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南宋宫廷的建筑布局与君臣奏对:以选德殿为中心(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史林》2012年4期 王化雨 参加讨论

    三
    接下来看夜对和晚朝。
    自北宋开始,君主便常命翰林学士、经筵官等侍从文臣直宿于宫城之中,自己若有政务或者学问方面的疑问,便会在夜晚将之传唤至御前,加以咨询,是为“夜对”。南宋初年,夜对较少进行。孝宗御宇后,一方面增加了夜对翰林学士的频度,另一方面则于隆兴元年(1163)恢复了一度中断的经筵官直宿制度,(53)扩大了夜对臣僚范围。终孝宗之世,夜对始终在政治运作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54)
    孝宗时期的夜对,多在选德殿进行。如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载,孝宗时,曾夜召翰林学士周必大于选德殿,(55)又如洪适载,他曾与尹穑同夜对于选德殿,(56)再如洪迈,也曾“夕对于选德殿”,(57)均表明选德殿是孝宗夜对侍从之臣的主要场合。
    除选德殿外,现可考的南宋夜对地点,还有澄碧殿和清华阁。吴泳在谈到孝宗夜对时曾说:“恩意浃密则就澄碧殿锡燕,职业修饬则上清华阁赐诗”,(58)即为其证。澄碧殿如前文所述,位于选德殿背后。关于清华阁,现有的记载,只说其在“苑中”,而不言其它,难以细考其具体位置,
    孝宗之所以要将夜对的主要地点定在选德殿,与此殿既位于宫城北面,便于臣僚前往;又邻近于天子寝殿福宁殿,便于天子晚间命驾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关。此外,优越的周遭环境,也是孝宗选择在此夜对的重要因素。南宋宫城整体规模小于北宋,宫中各殿阁,往往也较为狭小。而临安城的气候,以湿热著称。在酷热的夏夜,于狭窄的殿阁中举行奏对,于君于臣,无疑都将是十分辛苦的事。相比于其它殿阁,选德殿本身号为“壮”,规模自不会过于“逼窄”。同时,其周围又是“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竒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池可十亩”,凉爽宜人。君主在湿热的夜晚夜对臣僚,此殿自是上佳之选。
    白昼中,臣僚自外廷赴选德殿内引,多取道东华门。夜对臣僚,则有更为便捷的通道。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载,孝宗时,曾召翰林学士周必大于选德殿:
    上自德寿宫还。日已晡,召子充(周必大)对选德殿……赐茶毕,日已暮矣,遂自复道秉烛归院。(59)
    奏对完毕后,“日已暮”,东华门已经关闭,周必大遂没有再走东华门,而是改由“复道”回归玉堂。可见选德殿与臣僚直宿的学士院之间,有复道可通。“复道”,一般指楼阁间架空的通道,宋代又多将架设于山上之斜廊称为复道。(60)南宋宫城,依凤凰山而建,故其间架设斜廊,十分方便。史浩在诗中曰:“复古距选德,相望几数里。修廊接云汉,岧嶤灿珠蕋。”(61)足证宫中有建于山体之廊道,且这些廊道可通选德殿。周必大所说之“复道”,应即是诗中的“修廊”之一。夜对者经复道出入,不仅在路途上较取道东华门更加便捷,而且保密性也更强。孝宗利用夜对等特殊渠道来“防壅蔽”的意图,在其特意于玉堂与选德殿之间设置复道一事上反映无余。而南宋宫城依山而建的特殊地势,则为选德殿与玉堂之间能架设复道,创造了良好条件。
    如前所述,选德等殿本为“燕闲”之所,“夜对”又进行于正式朝会时间之外。故孝宗夜对翰林学士和经筵官时,“命座”等非常之举,会施行得较“内引”时更加频繁。如乾道三年,“夕对”洪迈“于选德殿”,便是“赐之坐”;(62)再如汪大猷为崇政殿说书时,“宿直玉堂,夜宣对选德殿,赐坐,(天子)从容导公使言”,(63)均是例证。与内引时的“命座”一样,夜对时的“赐座”,也能起到营造氛围,拉近君臣距离的作用。时人称,夜对为“燕直清闲雍容”之奏,(64)即充分体现出“赐座”的作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一些当时士大夫利用选德殿夜对之机,“从容”开陈的具体记载,如楼钥记:
    孝宗厉精民事,访问不倦。(汪大猷)宿直玉堂,夜宣对选德殿,赐坐,从容导公使言。…自尔,每遇夜对,上多访以时事,…公悉进所欲陈者,奏对明白,曲尽情伪,上多耸听而行之。(65)
    汪大猷所奏,多为孝宗采纳,其中关键,在于他“奏对明白,曲尽情伪”。而选德殿夜对“清闲雍容”的特点,无疑是他能做到这一点的重要原因。
