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是西方文明的主旨①
一、为什么是人文主义? 众所周知,全球化进程引发了文化定位问题,与之密切相关且非常重要的是,不同文化间相互交流的日渐增多强烈需要能引导交流的新规则。新规则只有满足两种条件才能行之有效:首先必须要跨文化,因而需超越带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文化传统的先定范围,进入到跨文化讨论的领域;与此同时,既然差异性是身份形成的必要因素和成分,新规则必须能导向对文化差异性的肯定。 二者初看上去似乎相互矛盾。不过通过理性思考,寻找认可文化差异的跨文化规则观念,能解决这种矛盾。本文认为,在需要解决的全球化时代文化碰撞中的难题之中,人文主义或许是解决文化定位基本问题的一个答案。 作为人文主义的出发点,我们拎出这样一个简单事实,待建的新规则依赖于同样的主体:我们用以自我界定并相互指称的所谓的人类。我们发现所有文化和传统中有一个共同基础,从文化上定位实践生活的一个高级价值标准是成为人类的重要标准之一。所有人都隶属于人类,同时人类的生活形式多样。 因此人文主义同时包含了共识和差异思想。我们讨论的人文主义,不止是各种文化传统中早已认识的那种观念。②面对全球化进程中展示的人类实际状况,必须还要提问,这些传统是否以及怎样有了人类观念? 为实现此目的,我研究了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希望有助于理解不同文化中关于人文主义的有益讨论。③“有益的讨论”意味着其在全球化进程中能被非西方人接受,也意味着其需要在文化交流中重新定位。④ 二、什么是人文主义?(西方的理解) 西方人文主义的基础是一个哲学假定,即只有借助于文化和人的本性,才能找到人类意识产生的基本原则。这个假定在近代早期就被提了出来,其在托马斯·霍布斯和约翰·洛克的哲学里都很明显。伊曼纽尔·康德将解释人类世界的所有主要难题作了综合,他认为要理解生活和人自身,人类需要常常问三个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该做什么?我可以期望什么?将三者合成一个简单问题,即什么是人类?⑤ 这还不是人文主义。只有当文化和人本性获得一定的规范性后,对世界阐释和人类生活中意识产生的人类中心式的综合才成为人文主义式的。“尊严”这个术语表达了成为人的特别条件。西方近代人类学的人文主义版本,用康德式的道德哲学来表述,即人不仅仅是他人实现目的的手段,人也是他或她自身的目的。⑥由此看来,人文主义严格反对将人作任何形式的工具化、功能化和物化。 除此类对人性的范式洞察之外,人文主义还拓宽了人性的经验型范围:以一种普遍主义的方式宣称人囊括包含历史多样性的整个人类种族。就此意义上,人文主义反对任何将人类的文化性分解为完全对立的客观物质和主观性领域。 据此行为和价值的综合性理解,西方人文主义从人类生活的不同视角,对人类和人的特定性作了如下几种归纳: (a)人类是普遍存在的,其规范性的特质适用于每个个体,因而超越民族和国家将个体和社会特征的重要价值归于人本身的界限。从这个角度看,人文主义反对将具体的人类价值限制在用以区别其他集团的一个集团内。以康德、施罗塞、席勒、赫尔德等人为代表的早期历史哲学表达了这种普遍主义。⑦ (b)作为个体基本价值的尊严,被当成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基础性标准。人文主义有其政治特征,其将政治统治理解为立足于人和人权基础之上的法治。这意味着人文主义拒绝任何政治绝对主义、极权和独裁。西方传统中对人文主义政治性表述得最好的是美国的《独立宣言》(1776)。 (c)人文主义被普遍主义世俗化,是普遍的历史主义。这种看法的人文主义基本从历史维度理解人类和世界,质疑任何人类世界超时间秩序的确定性。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的历史哲学是此种世俗性理解的代表。⑧苏格兰启蒙运动中将自然规律历史化,以及其“理论化历史”的概念尤其如此。在亚当·福格森(Adam Ferguson)、约翰·米勒(John Millar)的著作中,很容易见到类似对人类世界的理解。 (d)人文主义认为普遍人性在人类每个个体和每个社会单位中都有独立的表现形式。人文主义就是个人主义。这种人文主义拒绝任何形式的集体主义,因为社会责任统治并扼杀了自由意志和个人的责任。威廉·冯·洪堡将个人主义作了最严格的阐述。⑨ (e)人文主义将每个人文化性中的人道看成是潜力和可能。其实现则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过程有关,教育起到决定性作用。德语有一个专门的人类个体发生学词汇:教化(Bildung)。教化不止是教育,德国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再次是该方面的代表人物。 当然,我指出的这些人文主义特性只是一种观念式的类型建构。不过它们在历史中得到了展示,其主要特征已成为西方文化史的动力。这里我是指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早期德国文化现代化的形成阶段。人文主义的主要代表有莱辛、康德、赫尔德、洪堡、席勒和歌德。艺术方面最重要的代表作是莫扎特的《魔笛》(Magic Flute)。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