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共和国航母之父刘华清:“不搞航母我死不瞑目”(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此后,随着军队干部队伍年轻化的逐步落实,刘华清一度曾感到遗憾:自己年事已高,很可能无缘建造航母工作了!没料到,很快接到了海军司令员的任命。

来海军前,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见到刘华清时当面交代:“你还是要回海军工作。海军问题不少,要整顿。”到海军后,刘华清遵照军委、总部整体部署,从思想教育入手对部队思想作风、组织纪律、装备管理等进行了全面整顿,在教育训练、部队管理等各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随着这些整顿改革的日益深入,刘华清也将航母研制问题,一步步提上议事日程。

1983年5月,经总参谋部批准,以海军新型武器装备战术技术和可行性研究为使命的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在与论证研究中心主任余淼、政委俞侠的第一次谈话中,刘华清向他们提出了研制航空母舰问题:“除了完成各项现实应急的研究、论证任务外,你们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如何适时建造我们自己的航母。”

1984年1月,海军第一次装备技术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刘华清在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提出:“海军想造航母也有不短时间了。不过现在国家经济力量还不行,90年代以前没有这个可能。但是,我们不会放弃造航母。”此后,他在听取海军装备部领导工作汇报等场合,多次明确强调:“航母总是要造的,现在不造,到2000年以后总要考虑。现在看来,防御也需要航母。发展航母,可以先不提上型号,而先开展预研。”“苏联航母搞了30年。50年代,我在那里学习,在造航母问题上也有不同意见,有人拼命反对搞航母,苏共中央下不了决心,但是苏联人民要航母,不久他们还是干起来了。现在看来,防御也需要航母。按照一般规律,装备科研分三步走:预研、研制、小批量生产。预研这一步很重要,工作量很大,工作应早做。”装备部领导及时将这些指示向有关部门作了传达。

1986年4月和6月,海军副司令员李景和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郑明应邀分别访问了法国和意大利。临行前,刘华清特别叮嘱他们,要详细考察法、意两国海军的航母建设和发展动向,要尽可能多地掌握有关资料。李景、郑明在访问时,分别考察了法国的“福熙”号航母和意大利的“加里波第”号航母。回国后,刘华清听取了他们的汇报。

8月,刘华清召见了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领导,向他们正式下达了开展航母论证、预研的任务。他说:建造航母的问题该提上日程了!“航母怎样造法,是海军全面建设的事;是直升机航母、护航航母分步造,还是直接造护航航母,你们要好好论证一下,提出你们的意见。”

11月18日至19日,由刘华清主持的海军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有关部委、国防大学、空军、第二炮兵、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80多人应邀莅会。这次会议虽然只开了两天,但大家都是有备而来,发言踊跃,争论热烈,就海军发展、海防巩固课题发表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其中,多名专家从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及反击敌人海上入侵的战略需求出发,建议海军发展航母。这些发言,使刘华清对建造航母论证研究工作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和把握。

在1987年1月上旬召开的海军装备技术会议上,刘华清系统地讲了航母研制问题:“再过30年、50年、半个世纪以后,海上常规战争怎么打?武器装备发展到那时是个什么状况?这就涉及航空母舰的发展趋势问题。从现在的形势看,将来常规武器肯定会进一步现代化。……今后的常规战争,不是过去的概念,也不是现在的概念,而是更新更高技术的概念。要把航空母舰搞得能适应未来战争和作战需要,是要很好地研究和论证的。……我们搞,困难大一些,财力、技术都有一定困难,从长远的客观需要考虑也是需要的。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考虑,即使速度快一点,也要15年,速度不快就要20年。10年不搞10年之后再搞,也还有困难。因此,要早论证。不能等到一切都具备了,那样就太晚了,没有主动权。要及早立项、论证,早点把相关问题研究透。”

在分析形势的基础上,刘华清进一步阐述了发展航母的全局意义和步骤。他说:“我们搞航空母舰,目的不是为了和美国、苏联比赛,主要是用于解决对台斗争需要、解决南沙群岛争端和维护海洋权益等方面的任务。平时还可以用于扩大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影响。将来海军有了航空母舰,海军的质量就将大大地发生变化,海军的作战能力也将有较大提高,所以我们应当以历史责任感去进行研究。当然还不仅仅是这些,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件事,来掌握航母技术,将来还要搞核动力航母。我们现在先搞常规动力的,也不搞大型的,要搞中小型的。搞航母,还有飞机问题。一艘航母不只是一种飞机,而是几种飞机都要能够装载,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各种巡逻机、预警机等,是非常复杂的。现在第一步不能那么复杂,要搞得简便一些,节省一点,快一点,一步一步地掌握技术。航空母舰上的一套飞行指挥、飞行技术和管理技术也是不容易的。我们第一步也将要简单一点,不能直接搞像美国那样很先进的目标,要一步一步地上去。”

1987年:与海军老司令员萧劲光共商航母建设

1987年3月的一天,各大媒体同时报道了一条消息:总部一位领导在与外宾讲到中国海军建设时,坦言中国海军的战略是近海防御,中国不需要,也不准备搞航空母舰。短短几句话,引起了刘华清的重视和深思:是这位领导个人的意见还是总部乃至军委首长的意见?是即席发言还是经过研究的决策?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从来没有这样的意思。刘华清感到问题重大:如即席这样明确表态是欠妥的;如系既定意见,则值得认真研究。想来想去,他觉得有必要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向军委首长作个汇报。为慎重起见,他决定先听听德高望重的海军老司令员、开国大将萧劲光的意见。

第二天晚上,刘华清来到萧劲光的住处。

刘华清说明来意后,萧劲光说,我也注意到了这一消息。向外宾这样讲,是不是太轻率了?接下来,他们就中国海军装备建设,中国到底需不需要搞航母等问题,进行了交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