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五代时期:历史编纂优良传统经受的考验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人文杂志》2014年第2期 张峰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五代时期政局混乱,历时短暂。与政治上的剧烈变动所不同的是,史学在这一时期获得持续发展。五代各朝均设馆修史并形成制度,为战乱中的史书纂修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五代史馆不仅于战乱频仍中搜集大量当代史与前朝史史料,而且撰成了内涵丰富的当朝实录以及二十四部正史之一《旧唐书》。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五代史学的研究多聚焦于五代实录与《旧唐书》的编纂过程,而对其思想、特色与价值等内容疏于考察,因而有必要从编纂思想的视角,重新审视五代史学的总体成就,并由此揭示五代史学承唐启宋的演进特色。
    关 键 词:五代时期 设馆修史 五代实录 《旧唐书》 编纂思想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历史编纂学的演进路径、优良传统和当代价值”(09AZS001)
    作者简介:张峰,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五代时期历时54年,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宛若一颗划过夜空的流星。朝代骤兴骤亡,更迭频繁,在短暂的时间内数易其主,是这一时期政治上最显著的特点。与政治上的剧烈变动所不同的是,史学在这一时期获得持续发展,不仅在修史机构上承继了唐代的规模与制度,而且编纂了大量实录,修撰了二十四史之一《旧唐书》,显示出承唐启宋的演进特色。
    一、政局混乱的考验与设馆修史制度的生命力
    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灭唐称帝,国号为梁,史称后梁。五代时期由此开启。继后梁而兴的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政权犹如走马灯,均未能在政治上取得长久而稳定的统治。史学的演进与政治的波动密切相关。相较于盛唐史学在官私撰述、理论总结、创设新体等方面所呈现的恢宏气象,五代时期的史学发展难免有些逊色,但在中国史学绵绵的山脉中,此一时期亦有奇峰。这主要表现在:历朝均设置史馆,健全修史制度、聚拢史官、编纂了大量史著。中国历史编纂学的优良传统,在这一时期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不仅保持了历史记载的长期连续,而且取得了重要成就,映射出自身独具的特色,堪称是古代史学强大生命力的明证。
    1.宰相负责监修史书。以往学界多认为宰相监修史书是对修史工作的干预,实际上“以受诏‘监修’的大臣言,也不尽是‘署名而已’,也有在实际上能起到作用者”。①就五代乱世而言,由宰相监修史书本身即代表政府对修史工作的重视,同时宰相负责监修既发挥了组织史官集体撰述的优长,又解决了长期以来史书修纂中存在的体例难定、史料匮乏等问题,有力地推进了五代史学的发展。后晋天福五年(940年),时任宰相赵莹受诏监修《旧唐书》,而具体的编纂工作则由史官张昭远、贾纬、赵熙、郑受益、李为光等人负责。同年四月,贾纬丁忧,作为监修国史的赵莹奏请刑部侍郎吕琦、侍御史尹拙同修,进而保证了修史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赵莹对于《旧唐书》编纂原则的拟定,以及本纪、列传、典志所记载内容的规划等项,都具有总领之功。尤其是面对史料缺少的难题,赵莹奏请当朝“下三京诸道及中外臣僚,凡有将此数朝实录,诣阙进纳,请察其文武才能,不拘资地,除授一官。如卷帙不足,据数进纳,亦请不次奖酬,以劝来者。自会昌至天佑垂六十年,其初李德裕平上党,著武宗伐叛之书;其后康承训定徐方,有武宁本末之传。如此事类,记述颇多,请下中外臣僚及名儒宿学,有于此六十年内撰述得传记及中书银台史馆日历、制敕、册书等,不限年月多少,并许诣阙进纳”。②正是作为宰相监修的赵莹,对《旧唐书》综理总揽,苦心经营,才顺利推动了这部史学名著的撰成。而宰相监修作为一项制度,经过五代时期的发展,至两宋时期也进一步得到完善。
