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三琦良章:《五胡十六国--中国史上的民族大移动》,东京:东方书店,2012年,第31页。 ⑥陈寅恪:《“五胡”问题及其他》,蒋天枢编:《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95页。 ⑦《晋书》卷103《刘曜载记》,第2698页。 ⑧《资治通鉴》卷93,晋明帝太宁三年六月,第2937页。 ⑨万绳楠整理:《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合肥:黄山书社,1987年,第83页。 ⑩(11)王树民:《“五胡”小议》,《文史》第22辑,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12)《资治通鉴》卷106,晋孝武帝太元十年,第3348页。 (13)《吕思勉读史札记》中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892页。 (14)《晋书》卷115《苻登载记》,第2952页。 (15)《吕思勉读史札记》中册,第892页。 (16)《晋书》卷32《后妃传下·褚皇后传》,第976页。 (17)《资治通鉴》卷100,晋穆帝升平元年,第3160页。 (18)洪迈:《容斋随笔》卷9《五胡乱华》,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18页。 (19)王树民:《“五胡”小议》,《文史》第22辑,1984年。 (20)前引王应麟、陈寅恪说,都是有意忽略苻坚此言。 (21)《晋书》卷114《苻坚载记下》,第2910页。 (22)前赵与后赵之末相差20年之久,谶语“古月之末”应指后赵之末。 (23)雷家骥:《试论“五胡”及其立国情势与汉化思考--兼考“五胡”一名最初之指涉》,汪荣祖、林冠群主编:《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第124页。 (24)《太平御览》卷121《偏霸部五》引,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第1册,第585页下栏。 (25)孙仲汇:《五胡考释》,《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1期。 (26)东汉时称“羌胡”之例,就不胜枚举。“无人称氐、羌为胡”的局面,最晚延续到刘宋时期,说详后。 (27)孙仲汇:《五胡考释》,《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1期。 (28)《晋书》卷108《慕容廆载记》,第2805-2806页。 (29)《资治通鉴》卷90,晋元帝建武元年,第2845页。 (30)陈垣:《通鉴胡注表微》“夷夏篇”第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308页。 (31)《晋书》卷86《张祚传》,第2246页。 (32)《资治通鉴》卷99,晋穆帝永和十年,第3137页。 (33)永和八年十一月,慕容儁即皇帝位。见《晋书》卷110《慕容儁载记》,第3834页;《资治通鉴》卷97,晋穆帝永和八年十一月,第3131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