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本文为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明清对外关系思想与体制研究”(13YJA770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乾隆《大清会典》卷80。 [2]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卷337,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总第10781页。 [3]张世明:《新历史法学的取向:清代宗藩关系多维透视分析》,杨念群等主编:《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13页注释①。 [4]如《国语·晋语八》谓:“彼若不敢而远逃,乃厚其外交而勉之,以报其德,不亦可乎?”韦昭注曰:“谓赂其所适之国,厚寄托之而劝勉焉。” [5]如《墨子·修身》云:“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再如《史记·邓通传》所言邓氏“不好外交”,意指不喜交际。 [6] 《清高宗实录》卷1384,乾隆五十六年八月丁巳。 [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第30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页。 [8]事见《清宣宗实录》卷236,道光十三年四月壬戌;卷249,道光十四年二月丙申;卷261,道光十四年十二月癸巳。 [9] 《朝鲜肃宗实录》卷59,肃宗四十三年正月丁巳。 [10] 《朝鲜景宗实录》卷13,景宗三年九月丙戌。 [11] 《朝鲜纯祖实录》卷32,纯祖三十二年七月乙丑。 [12] 《清宣宗实录》卷222,道光十二年闰九月壬寅。 [13]参见权赫秀:《东亚世界的裂变与近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46—147、180页。 [14]前引张世明文。该文经修改删节后发表于《清史研究》2004年第1期,题为《清代宗藩关系的历史法学多维透视分析》。 [15]薛福成:《筹洋刍议》,徐素华选注:《筹洋刍议——薛福成集》,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6页。 [16] [美]惠顿著、丁韪良译、何勤华点校:《万国公法》第二卷第一章第九节,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7页。 [17] [美]惠顿著、丁韪良译、何勤华点校:《万国公法》第一卷第一章第十节,第20—21页。 [18]刘禾:《帝国的话语政治》,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82页。 [19]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40,第24、26—27页。 [20]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40,第11页。 [21]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41,第28页。 [22] 《清穆宗实录》卷169,同治五年二月庚戌。 [23]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41,第28—29页。 [24]王之春:《清朝柔远记》,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374—375页。 [25]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1,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 [26] 《李文忠公全书》译署函稿卷4,第31—32页。 [27]关于李鸿章与李裕元的书信往来,参见权赫秀:《中韩关系近代转型视野下的李鸿章——李裕元书信联系始末及其意义》,《东亚世界的裂变与近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8—37页。 [28] 《朝鲜高宗实录》卷16,高宗十六年七月辛巳。 [29] [德]马顿斯著,联芳、庆常译,丁韪良校核:《星轺指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7、11页。 [30] [韩]金容九著、权赫秀译:《世界观冲突的国际政治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88页。 [31] 《朝鲜高宗实录》卷18,高宗十八年闰七月辛巳。 [32]全文见郭廷以、李毓澍主编:《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第2卷,“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72年版,第437—442页。 [33]郭廷以、李毓澍主编:《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第2卷,第449—450页。 [34] 《清德宗实录》卷126,光绪七年正月戊子。 [35]郭廷以、王聿均主编:《中法越南交涉档》(一),“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62年版,第158页。 [36]笔谈内容见[韩]金允植:《天津谈草》,[韩]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卷93,韩国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版。 [37]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第3卷,第13页。 [38]“外交是运用智力和机智处理各独立国家的政府之间的官方关系,有时也推广到独立国和附庸国家之间的关系;或者更简单地说,是指以和平手段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事务。”杨立义等译:《萨道义外交实践指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第2页。 [39]黄兴涛:《近代中国新名词的思想史意义发微——兼谈对于“一般思想史”之认识》,杨念群等主编:《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24页。 [40]关于清末民初“国民外交”概念的讨论,参见周斌:《清末民初“国民外交”概念的形成及其含义述论》,《安徽史学》2008年第5期。 [41] “内治”的出处,一如前述。“内政”出自《后汉书·陈蕃传》:“臣闻齐桓修霸,务为内政……内政不理,心腹之患。” [42]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40,第22页。 [43]郭廷以、李毓澍主编:《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第2卷,第361页。 [44] 《孟子》卷2《梁惠王下》。 [45]参见[日]冈本隆司著、黄荣光译:《属国与自主之间——近代中朝关系与东亚的命运》,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442—443页。 [46] 《预筹各国使臣和请觐见片》,《庸庵文别集》,上海古籍出版社985年版。 [47] [日]冈本隆司著、黄荣光译:《属国与自主之间——近代中朝关系与东亚的命运》,三联书店2012年版。 [48] [韩]金允植:《天津谈草》,[韩]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卷93,韩国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版,第209页。 [49]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饮冰室合集》专集第2册,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42页。 [50] [美]列文森著,郑大华、任菁译:《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1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