    2.采取诸司关报制度。五代战乱给史料的采择带来极大的不便,为了保障史料的搜集与保存,同光二年(924年),史馆奏请当朝统治者,分让中书并起居院诸司及诸道州府将时政记、起居注、天文祥变、占候徵验、瑞祥礼节、蕃客朝贡、四夷来降、变改音律及新造曲调、水旱蝗虫、雷风霜雹、公王百官定谥、宗室任官课绩等记载,定时上报史馆,③从而为实录、国史的撰修提供了翔实的史料。随后,史馆修撰赵熙亦奏请当朝,“内中公事及诏书奏对,应不到中书者,伏乞委内臣一人,旋具抄录,月终关送史馆”,只有对此史料大力搜集,才能撰成一部“简编毕备,言动无遗,垂万古之美谈,显一时之盛事”的国史。④后晋时期,史馆制度延续后唐之例,故天福二年(937年)赵莹上奏说:“请循近例,依唐明宗朝,凡有内廷公事及言动之间,委端明殿学士或枢密院学士侍立冕旒,系日编录,逐季送当馆。其百司公事,亦望逐季送当馆,旋要编修日历。”⑤可知诸司关报制度,实为战乱时期的五代史家征求当代史料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推动了当朝实录修撰的兴盛,为后人编纂五代史提供了内涵丰富的素材。
    3.重视对唐代史料的大力网罗。尽管五代时期刀光剑影,政局混乱,但史馆对于前朝史料的搜集却未曾中断。后梁时期,史官例举魏收编纂《魏书》时,面临史料的严重匮乏,因广开文献搜集之路,最终撰成一代典籍。有鉴于此,史馆奏请当朝应重视从多个面相对唐代史料进行征集:
    臣今请明下制,敕内外百官及前资士子、帝戚勋家,并各纳家传,具述父祖事行源流及才术德业灼然可考者,并纂述送史馆。如记得前朝会昌已后公私,亦任抄录送官,皆须直书,不用文藻。兼以兵火之后,简牍罕存,应内外臣僚,曾有奏行公事,关涉制置,或讨论沿革,或章疏文词,有可采者,并许编录送纳。⑥
    后唐一朝因自称李唐后裔,故而尤为重视对唐代史料的网罗。君主李存勖于天成元年(926年)任用“都官郎中庾传美充三川搜访图籍使”,赴四川成都寻访有关唐代史料,终获“九朝实录及残缺杂书”多种。⑦长兴二年(931年),时任都官郎中的崔梲上疏言及撰“成一代之信书,永祚千年之盛观”⑧的重要性,建议及早购置唐宣宗朝的史料。继而,史馆亦奏请当朝“采访宣宗、懿宗、僖宗、昭宗以上四朝野史,及逐朝日历,银台事宜,内外制词,百司沿革簿籍”⑨等史料,以备唐史的编修。虽然后唐一朝为搜集唐代史料不遗余力,但因统治短祚,遂使唐史的编纂搁浅。后晋史馆在后梁、后唐两朝对唐代史料搜集的基础上,不仅进一步拓展史料搜集的渠道,而且制定了唐史编纂的体例、组织修史人员,并最终撰成《旧唐书》200卷。综观自后梁至后晋三朝史馆,可以说对于唐代史料的搜求一以贯之,彰显了当时史馆修史的连续性与生命力。
    4.实施史官奖惩制度。后唐时期,史馆的运作一度存在“勤恪者著述不闲,怠惰者自因循度日,只藉馆中扬历,以资身事趋进”的现状,甚至有些修史官员因别除授官或出使而导致“自己分合撰史籍送付后人”,严重影响了史馆工作的开展。针对这种情况,史馆制定了对修史官员的奖惩制度,规定自判官修撰以下充任史职,任职时间以“二周年为限”;对于那些旷职严重的史官,量事予以“殿罚”。与此同时,对于能够完成分配文书修撰的史官,若“别能采访得皇后、功臣事实及诸色合编集事,著撰得史传堪入国史者,请量其课绩别加酬奖”。⑩这一制度的实施,对于进一步规范史馆运作、提高史馆工作效率,以及保证史书修撰的进度等项,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设馆修史制度使得即便处在战乱频仍、朝代更迭频繁的五代时期,也能保证对史料的搜集与对史事的及时记载,储存了丰厚的历史文献成果,保持了中华文明记载的连续性,因而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