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元初汪古部政治中心变迁考(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 石坚军/张晓非 参加讨论

    四结语
    马可波罗1275年4月或5月途经汪古部长老约翰之国都城Tenduc城,马可与拉班·扫马二人几乎同时路经Kǒsang城,并受到汪古部领主爱不花与其兄君不花接见,十四世纪二十年代来华之鄂多立克又自汗八里西行至长老约翰之国首要之城Tozan,伯希和先生所考Tenduc、Kǒsang、Tozan城皆为东胜州之说可从。马可波罗、马可、拉班·扫马、鄂多立克诸人行纪均直接或间接反映东胜州一度为汪古部政治、宗教中心,以此为突破口,可进一步深入探讨元初汪古部政治中心的演变与相关史实。
    总体而言,汪古部政治中心辽金时当为其世居故地黑水之北领主牙帐,蒙古前四汗时期南迁至按打堡子,忽必烈前期又南移至东胜州,忽必烈后期北迁至黑水新城。纵观汪古部政治中心历史变迁过程,前人所谓汪古部首府、陪府(北都、南都或冬都、夏都)两都并立或一国多都之说并不成立,汪古部政治中心在同一时期实际上只有一个,发生变迁原因当是归附蒙古后受蒙元不同时期战局与政局影响;新政治中心位置的选择亦很可能为元廷旨意,而并非汪古部领主个人意志。汪古部政治中心南迁至位于交通要冲的按打堡子、东胜州,盖主要服务于政治上加强对金界壕之南新领地统治,军事上便于南下从征金宋。随着元廷平宋之役的结束、汪古部对新领地统治的稳定,其政治中心北迁至世居之地黑水新城,盖主要出于便于北供军需、协防岭北的目的。伯希和先生曾言其对汪古部与阔里吉思的考证还可发挥,并且还应发挥,暂时已足驳正误解十三四世纪中亚历史之谬说而有余(98)。希望学界日后加强对元初汪古部史实的研究,并早日发现汪古部领主先茔。
    注释:
    ①[元]姚燧:《牧庵集》卷26《河内李氏先德碣》,四部从刊初编本。
    ②《元史》卷21《成宗本纪四》,(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464页。
    ③《元史》卷26《仁宗本纪三》,第582页。
    ④洪用斌:《元代德宁路考》,《内蒙古社会科学》1980年第2期,第77、79页。
    ⑤陈得芝:《耶律大石北行史地杂考》,《蒙元史研究丛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84页。
    ⑥《辽史》卷30《天祚皇帝本纪四》,(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355页。
    ⑦[元]姚燧:《牧庵集》卷13《皇元高昌忠惠王神道碑铭》。
    ⑧《金史》卷24《地理志上》,(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49页。
    ⑨《元史》卷1《太祖本纪》,第15页。
    ⑩《金史》卷24《地理志上》,第566页。
    (11)王国维:《蒙鞑备录笺证》,《王国维全集》(第11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352页。
    (12)[元]苏天爵:《元文类》卷23《驸马高唐忠献王碑》,四部丛刊初编本。
    (13)方龄贵校注:《通制条格校注》卷2《户令》,(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25-26页。
    (14)王国维:《黑鞑事略笺证》,《王国维全集》(第11卷),第367页。
    (15)张文平:《内蒙古地区蒙元城镇研究》,内蒙古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25页。
    (16)《金史》卷24《地理志上》,第566页。
    (17)[金]元好问:《遗山集》卷27《恒州刺史马君神道碑》,四部丛刊初编本。
    (18)崔璇:《安答堡子、按打堡子、雁塔堡辨析》,《内蒙古社会科学》1993年第5期,第48页。
    (19)《元史》卷35《文宗本纪四》,第779页。
    (20)[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19《鞑靼款塞》,(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849页。
    (21)潘行荣:《元集宁路故城出土的窑藏丝织物及其他》,《文物》1979年第8期,第34页。
    (22)[元]苏天爵:《元文类》卷23《驸马高唐忠献王碑》。
    (23)李逸友:《元丰州僧塔铭》,《内蒙古文物考古》1996年Z1期,第105页。
    (24)盖山林:《阴山汪古》,(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6-143页;达茂旗文物管理所:《达茂旗境内的金代边堡界壕》,《内蒙古文物考古》2000年第1期,第129-132页。
    (25)盖山林:《中国北方草原地带的元代基督教遗迹》,《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第5期,第99页。
    (26)黄时鉴:《木华黎国王麾下诸军考》,《黄时鉴文集》(一),(上海)中西书局,2011年,第31页。
    (27)王国维:《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王国维全集》(第11卷),第613页。
    (28)Moule, A. C, Pelliot, Paul, Marco Polo: The Description of the World, London: George Routledge&Sons Ltd, 1938, pp. 181-182.
