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第一次演古装剧就上手: 实战「尚方宝剑」使用指南! 好用归好用,皇上赐下来的东西,可都附带着许多规矩,不懂规矩可是很要命的。要是哪天你糊里糊涂地坐上了时光机,穿越到了明末,又给当朝皇帝任命为什么大将军──现在好啦,皇帝打算要赐你一把尚方剑了,这时候的你,除了在天子座前把脑袋瓜子给磕得砰砰作响以外,还得搞些什么名堂来答谢皇恩浩荡呢? 从明末的实例来看,皇帝要给你尚方剑,大致会有两种办法。要么是「登坛拜将」昭告天下,要么是派专人给你宅配到府。前一种状况不难想象:古代皇帝派任将领出外打仗,总爱来个「登坛拜将」,好让全天下人都知道你是国家任命的统兵将领。而做为一种授权象征,在这种场合里面颁发「尚方宝剑」,自是再合适也不过了。 我们看明末的流贼李自成在山西嚣张起来以后,重臣李建泰便愤慨地向崇祯皇帝请兵西征。龙心大悦的崇祯,当下就说要帮李建泰搞一场隆重的送行仪式。这种名为「推毂」的典礼,流程繁杂。而流程结束之后,重头戏才真正上场──只见李建泰的头上给人戴上了大红色的簪花,然后「尚方宝剑」才在鼓乐声中给缓缓请了出来。至此,这位受命将领总算领到了御赐宝贝,可以带兵出征去也。 话说回来,要是真碰上了皇帝给你颁奖,那在典礼前后,你可千万不要出任何意外才好。就说这李建泰,当年他老兄好不容易领到了尚方剑、踏上了征途,但才出发没有多久,他所乘坐的轿子忽然就断了木杠。这件事被许多人认定是不祥的兆头,而李建泰也果真没有辜负人家的神预测,大队人马兵败河南保定。 另一个相仿的例子是郑成功的叔父郑芝凤(郑鸿逵),南明的隆武皇帝要给他「登坛拜将」、赐尚方剑,但却下起了一场大雨,让郑芝凤要下台的时候,竟连续跌倒了两次。可想而知,这事儿一定也有一堆人会「以为不祥」。后来郑芝凤的军队也果真没有帮上多少忙,隆武政权在福建撑没多久,就又给南下的清兵讨灭了。 另一种状况,要是你在天高皇帝远的外地任职,圣上若想赐给你尚方宝剑,也就只能叫手底下人给你送货到府了。不过,送货到府的规矩可是很麻烦的。举个例子:万历朝有个叫李化龙的将领受命到中国西南方,去平定播州苗人的叛乱。还没要打仗的时候,兵部的一个大臣,忽然想到该给李化龙也赐一柄尚方剑,便请示皇帝,给李化龙送了宝剑过去。这李化龙接到消息,遂布置了一个迎接钦差跟宝剑的地方,里头准备了「龙亭」[5],大概也少不了香案、仪仗、鼓乐什么的。 等到差官捧着宝剑来到现场,李化龙还得烧香祝祷,望着北京城的方向叩头,才终于得到了他的御赐尚方剑。毕竟是天子钦赐的东西,所有繁琐的仪节细目请洽各大学图书馆借阅《大明会典》,里头有详尽的步骤教学,包管你第一次签收尚方剑就上手啦! ![]() ▲播州战争的记载 另一方面,李化龙在他领兵打仗的那场战争当中,倒是示范了一种「尚方宝剑」的有效使用方式:我们知道,平播战争里头的明军数量,加起来约莫有二十几万人,整个指挥体系可说是相当庞大。为此,李化龙很有创意地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他把御赐尚方剑所附带的生杀大权,也分给了手底下的总兵官和监军官。 这怎么回事呢?原来,李化龙给这些总兵和监军「各发一剑」,并且嘱咐说:要是碰到了违抗军纪的家伙,你们也可以自行将之「押至令旗下,以赐劒行事」。皇帝透过「尚方宝剑」把权力授给了李化龙,他则以「仰体圣意」为由,复制了好几把尚方剑,把皇帝的授权再向下分配。从这个例子看来,获赐尚方剑的将帅,似乎可以自主地在合理范围内,分享这样的权力呢! 话说回来,皇帝赐剑给你的用意,是让你在前线方便带兵打仗。要是战争结束了,按理来说,你也该把尚方宝剑缴回给国家才对。李化龙在平播战争结束之后,就叫了手底下一个军官,专程把宝剑给送回了北京。 只不过,偶尔好像也会发生没缴回去的情况。崇祯年间的宣大山西总督杨嗣昌,在他刚刚上任的时候,就发现山海关的库房里面留有两柄尚方剑,于是他赶忙给皇帝写报告,把两口宝剑缴了回去。这样看来,包龙星的先人把「尚方宝剑」当成传家之宝,或许可以说是挺犯规的一件事。不过,也可能是包家祖宗想到要把宝剑还给皇帝的时候,崇祯已吊在了煤山的树头上,大明朝已经不见啦~[6] 七、大清王朝的尚方宝剑?谈「遏必隆刀」与「王命旗牌」 文章结束之前,让我们来解答一下《九品芝麻官》里头李莲英的经典提问:明朝的剑,究竟可不可以拿来斩清朝的官? 这个问题的真实脉络,其实要回到李公公前头讲过的台词──当包龙星抄起宝剑追着杀人犯常威在公堂上团团转的时候,差点被波及的李莲英惊慌地说道:「大清开国以来,从没听说过什么尚方宝剑啊!」而等到大家终于搞清楚这把剑的来历以后,他才松了口气,并嘲讽起包龙星,说他手上拿的根本是咱们大清朝没有的东西。 那么:清朝果真没有尚方宝剑吗? 最直接的答案是没有。所以,大陆虽然曾拍过一部名为《尚方宝剑》的清宫剧,但那部戏大抵是胡诌的,文献上其实没法找到清代皇帝曾赐给臣下尚方剑的纪录。 ![]() ▲电视剧《尚方宝剑》第一集截图 但是,清廷没有使用「尚方宝剑」这样的名目,不代表他们就没有这样的东西。我们回想一下前面说过的故事:皇帝赐尚方剑,本质上是要透过这种象征性的器物,来授予一个将领(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的)专杀之权,这种授权在过往的每个时代都可能有其需要,清代也是不例外的。而中古以前的习惯,皇帝要给将领授权,赐的多半是大斧头;到了宋代以后,赐尚方剑才渐渐成为常见的事情。等到清朝,他们面对汉文化有自己的考量、自己的取舍,赐尚方剑这样的仪节,大概也就被他们认为是可割可弃、利大于弊的琐碎环节了。[7] 那么,清朝皇帝该拿什么东西来当作授权给将领的信物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可以说是「遏必隆刀」。在一些清代的文献与现代的说法里面,「遏必隆刀」都被拿来和明朝以前的「尚方宝剑」画上等号。「遏必隆」这个名字,熟悉清史的朋友都知道,他是康熙初年的辅政四大臣之一。「遏必隆刀」,自然也就是他的佩刀了。 遏必隆的佩刀为什么会特别被保留在清宫当中,似仍未见解答。无论如何,在文献可征的清史里面,这把刀确曾被皇帝用来授予专杀之权。乾隆初年,清高宗将「遏必隆刀」授给了一名侍卫,命他前往西南地方,把作战不力的将领讷亲给砍头示众(讽刺的是,这位讷亲先生正是遏必隆自己的孙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