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无法满足她 末代皇后婉容出轨后的悲剧 众所周知,清王朝因辛亥革命而告覆灭,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终结。清朝最后一任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也因此成了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之时,年仅六岁,还是个小孩子,不到婚娶年龄。因此,末代皇后之位也虚。即使长大结婚,但逊位的皇帝,其身分也与一介平民无疑,何来皇后一说?然而,事实上溥仪后来确曾册立过皇后,且得到政府的认可与民间的认同,她就是婉容。这并不是清王室有什么自恋情节,而是历史事实的因循。当初建立民国时,袁世凯曾代表民国政府宣布优待皇室条款六项,其中一条就规定溥仪在逊位后仍得居住于宫中,仍保持其皇帝尊号,但范围只限于紫禁城,这就成了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 1922年,溥仪大婚,17岁的婉容因其容貌端庄秀美、清新脱俗而被采选入宫,成为清朝史上最后一位皇后。但她不能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后相比,因为她是给一个末代逊帝做皇后,她仅拥有皇后的名义,而无皇后之实。所以婉容的入宫正是她不幸命运的开始。 但与这种离群索居,与世隔绝的宫廷生活相比,时代的风云激荡着旧时的社会秩序,她在心灵上始终获得不了自我解放,甚至于心甘情愿地套上精神束缚的枷锁,这就使她的一生极富变化和戏剧性,同时也使她的人性开始了异化,她内心漂泊的痛苦和人格的不自由,让她痛不欲生,她唯一的解脱就是自甘堕落,自我毁灭,直至离世。 所以今人对她有确切的感慨:如果婉容能丢掉皇后这个虚名,那么她在死的时候,至少也能像文绣那样,作为完完整整的自己,起码能有一个自由的灵魂。 显赫家世 末代皇后婉容(1906~1946),全名郭布罗·婉容,宇慕鸿,号植莲。家世为达斡尔族,后编入满族正白旗。1906年11月13日(清光绪32年9月27日)出生,是内务府大臣荣源唯一的女儿。她的名字源自曹植《洛神赋》里的名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是她的祖父给起的。寄托了一种民间普遍存有的凡俗的愿望,即希望她出落得亭亭净植,出淤泥而不染,而又高蹈于流俗。果然她后来被选为皇后,那种凡俗的愿望就变得很有寓意了。 婉容的老家在东北嫩江边上的讷河市龙河乡满乃屯,祖上历代都是清朝的忠臣良将。 据《清史稿》记载,婉容的高祖父郭布罗o阿尔景,是咸丰年间的副都统,并封为武显将军、建威将军。 曾祖父郭布罗·长顺为三朝重臣,曾是咸丰皇帝的蓝翎侍卫,因战功赫赫而青云直上,20多岁便领兵驻守西北。同治年间又擢升为乌里雅苏台将军,成为封疆大吏。光绪十四年他出任吉林将军,镇守东北边疆。在他主政吉林期间,吏治清明,百姓安乐。并且有感于"一百年来省志未立,无以恢宏神漠,润色鸿业",主持编纂《吉林通志》,成为东北地区第一部官修的上乘全省志书,保存了一些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光绪二十年(189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人攻陷了海城,逼近辽阳。朝廷命他率兵驰援,他毫不犹豫,带领军队攻进辽阳与日军浴血奋战,最终将其全部击溃。吉林百姓为感念他的恩德,修建祠堂,以示纪念。他于光绪三十年去世后,清政府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特赠太子少保,恩赐他的后人可以世袭一等轻车都尉,并给谥号忠靖,入祀贤良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