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火烧圆明园中的劫掠者及其劫掠行径 1.英法联军的劫掠行径 在第一次火烧圆明园事件中,趁机实施劫掠行为的,无疑主要是英法联军。何伟亚认为英法军队在到达圆明园几天之后才开始了劫掠活动,(22)(P81)其实不然。在10月7日,联军便展开了对圆明园的第一次大规模劫掠。而在这一过程中,又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法军劫掠时间早于英军,劫掠物品数量多于英军。如前所述,法军于10月6日晚间便已抵达圆明园门口。次日上午,蒙托邦在2个法军步兵军团的护卫下进入圆明园。他虽然命令在英军统帅格兰特到达之前保持圆明园原貌,但同时也允许每个人可以挑选一件艺术品作为纪念。(23)(P145)巴特尔等军官以及负责守卫的士兵于是开始了不择手段的掠夺。英国军官斯霍温是骑兵队伍中的一员,他亲眼目睹了法军劫掠财物的一幕。(18)(P169-170)许多最珍贵的物品在英军抵园之前已被法军劫掠。(24)(P147)英国官兵到达圆明园后,看到法军的帐篷里面已经堆满了抢来的东西。法军军官、士官、士兵都在园内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抢”。②(P92)甚至连蒙托邦的帐篷里也充满了五颜六色的绸缎和刺绣。⑦(P136-137)而英军到7日午后,才正式加入了抢劫的行列。此外,由于法军自10月6日晚至9日清晨,一直驻扎在圆明园门口(英军则驻扎在北京城北),抢劫机会多,甚至充分利用了夜晚进行抢劫。如10月7日晚上,有人看到法军一位职位很高的军官于子夜时分牵着几匹骡子来到圆明园,装运了两趟财宝。(24)(P91)综合来看,法军抢到的物品数量远多于英军。 (2)劫掠群体具有顺序性,劫掠物品具有选择性。英法联军由英军、法军、雇佣军(尤其是锡克骑兵)和中国苦力组成。不同群体的地位既有高下之分,也就直接决定了不同群体对物品的劫掠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顺序性。在整个劫掠活动中,英军和法军抢走的主要是一些体积较小、价值高的物品,像珍珠、宝石、玉器、金锭等等。法国士兵们还抢劫到了大量不同款式的钟表和手表。随后,因小件贵重物品越来越少,法军逐渐开始抢劫体大贵重的物品。而那些不易搬挪的物品,则被用棍棒敲得粉碎。(18)(P187)印度的锡克骑兵和中国的苦力较少抢劫到体小贵重的物品,他们抢到的大多是被英、法军不置一顾的绸缎、瓷器等。 英军和法军的劫掠行为亦有区别。法国士兵多各自行动,毫无章法,并任由中国苦力在其之后进行二次抢劫。英国士兵则在军官带领下结队进行抢劫,并持有试金石和大布袋,显然有备而来。且与法军的做法不同,英军将二次抢劫的权利给与了雇佣兵,不允许苦力尾随其后实施抢劫。(19)(P84)从兵种上来说,法军中的炮兵因为有马匹、箱子和车子,故抢到的东西最多。他们将清洗大炮的水桶塞满,最后甚至把大炮的炮膛、炮口都给塞满了。(20)(P222-227,P238-239)在法军所抢到的财宝中,除有一部分被官兵私自占有及七件被单独拿出送与法军的7位将领外,其余的珍品都被打包装箱,送回巴黎,以法国皇帝的名义送给了欧仁妮皇后。③(P306-308)而英国劫掠的物品,除有军官的一部分被收回拍卖外,有相当一部分则被士兵隐匿占为己有。(18)(P175-177) (3)联军内部的分配、拍卖与官兵间的私相买卖同时并存。英法统帅为求公平分赃,经协商后设立了战利品委员会(该委员会由两军各派出一名军官、一名副官和一名士兵组成。法方委员为杜潘上校、库勒斯少校、歇尔上尉,英方代表为沃克上校、威尔莫特少校和安森上尉),②(P81)(20)(P222)立即开始挑选并分摊圆明园中剩下的物品,并将清点出来的第一批价值80万法郎的战利品进行了对半分配。(19)(P82)从11日开始,英军又举行了持续3天的公开拍卖。在拍卖会上,很多物品的价格都较低。20元、30元就能买到一块翡翠、一个碗或杯子。皮毛一副一般售价10英镑到50英镑不等。⑦(P190)英军拍卖所得加上法国人在园内找到的交给英军的现金,共计26000英镑。其中,士兵分掉了其中的三分之二,每人差不多分得4英镑。②(P94) 战利品委员会所分配的金钱数额,与联军疯狂掠夺来的物品价值相比毕竟是小数字。存在于军官及士兵之间的,更多是私相买卖行为。加之英军在抵达圆明园之前,刚刚领到印度的津贴,手头资金较为宽裕,因而物品买卖的形式主要是英军购自法军。据在联军总部供职的英人麦吉说,只要用25银元、26银元就能买到法军所抢的镶珠宝珐琅表。⑦(P136-137)英军陆军上尉唐恩就在法军的营地上买了一些珍珠、小玉石和银锭。(25)(P68-70)来自印度的锡克骑兵也大量抛售抢到的绸缎,其价格最初低至2元一卷。