    相比于“内引”,夜对在两方面有所不同:其一,内引较为公开,而夜对更加隐秘,故夜对内容常可涉及一些难于公开发表的言论。臣僚若“批龙鳞”,则不易被君主视为“卖直取名”,也常因较少损及君主颜面而不会遭抵触;其二,夜对因其进行于“夜晚”这样一个更具“私密”色彩的时间,故君臣双方的关系更近于“宾友”、“僚友”。正因如此,臣僚往往更能无所顾忌地发言,君主也常常能以更加淡定平和的心态应对臣僚的直谏。周必大的一次夜对,可谓显例,夜对中,周直接将矛头指向了皇帝本人:
    奏:“九月间,天文不顺,且闻金星近前星。”
    “金星近前星”,针对的是当时孝宗在宫中与武将击球,并令太子参与的事。周必大言方出口,孝宗已明其意,立即做出解释:
    上曰:“止是略近,已戒太子勿近外人。”
    孝宗的辩解,并不令周必大满意,他进一步挑明自己的意见:
    奏曰:“天道高远,当论人事。武士击球,太子亦与,臣甚危之。”
    孝宗面对周必大咄咄逼人的态势,再次做出让步
    曰:“卿可语太子。”
    周必大立即指出孝宗的回答有敷衍之意:
    奏曰:“太子,人子也。陛下命使驰驱,臣安敢劝以违命?陛下勿命之可也。”(66)
    如前所述,“武士击球,太子亦与”,便发生于选德殿的球场之中。而周必大夜对的地点,以孝宗朝情况推断,也应是选德殿或其附近建筑。这种巧合,不无值得玩味之处。透过上述事例,我们不仅看到了夜对本身的特点,更看到了当时文臣对于孝宗“尚武”的戒惕,以及“崇文”、“右武”两种政见在同一空间中的间接交锋。
    除“夜对”外,选德殿还是皇帝与宰执入夜后“晚朝”的场所。宋代“晚朝”,并不始于南宋,五代后周时,便有晚朝之制,宋初予以沿袭,但太祖乾德年间(963-968),规定近臣但赴早参,(67)实际废止了晚朝制度。徽宗、高宗两朝,虽偶因突发事件,有夜间宣召宰辅之举,但并没有成为较为稳定的制度。
    孝宗御宇,听政不缀,晚朝制度重新确立。乾道元年,“谕(宰执)钱端礼等曰:‘早朝与卿等,每不从容。今后晚间少暇,时当召卿等,欵曲论治道。’端礼等既退,又遣中使传旨,每遇晚,召公于东华门,入诣选德殿奏事。”(68)自此,宰执晚朝频度大增。钱端礼罢后,晚朝之举并未收到影响。虞允文、周必大等宰执,都有晚朝奏事的事例。《宋史全文》引《大事记》曰:
    从容坐席之间,略同宾友。军国大政,当商榷者不妨敷奏,有疑当阙决者,随即彻闻。故洪适于晚对而见御屏列监国郡守姓名;周必大、施师点于榻前而论辨可否。如其事未施行,则以不肯任事责魏杞;如某除未分当,则以徇情废法责允文。至谓朕有阙失,卿亦不可不极言。此宰执晚召之更相儆戒也如此。(69)
    文中所言之周必大、施师点,是在孝宗后期进入两府的。可见,孝宗一朝,宰执晚朝始终在进行,已经可以视为一种制度化的交流活动。而如前引文所说,选德殿则是孝宗晚朝宰执的固定地点,其原因当与夜对相同。
    按前引《大事记》所云,与翰林学士、经筵官的夜对相似,在选德殿进行的宰执晚朝中,孝宗也常常会对奏事者“赐坐”,以此来促成更加“从容”的君臣交流。宰执在晚朝奏事中,也大多能做到尽心开陈,详尽地向君主陈述自己的意见,甚至有时会在御前进行较激烈的辩论。前后殿视朝时,宰执奏事“每不从容”的缺陷,因晚朝而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弥补。
    在孝宗朝一些重要事务的决策过程中,选德晚朝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乾道六年,虞允文奏请立太子,首先通过若干次留身奏事,反复陈述利害,初步获得了孝宗的首肯,但相关细节,却没有落实。而到了乾道七年二月七日:
    晚朝,孝宗御选德殿,始以立皇太子御札宣示大臣……允文奏:“臣等受诏,未敢即行,恭俟来日集百官宣布。”孝宗曰:“善”。是夕,锁学士院,命直院郑闻草皇太子及庆王加封两制。(70)
    在这次选德殿晚朝中,一则孝宗立太子的决定,得到了全体“大臣”,即宰执的认可,二则在虞允文的倡议下,草制、宣麻等程序上必不可少的环节得到了落实。这两个关键因素,使得立储这一重大决策,最终得以完成。由此可见,选德殿不仅是孝宗朝君臣交流的重要场所,往往也是进行重要决策的场所。
    也应指出,夜对时君主和翰林学士、经筵官,基本是以私人友朋的身份进行交谈,而晚朝时虽然“略同宾友”,但宰执仍是以三省密院长贰的身份奏事,君臣关系明显不同于夜对那样近密。另一方面,宰执晚朝是多人同班奏事而非独对,其保密性远不及夜对,甚至不及宰执平日的留身奏事。因此,对于很多敏感问题,皇帝会先用留身奏事等方式与某个宰执单独讨论后,再于晚朝时与其他宰执进行共议。如孝宗立储君,虽最终定议于晚朝,但之前却已通过留身奏事,多次与虞允文讨论,基本形成了决策意向。所以也不宜对晚朝的意义作过高估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