    (29)Henry Yule, The Book of Ser Marco Polo: the Venetian Concerning the Kingdoms and Marvels of the East, London: John Murray Albemarle Street, W, 1929, intro, p. 19, 21.
    (30)Henry Yule, The Book of Ser Marco Polo: the Venetian Concerning the Kingdoms and Marvels of the East, vol. Ⅰ, pp. 285-288.
    (31)Pelliot, Paul, Notes on Marco Polo, Paris: Imprimerie Nationale Librairie Adrien-Maisonneuve, 1963, vol. Ⅱ, pp. 849-850.
    (32)Henry Yule, The Book of Ser Marco Polo: the Venetian Concerning the Kingdoms and Marvels of the East, vol. Ⅰ, p.288.
    (33)黄文弼:《黄文弼蒙新考察日记(1927-1930)》,(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15-17页。
    (34)[日]江上波夫:《汪古部的景教系统及其墓石》,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室编印:《蒙古史研究参考资料》(第十四辑),1980年4月,第40页。
    (35)[美]O.拉铁摩尔:《内蒙古的一座景教废城》,《蒙古史研究参考资料》(第十四辑),第2、4、12页。
    (36)[美]D.马丁:《关于绥远归化北的景教遗迹的初步调查报告》,《蒙古史研究参考资料》(第十四辑),第13、18、19页。
    (37)[意]魏苞蕾撰,杨星宇、郑承燕译:《敖伦苏木古城——中世纪的内蒙古景教城市》,《内蒙古文物考古》2001年第2期,第101页。
    (38)朱炳旭译:《拉班·扫马和马克西行记》,(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年,第3、5、10页;Moule, A. C, Christians in China before the year 1550, London: Society for Promoting Christian Knowledge, 1930, pp. 96-99.
    (39)[美]裕尔撰,考迪埃修订,张绪山译:《东域纪程录丛》,(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93页。
    (40)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316页。
    (41)周清澍:《汪古部统治家族——汪古部事辑之一》,《元蒙史札》,(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65页。
    (42)[法]伯希和撰,冯承钧译:《唐元时代东亚及中亚之基督教徒》,《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一卷第一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59页。
    (43)朱炳旭译:《拉班·扫马和马克西行记》,第83页。
    (44)周祯祥:《元代景教徒扫马和马可》,《西北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第65页。
    (45)[加]明义士:《马哥孛罗时代在中国的基督教》,余士雄:《马可波罗介绍与研究》,(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第312页。
    (46)朱炳旭译:《拉班·扫马和马克西行记》,第10页。
    (47)刘迎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263页。
    (48)《元史》卷126《安童传》,第3083页。
    (49)《元史》卷134《昔班传》,第3247页。
    (50)《元史》卷9《世祖本纪六》,第177页。
    (51)石坚军:《马可波罗上都之旅考述》,《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1辑,第144页。
    (52)周祯祥:《元代景教徒扫马和马可》,《西北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第67页。
    (53)[法]伯希和撰,冯承钧译:《唐元时代东亚及中亚之基督教徒》,《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一卷第一编,第60-61页。按:上文玉耳对Tenduc注释中言鄂多立克约1326-1327年自汗八里访问长老约翰之国,鄂多立克经行汪古部具体年代,不见载于鄂多立克行纪或其他史籍,暂且存疑。
    (54)周清澍:《汪古部统治家族——汪古部事辑之一》,《元蒙史札》,第66页。
    (55)何高济译:《海屯行纪;鄂多立克东游录;沙哈鲁遣使中国记》,(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89页。
    (56)[法]伯希和撰,冯承钧译:《唐元时代东亚及中亚之基督教徒》,《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一卷第一编,第59页。
