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朱厚熜是兴献王朱佑的独子,他自幼聪明敏捷,很受父亲喜爱。所以,兴献王很重视对他的培养,亲自教他学史读经,并传授他齐家治国之道。所以,明世宗自幼就很有见识,而且自负甚高。 在他继承大统之初,对国事尚有所作为,除采取了历代新君例行的大赦、蠲免、减贡、赈灾等措施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宦官擅权、败坏朝政的局面,并曾下令清理庄田,“不问皇亲势要,凡系冒滥请乞及额外多占者悉还之于民”等。 但这些措施对于积重难返的明王朝收效甚微,明世宗的改革热情便慢慢冷却了。他将自己关在西苑之中,整日和一群“邪魔外道”炼丹,二十余年也不上朝理政。 朱厚熜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拜道问仙、祈求长生不老上来,最后竟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从而荒怠了朝政。虽然这曾遭到许多贤臣的反对,朱厚熜却毫不妥协,依旧我行我素,最终在求仙之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于东汉末年正式形成,以后逐步发展起来,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成为可与儒、佛两家相抗衡的教派。道教关于宇宙生成等观点对中国古代科学确实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其炼丹药以求长生的做法却是比较荒唐的。同时,在明朝的历代帝王中,尊儒崇佛的居多,而像朱厚熜这样独独崇信道教的却属鲜有。  朱厚熜崇信道教由来已久。早在湖北安陆兴献王府时,其父兴献王朱佑就笃信道教,年幼的朱厚熜耳濡目染,渐渐对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朱厚熜入京即位后,因朝政繁杂、百废待兴,朱厚熜一时还顾不上迷信道教。嘉靖二年(1523),待政局稍稳后,朱厚熜便迫不及待地开始频繁举行道教的斋醮(建坛向神灵祈福)活动了。 虽然此举曾因遭到杨廷和等人的反对而一度中断,但不久之后杨廷和离任,朱厚熜便又开始大兴斋醮。于是宫廷之中香火缭绕、诵经朗朗,斋醮祈祷连日不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