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中国早期国家时期的邦国与方国(5)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历史研究》2013年1期 袁建平 参加讨论

    (51)王巍:《聚落形态研究与中华文明探源》,《文物》2006年第5期。
    (52)郭伟民:《新石器时代澧阳平原与汉东地区的文化和社会》,第162—163页。
    (53)参见陈淳:《文明与早期国家探源:中外理论、方法与研究之比较》,第177页。
    (54)参见陆大道:《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25—31页。
    (55)何介钧:《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第390页。
    (56)哈维兰:《当代人类学》,王铭铭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77页。
    (57)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澧县城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第290页。
    (58)郭伟民:《新石器时代澧阳平原与汉东地区的文化和社会》,第141页。
    (59)袁建平:《略论湖南出土新石器时代玉佩饰》,《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6期,长沙:岳麓书社,2011年,第152—160页。
    (60)袁建平:《论服饰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因素》,《求索》2010年第8期。
    (61)郭伟民:《新石器时代澧阳平原与汉东地区的文化和社会》,第271—272、57—62页。
    (62)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澧县城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第478、594页;贾汉青:《从顾家坡墓地的发掘看史前时代文化交叉地带的部落冲突》,《华夏考古》2004年第4期。
    (63)安田喜宪:《长江文明的环境考古学》,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编:《澧县城头山——中日合作澧阳平原环境考古与有关综合研究》,第13页。
    (64)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澧县鸡叫城古城试掘简报》,《文物》2002年第5期。
    (65)郭伟民:《新石器时代澧阳平原与汉东地区的文化和社会》,第180页。
    (66)湖南省博物馆:《安乡划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3年第4期。
    (67)吴汝祚:《划城岗遗址中一期墓地剖析》,《江汉考古》1987年第1期;赵辉:《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墓地研究》,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编:《考古学研究》(四),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23—54页。
    (68)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澧县城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第516—612页。
    (69)郭伟民:《新石器时代澧阳平原与汉东地区的文化和社会》,第180页。
    (70)何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的阶段与特点简论》,《江汉考古》2004年第1期。
    (71)何介钧:《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第397页。
    (72)高桥学等:《长江中游澧阳平原的微地形环境与土地开发》,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编:《澧县城头山——中日合作澧阳平原环境考古与有关综合研究》,第18—31页。
    (73)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澧县城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第797页;高桥学等:《长江中游澧阳平原的微地形环境与土地开发》,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编:《澧县城头山——中日合作澧阳平原环境考古与有关综合研究》,第18—31页;何介钧:《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第460页。
    (74)李禹阶:《史前战争与华夏早期文明的内聚式发展道路》,“推陈与开新:跨学科视野下的文明和国家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西安,2011年6月,第101页。
    (75)《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187页。
    (76)张绪球:《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概论》,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第220页。
    (77)杨育彬、袁广阔:《20世纪河南考古发现与研究》,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04—218页。
    (78)李鑫:《西山古城与中原地区早期城市的起源》,《考古》2008年第1期。
    (79)石兴邦:《从考古学文化探讨我国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问题——纪念摩尔根逝世一百周年》,《史前研究》1983年第1期。
    (80)佟柱臣:《中国夏商王国文明与方国文明试论》,《考古》1991年第11期。
    (81)参见白云翔、顾智界:《中国文明起源研讨会纪要》,《考古》1992年第6期;杨育彬、孙广清:《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几个问题》,《华夏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第87—100页。
    (82)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第145页。
    (83)张忠培:《关于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的诸问题》,《中原文物》2002年第5期。
    (84)王震中:《三十年来我国的夏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9年第5期;《夏代“复合型”国家简论》,《文史哲》2010年第1期。
    (85)石河考古队:《湖北省石河遗址群1987年发掘简报》,《文物》1990年第8期;北京大学考古系等:《石家河遗址群调查报告》,童恩正主编:《南方民族考古》第5辑,第213—294页;张绪球:《屈家岭文化古城的发现和初步研究》,《考古》1994年第7期。
    (86)蒙文通:《古史甄微》,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36—61页。
    (87)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37—125页。
    (88)石兴邦、周星:《试论尧、舜、禹对苗蛮的战争——我国国家形成过程史的考察》,《史前研究》1988年辑刊。
    (89)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第105—109页。
    (90)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遗址2006—2007年的发掘》,《考古》2008年第7期。
    (91)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等:《四川新津县宝墩遗址调查与试掘》,《考古》1997年第1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20世纪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25—226页。
    (92)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第106—112页。
    (93)李伯谦:《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两种模式——红山、良渚、仰韶大墓随葬玉器观察随想》,《文物》2009年第3期;王巍:《公元前2000年前后我国大范围文化变化原因探讨》,《考古》2004年第1期;赵志军:《中华文明形成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特点》,《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第1期。
    (94)参见《吕氏春秋?召类》、《尚书?舜典》、《墨子?非攻》、《尚书?吕刑》、《国语?周语下》。
    (95)蒙文通:《古史甄微》,第66页。
    (96)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第109—199页。
    (9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等:《山西襄汾县陶寺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0年第1期;《山西襄汾陶寺城址2002年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5年第3期;《山西襄汾县陶寺城址发现陶寺文化中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考古》2008年第3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文物局编:《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第65—67页。
    (98)王巍:《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文物局编:《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第29—39页;何驽:《山西襄汾陶寺城址中期王级大墓ⅡM22出土漆杆“圭尺”功能试探》,《自然科学史研究》2009年第3期。
    (99)何驽:《陶寺遗址扁壶朱书“文字”新探》,《中国文物报》2003年11月28日,第3版。
    (100)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7页。
    (101)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简楚竹书》(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68—271页。
    (102)邵望平《〈禹贡〉“九州”的考古学研究》,苏秉琦主编:《考古学文化论集》(二),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第11—30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