    (57)周清澍:《汪古部统治家族——汪古部事辑之一》,《元蒙史札》,第67、68页。
    (58)关于汗八里与东胜州日程,《大总管马·雅巴拉哈和拉班·扫马传》载拉班·扫马在距汗八里一日程之地静修,马可自Koshang城行15日至拉班·扫马之所,可知Koshang城距汗八里约16日程。《中堂事记》载王恽曾于中统三年(1262年)三月丙寅(初十)未刻发自燕京(今北京),辛未(十五)午刻入宣德州,可知燕京至宣德州约五六日程。马可波罗又言天德州至宣德州7日程,则天德城(东胜州)经宣德州至汗八里约12或13日程,与上文所言之16日程较为接近。
    (59)朱炳旭译:《拉班·扫马和马克西行记》,第5页。
    (60)[元]耶律楚材:《湛然居士文集》卷3《过东胜用先君文献公韵二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56页。
    (61)《元史》卷119《木华黎传》,第2934页。
    (62)《元史》卷3《宪宗本纪》,第51页。
    (63)《元史》卷7《世祖本纪四》,第137页。
    (64)《元史》卷7《世祖本纪四》,第142页。
    (65)《元史》卷6《世祖本纪三》,第115页。
    (66)盖山林:《内蒙古敖伦苏木古城考辨》,《北方文物》1992年第4期,第49页。
    (67)盖山林:《阴山汪古》,第354、356页。
    (68)《元史》卷125《赛典赤赡思丁传》,第3063页。
    (69)《元史》卷5《世祖本纪二》,第95页。
    (70)《元史》卷98《兵志一》,第2515页。东胜州南与延安路接壤,上述引文盖亦间接反映汪古部势力自东胜州向南渗透至延安路,东胜州其时盖已成为汪古部政治中心。
    (71)《元史》卷17《世祖本纪十四》,第359、360页。
    (72)李逸友:《元丰州僧塔铭》,《内蒙古文物考古》1996年Z1期,第102、104页。
    (73)李西樵:《汪古部石幢浅释》,《内蒙古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第76页。
    (74)[元]苏天爵:《元文类》卷23《驸马高唐忠献王碑》。
    (75)[元]刘敏中:《中庵集》卷4《敕赐驸马赵王先德加封碑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本。
    (76)[日]佐伯好郎:《内蒙古百灵庙附近的景教墓石》,《蒙古史研究参考资料》(第十四辑),第30、32、33、37、38页。
    (77)牛汝极:《十字莲花:中国元代叙利亚文景教碑铭文献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76、77页。
    (78)[美]D.马丁:《关于绥远归化北的景教遗迹的初步调查报告》,《蒙古史研究参考资料》(第十四辑),第18页。
    (79)盖山林:《阴山汪古》,第211页。
    (80)[美]D.马丁:《关于绥远归化北的景教遗迹的初步调查报告》,《蒙古史研究参考资料》(第十四辑),第14页。
    (81)牛汝极:《十字莲花:中国元代叙利亚文景教碑铭文献研究》,第76、77页。
    (82)Moule, A. C, Christians in China before the year 1550, p. 172;陈得芝:《中国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692页。
    (83)Moule, A. C, Christians in China before the year 1550, p. 174.
    (84)[日]佐伯好郎:《内蒙古百灵庙附近的景教墓石》,《蒙古史研究参考资料》(第十四辑),第39页。
    (85)道森编,吕浦译,周良霄注:《出使蒙古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276页。
    (86)盖山林:《中国北方草原地带的元代基督教遗迹》,《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第5期,第102页。
    (87)《元史》卷15《世祖本纪十二》,第314页。
    (88)[元]王恽:《秋涧先生大全集》卷90《便民三十五事》,四部从刊初编本。
    (89)郭声波整理:《大元混一方舆胜览》,(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81、93页。
    (90)《元史》卷15《世祖本纪十二》,第309、325页。
    (91)《元史》卷100《兵志三》,第2561页。
    (92)《元史》卷19《成宗本纪二》,第414页。
    (93)[元]苏天爵:《元文类》卷23《驸马高唐忠献王碑》。
    (94)[波斯]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史集》第二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385页。
    (95)[元]姚燧:《牧庵集》卷26《河内李氏先德碣》。
    (96)[元]刘敏中:《中庵集》卷4《敕赐驸马赵王先德加封碑铭》。
    (97)《元史》卷186《归旸传》,第4270页。
    (98)[日]伯希和撰,冯承钧译:《唐元时代东亚及中亚之基督教徒》,《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一卷第一编,第61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