⑧(P139、144)此外,联军随军商店和餐厅的店主们在出售商品或饮料时,也得到了大量替代货币进行支付的丝绸。(18)(P176) (4)通过抢劫运输工具增强劫掠能力。在向北京进军之时,联军使用的马车很少,运输能力很弱。英军每个团只有一辆小型马车运载军官们的东西,⑧(P129)同时,法国军队也只有将军坐的一辆车子。(20)(P243)在抢劫到大量物品后,联军顿感交通工具的缺乏,因而四处寻找马车、马匹、骡子等,借以提升劫掠能力。据内务府大臣肃顺等事后调查,联军抢劫了上驷院所养的各类马211匹,另有骡、驼等若干。(14)(P581-582)而自10月8日以后,北京城内铺户、百姓也日日用推车、骆驼及驴骡等装载物件离京,(13)(P68)路上很可能遭到了联军的劫掠。如法军翻译官吕西就趁机抢到了中国人的几辆马车,载上了掠夺来的物品。到9日清晨法军离开圆明园之际,运载赃物的马车已增至大约300多辆。此外,法军还强迫当地中国农民背运赃物,而一些重量较轻的绸缎则干脆被官兵披在身上。(17)(P74-76)联军短期内综合运输能力的急速提升,是导致圆明园内物品陈设遭遇第一次大规模劫掠的重要原因。 2.中国土匪、百姓的劫掠与捡拾行径 中国人到底有没有参与对圆明园的劫掠?有些论著出于爱国宣传的需要或者资料的限制,对此问题的描述都语焉不详,一笔带过或竟至完全忽略。(23)(P85),(26)(P195-223)、(27)(P545-546),(28)(P109-127),(29)在此指出,对中国百姓及土匪参与圆明园劫掠这一问题的关注,与英法联军是劫掠行动主角的事实毫不矛盾。实际上,无论从英法统帅、官兵的日记及回忆资料,还是从中方大臣的奏折、日记及私人记载来看,一部分中国土匪及百姓确实趁第一次火烧圆明园之机,实施了对园内物品的劫掠及捡拾。 在联军洗劫圆明园之前,中国土匪就已经尾随在法军队伍后面,并小规模地袭击法军。(30)(P64)在法军于10月7日抵达圆明园之后,中国土匪也于次日通过围墙缺口进入圆明园,并趁乱抢劫财宝和绸缎。但在出口处被联军截获了很多。③(P308)英国军官麦吉在圆明园参与抢劫之时,也遇到很多中国土匪。麦吉发现这些土匪因惧怕联军,没有进入最好的宫殿抢劫,而他们抢劫的物品主要是布匹和瓷器。⑦(P140)一些百姓在参与抢劫的同时,还被联军抓来强迫运送大件物品。(18)(P175)又据当时罗马天主教驻北京教区主教孟振生讲,圆明园周边的几个村庄,大部分百姓都参与了盗抢。到10月9日,法军撤离圆明园之时,一批中国人还尾追法军队伍,并捡拾法军掉落的物品。(20)(P243) 法军撤离圆明园之后,内务府大臣麟魁、庆英等当即派员前往查看园庭被焚情形,发现有“土匪乘间抢夺情事”。(13)(P170)“夷人先之,土匪继之”,“攘敚余物,至挽车以运之”。(11)(P12、126)清臣鲍源深于联军退出圆明园之后,回园勘察,发现“附近村民携取珍玩文绮”,出入大宫门无禁。(11)(P113)(31)又据事后胜保在昌平缴获御园遗失物件的经历来看,个别土匪曾于10月10日至11日间从圆明园东北角墙缺口及大北门进入园庭,偷取陈设多件。(14)(P595-596) 针对土匪对圆明园的劫掠行径,清廷制定了相应政策,以期迅速缴回所丢陈设物品。10月11日,大学士瑞麟札文调集圆明园八旗、健锐营、外火器营兵弁急“赴圆明园及三山一带”搜拿土匪。(14)(P557)署步军统领瑞常亦“一面严饬员弁,在海淀一带认真查拿,从重惩办;一面知照城内巡守地面大臣,督饬官兵各路弹压”。(13)(P171)咸丰帝为此专门于10月17日发布上谕,督促僧格林沁等尽快将活动在圆明园一带的土匪查拿严办,保证京城与承德之间“饷需文报往来”的顺畅。(11)(P115)瑞常进一步区分了百姓拾取及土匪抢劫两类情况,并做了不同规定:“果系入内搜抢者照例治罪外,其有拾取及误买各物件者,拟出示晓谕,勒限一个月赴官呈缴,免其治罪”,倘过期不交,或被巡防发现,加重治罪。(14)(P571-572)此次追缴行动主要由胜保负责,并由内务府总管在德胜门外生寺设局专门负责查收物件。(14)P(572-573) 清廷的缴获行动很快奏效。10月8日即在海淀擒获抢犯数人,在蓝甸厂擒获抢犯4人,除逃脱1人外,全部予以正法。(11)(P136)10日左右,在北京城内拿获三人,分别缴获鑲宝石翡翠椀一件、永珣恭进玉如意一枋及成皇帝御容一轴。(11)(P126)从胜保的缴获行动及缴回物件的数量来看,肯定有相当一部分是在10月18日第二次火烧圆明园之前被土匪抢劫或民人拾获的。其中,绝大多数物品持有者属于民人,竟也不乏八旗官兵监守自盗者。而其获得物品的途径,则大多为捡取所得。当然,可能也有一部分村民或八旗官兵因惧怕惩罚而隐瞒自己参与抢劫的事实。此外,蒙托邦认为有些劫匪在未被查获之前已经将赃物卖给了京城里的商人,而不少中国官员也趁机低价购买了很多珍品。③(P30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