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今文经学与史学的近代化(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史学史研究》2009年4期 汪高鑫/邓锐 参加讨论

    二
    崔适今文学之于史学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进一步扩大所谓古文伪经的范围,以及采取由经及史的研究方法,由此不但进一步促使经书权威的动摇和疑古风气的兴盛,而且也明显表现出了由经学而史学的转向。
    崔适早年曾拜著名古文经学家俞樾为师,是一位古文经学基础深厚的学者。后来因受到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影响,而改治今文经学,成为一个严守今文壁垒的“清末今文学派最后的经学家”(14)。崔适一生著述很多,而其今文学的代表作则是《史记探源》和《春秋复始》(15)二书。前书成于1910年,是以今文学的观点来探讨《史记》的本质问题;后书成于1914年,是一部纯粹的经学著作,它依据今文经的观点来探讨《春秋榖梁传》的本质问题。这两部书确定了崔适在近代今文经学和在近代史学转向过程中的地位,“崔氏所以能取得清代今文学最后的经师的地位依此,崔氏所以与转变期的史学有关也依此。”(16)
    《史记探源》探讨《史记》,是结合《汉书》来进行的。如所周知,《史记》和《汉书》都是纪传体史书,前者是纪传体通史,后者是断代史;二书在关于西汉开国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记载是重迭的,《汉书》多照抄《史记》内容。以往人们涉及到对《史记》和《汉书》的评价都是从史学角度立论,《史记探源》则一反前人的做法,从经学角度来探讨。在《史记探源》一书中,崔适明确指出,《史记》属于经今文学著作,《汉书》属于经古文学著作。并且断然认为,《史记》中大凡与今文学的说法不一致,却与古文说及《汉书》相吻合的,便一定是经过刘歆窜乱过的。那么刘歆为何要窜乱《史记》呢?崔适认为,刘歆既然已经“颠倒五经”,就必然会波及到《史记》,旨在为其已经颠倒了的经书树立佐证。该书《窜乱》篇对刘歆之所以要窜乱诸经及《史记》作如是说:
    刘歆之续《史记》,非不足于太史公也,亦即颠倒五经,不得不波及龙门以为左证,而售其为新室典文章之绝技也。其所以颠倒五经者,刘向在成帝世,刺取春秋灾异,作《洪范五行传》,端绪虽纷,要以讥切世例、比例王氏为宗旨。歆主翊戴新室,务与向说相反,于是夺孔子之《春秋》,而归之鲁史,自造《书序》百篇而托之孔子。……如是则孔子之宗旨顿谕,而刘向之传说皆谬矣。又须多造古文经传,广树证据,而辞繁旨博,非歆一人之力所能胜任也,乃征天下有通《逸礼》、《古书》、《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谶、钟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者皆诣公交车,至者前后千数,皆令记说廷中,将令正乖谬、壹异说云。……于是群经皆受其窜乱,而《史记》为正经门户,则亦不得不窜乱矣。
    按照崔适的说法,刘歆是为了王莽代汉的需要而伪造经传的,而出于伪造经传的需要则又不得不窜乱《史记》以广树证据。并且明确指出当时这种伪造经传而广树证据的做法绝非刘歆一人所为,而是一个大的文化工程,涉及的有“千数人”,他们都是帮助刘歆一同造伪的人,是刘歆手下的打手。
    从学术思想渊源来讲,《史记探源》的说法明显是受到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启发。康氏《新学伪经考》中有一篇题为《史记经说足证伪经考》,就已经说过《史记》“多为刘歆所篡改,而大体明粹。以其说与《汉书》相较,真伪具见”之类的话,崔适《史记探源》中采用的许多论据,也都是沿袭了康氏《新学伪经考》的陈说,或者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甚至崔适治学的武断特性,也颇有康氏之风。
    《春秋复始》的主要论点是定《榖梁传》为古文学,也是出自刘歆的伪造。崔适说:“歆造《左氏传》,以篡《春秋》之统,又造《榖梁传》为《左氏》驱除,故兼论《三传》则申《左》,并论《公》《榖》则右《榖》。”(17)那么刘歆又是怎么造出《榖梁传》的呢?崔适认为,《左传》、《国语》都是“周末之异闻,非春秋之信史”,“刘歆得之,以为事实既不相同,义理更可立异,而复杂取传记,附以臆说,伪造《左》、《榖》二传,藉以破坏《春秋》。”(18)如所周知,传统观点一直认为《左传》、《公羊传》和《榖梁传》为《春秋》“三传”,《左传》为古文学,《公》、《榖》为今文学。《春秋复始》不但认为古文经是伪说,而且认为《榖梁传》也是古文学,乃刘歆伪造,于是乎,《春秋》“三传”就剩下《公羊传》是真经、《春秋》正传了,甚至提出《公羊传》应当正名为《春秋传》。很显然,《春秋复始》是希望通过对《春秋》“三传”进行正本清源,以此确立今文《公羊传》传《春秋》的正宗地位。
    崔适《史记探源》与《春秋复始》二书的写作,其实是反映了近代经学的动摇和向史学转变的开始。首先从治学方法来讲,“今文经学在经部范围之内,无论分经的或综合的研究,都已没有发展的余地,于是转而治史,首及于《史记》,把《史记》和《汉书》的今古文问题也提出来了。看来似乎是扩大了经学的领域,由经及史,实际上却正反映了不能只从经书中考证经书,‘皓首穷经’,是不易找出出路了。”(19)其次从学术怀疑角度而言,今文学不但斥古文经为伪书,甚至连一向被认为是今文经的《榖梁传》也被说成是古文经,成了造伪之作,于是乎,被认为是经书的范围缩小了,诸经的疑问被加深了,经书的权威进一步遭到动摇,这种疑经思想自然会进一步影响到近代史学疑古思潮的兴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