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抗日根据地建立之后,日军在根据地周围增设据点,对新四军游击队的行动,实行分割、封锁,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延陵大捷,又称贺甲战斗,是新四军巩固根据地,开展反“扫荡”斗争的一次重要胜利。这场战斗歼灭日本精锐15师团池田联队所属官兵168人,俘3人,被延安总部通电表扬——誉为“延陵大捷”。 茅山抗日根据地建立之后,日军在根据地周围增设据点,对新四军游击队的行动,实行分割、封锁,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延陵大捷,又称贺甲战斗,是新四军巩固根据地,开展反“扫荡”斗争的一次重要胜利。这场战斗歼灭日本精锐15师团池田联队所属官兵168人,俘3人,被延安总部通电表扬——誉为“延陵大捷”。 新四军巧妙部署,形成合围之势 延陵古镇是茅山抗日根据地活动中心,也是新四军“东进”、“北上”重要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9年11月上旬,丹阳、珥陵、金坛、宝堰据点日军集中兵力,多次前往延陵地区扫荡。新四军二团一部、新六团和丹阳独立支队等地方武装,隐蔽游动,待机歼敌。 贺甲位于丹阳西南,距延陵5公里,是一个60余户的小村庄,这里沟塘密布,地形复杂,有利于部队隐蔽伏击,丹阳独立支队就驻在附近。1939年11月8日凌晨,支队副队长林胜国得到侦察员报告,宝堰据点三四十名日军夜袭延陵后,正准备沿原路返回九里敌巢。林胜国决定利用有利时机,设下埋伏,痛击这股日军:一大队主力摆在塔路头村正前方,正面伏击日军;二大队在村西侧隐蔽,火力支援;组织一个加强班,轻装过河,拦阻敌人退路,并警戒宝堰可能增援的日军。同时,将敌情和部署向新四军新六团及时通报,请求支援,合围日军。 扔出“土烟雾弹”,突破日军防线 上午8时左右,日军毫无知觉地从延陵方向过来,进入伏击圈。一大队猛烈开火,当即杀伤10余人。日军随即后撤组织还击,抢占了贺甲村东侧一个制高点——城河山,负隅顽抗。村西侧的二大队也打响战斗,日军以机枪、掷弹筒等火力武器疯狂射击,战斗形成僵持状态。正在这时,新六团“从天而降”,突然出现在日军背后猛烈攻击。日军遭到合围后,丢弃城河山向西突围,溃逃到贺甲村,企图凭借房屋建筑物和有利地形顽抗待援。 中午12时左右,贺甲村西枪声大作,原来宝堰增援日军来了。日军整合后,妄图利用优势兵力组织反扑,重占城河山。但令日军想不到的是,“老虎团”二团在团长王必成的率领下也加入了这场战斗。王必成人称王老虎,是新四军的一员虎将,他带领二团打新丰、攻句容、袭东湾,连战连捷,令敌伪闻风丧胆。二团和新六团的战士们始终压制敌人的反扑,日军反扑三次,均未得逞。无奈之下,日军重新退回贺甲村,将机枪沿村环形配置,全力构筑散兵坑,并在贺甲村东南角之祠堂,开凿枪眼,以便一旦村陷就退踞祠堂,固守待援。 在日军火力下,新四军一时无法突破贺甲防线,战斗进入胶着状态。傍晚,就在新四军战士加强晚间值备、准备明天再战时,突降大雨,并伴随大风。王必成团长意识到这是避开日军火力,突入贺甲阵地的天赐良机。他命令一营点燃湿稻草七堆,以浓烟为掩护,突进贺甲村,随后三营和新六团相继突入。日军火力的优势无法施展,只能依靠民房建筑顽抗,新四军战士逐屋争夺,将日军阵地一直压缩到东南角祠堂内。 战果:这一仗创下 新四军歼敌人数新纪录 9日凌晨4时,总攻开始了。二团二营先以一个排兵力摸索前进。接近祠堂时,不料被预伏在草堆中的狡猾日军突然袭击,双方展开殊死搏斗。战斗打到上午9时,日军死伤大半,继续龟缩在祠堂内,以坚固的高墙做掩护,作垂死挣扎,但已是瓮中之鳖。随后,二营的战士们用集束手榴弹把祠堂南侧围墙炸坍,残余日军慌忙向北门逃窜,被二团、新六团战士们团团围住。经过一场短兵相接的生死格斗,日军全部倒毙。 延陵大捷,歼灭日军168人,俘3人,开创苏南抗日敌后战场歼敌新纪录,打出了新四军的威风和人民的斗志,受到延安总部和新四军军部的通电表扬。上海进步报纸以“伟大胜利在江南”为标题加以报道。今天,围歼日军的祠堂已改建为贺甲战斗纪念馆,墙壁上当年激战时留下的数十个弹孔依然清晰可见,仿佛在向人们叙述着那段烽火硝烟的战斗岁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