与旧中世纪观的差异,表明它仍接受传统的古代、中世纪、现代的历史三分架构,没有摆脱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史学范式。况且新中世纪学“通过诉诸于文化‘他性’和拉伸时间并不能抹去或者解决作者/读者关系、真理与表象、作者意图与读者感受等重要争议,对严谨治学者来说,仍在几个前现代领域存在尖锐的挑战”。[17]122因此,追寻和复原历史真相仍是新中世纪学的紧要任务。近年来,邦尼·惠勒(Bonnie Wheeler)主编了“新中世纪”系列丛书,主要是对中世纪文化进行跨学科研究,特别强调妇女史,强调女权主义和性别分析。邦尼·惠勒指出这套丛书的“主要目的是复原中世纪妇女的历史”。[23]因此,新中世纪观的基础仍然是历史事实。
    (三)对中世纪的想象和偏见都是由于对中世纪的复杂史实没有全面了解,因此中世纪史研究只有在宏观和细微之处都得到推进,新中世纪观才能更符合历史事实,但是建构新中世纪观也不能完全剥夺想象的功能。一方面,不管是想象的新中世纪观还是基于史实的新中世纪观,都是“一种对中世纪的现代诠释”,[1]17都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性,史学研究虽然不赞成把新中世纪视为人类发展的下一个历史阶段,但想象的新中世纪观从深层次上看,也具有部分历史基础,特别在文学艺术领域,新中世纪观是在部分史实建构起的中世纪意象基础上的再创造,因而丰富了中世纪的意涵,成为西方学术思想和大众文化内在的一部分。抛开意识形态的层面,从学理上看,想象的新中世纪观是西方小说、绘画、电影等文学艺术的不竭源泉。如托尔金作为一名中世纪专家,[24]凭借对古代和中世纪神话元素的掌握,再加上瑰丽的想象力,创作出《霍比特人》、《魔戒》等畅销小说,并成为电影创作的绝佳素材,为没有神话的英国创造出了“英格兰的神话”。[25]另一方面,在建构新中世纪观的过程中,也不一定必须完全抛弃想象。马库斯·布尔(Marcus Bull)探讨了中世纪学术研究和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学术史有时竭力突出疏离的形象,将自己置于大众文化繁忙的漩涡之上。公平一点来看,人们常说,研究历史达到先进水平的好处之一是能让人们看穿存在于公共领域的关于过去的错误观念和半真半假之处。另一方面,学术疏离思想也可能走得太远。如果真发生这样的情况,很快就会沦落为虚伪的装模作样,严重低估大众文化在我们所有人生活中的意义。向大众文化开放对你的学术健康并非错误,也无害处。”[26]因此,新中世纪史研究需要在想象与史实的张力间保持适当的平衡,从而找到一条走出中世纪史迷雾的路径。
    注释:
    ①Otto Gerhard Oexle.The Middle Ages through Modern Eyes.A Historical Problem:The Prothero Lecture[J].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Historical Society,Sixth Series,Vo.9,1999:124;19世纪以来兴起了中世纪村庄共同体的研究,一些人把村庄共同体和城市行会想象为生活品质如自由、平等、友爱的榜样,见Clive Dewey.Images of the Village Community:A Study in Anglo-Indian Ideology[J].Modern Asian Studies,Vol.6,No.3,1972:292.
    ②“New Medievalism”与“New Middle Ages”两个有区别的概念,按照王云龙教授的研究,“New Medievalism”历史学论域,应译为“新中世纪学”,在政治学论域,应译为“新中世纪化”,在公共性论域,应译为“新中世纪性”。(见王云龙.西方学术界关于“New Medievalism”的三个论域[J].北方论丛,2007(5)。)新中世纪学指的是后现代中世纪史学,“New Middle Ages”是指对中世纪的全新看法和观念,因而也包括新中世纪学呈现出的新中世纪观。
    原文参考文献:
    [1]Christopher Dyer.An Age of Transition? Economy and Society in England in the Later Middle Ages[M].Oxford:Clarendon Press,2005.
    [2]Otto Gerhard Oexle.The Middle Ages through Modern Eyes.A Historical Problem:The Prothero Lecture[J].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Historical Society,Sixth Series,Vol.9,1999.
    [3]Evgueny Lampert.Nicolas Berdyaev and the New Middle Ages[M].London:James Clarke & Co.,Ltd,1945:66.
    [4](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74-7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