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明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 明朝是怎么灭亡的?(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虽然火药的配制当时还无法完全标准化,但铳尺的发明可使炮手迅速地掌握恰当的药量,这是火炮发射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因此,铳尺的形制和操作方式在中国往往被视为秘学,所以在当时西洋火器的中文书中都不曾提到,所画的图也不详实。铳尺的原理当时仍属于掌握在天主教人士手中的秘学,所以一般铸炮者或炮手都不太熟悉这一种较科学的工具,到了临战忙乱之际,只能自求多福了。
    明时所翻译的欧洲火炮书籍,往往直接采用原书上的数据,而没有依照中国用的度量衡单位加以换算。且翻译西方的单位时还抄袭中国原有的名词,造成很大的混淆。例如明代以一步为五尺(合156cm),而圆周定义为365.25度,和《西法神机》等书上所说定义相差可远了。此外,《西法神机》在叙述各种火炮所应装填的弹药时,用「斤」来翻译pound,然而当时中国所行用的斤(=597g)不到一公斤,如果不明白其中的差异,有可能多填了火药而增加膛炸的危险。虽然铳规、铳尺和矩度的配合使用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准确度,却仍做不到百发百中的程度。更何况不完全具备这种技术!因此明代的炮手往往将大炮当作平射武器使用,这样如何能在敌弓箭射程外打击它的骑兵?尽管如此,明代的有识之士一刻也没放松对火炮技术的研习,明末孙元化集中明代制造火炮的成果,吸收西方先进的造炮经验,撰写成《西法神机》一书。其后,焦勖于崇祯十六年在汤若望的传授下,辑成《火攻挈要》。这两部书,是明末火炮制造的理论和工艺技术专著。
    
    反观满清,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前近二百年时间竟然没有任何讨论火炮的专门书籍出版。后来的出的书也一直没能超出明代的水平,可悲啊。
    第四,要有相当数量的火枪部队,即便是火绳枪相比弓箭也有很大优势,更不要说每分钟四五发的燧发枪。大家如果多看日本战国史一定知道织田信长的火枪三段击的威力,可惜明军对此重视不够,军队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火枪部队,那些大大小小的火铳也没个统一的制式,给后勤造成极大负担,有的铳需要两个人架在竹架上操作,那还能算火枪嘛,本来在万历朝鲜战场上,明军吃过日军火枪部队的大亏,虽然用兵谋略强于对手,而且最终取得了胜利,但强攻平壤的时候,伤亡较大,连主将李如柏的坐骑都被火枪击毙。。当然日军当时也不是一支热兵器军队,几乎没有大炮等重武器。而且他们的枪也是找葡萄牙人和荷兰人买的。
    说到最后,明皇帝和士大夫们从百姓手里抠出那么多“辽饷”,“练饷”,“剿饷”却用错了地方,兵贵精不贵多啊,能养活数百万军队的钱能够大力投在制造枪炮上,世界历史一定会重写,短时间内来不及改进,也可以砸给有现货的洋鬼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