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试论6—8世纪突厥与铁勒的族际互动与民族认同(5)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 彭建英 参加讨论

    
    注释:
    ①《周书》卷50《异域传下·突厥传》载:“(大统)十二年,土门遂遣使献方物。时铁勒将伐茹茹,土门率所部邀击,破之,尽降其众五万余落。恃其强盛,乃求婚于茹茹。”《北史》卷99《突厥传》、《隋书》卷84《北狄传·突厥传》等均有类似记载。
    ②参见岑仲勉:《突厥集史》(下),中华书局1958年,第662—705页;[法]勒内·吉罗著、耿昇译:《东突厥汗国碑铭考释——骨咄禄、墨啜和毗伽可汗执政年间(680-734)》,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984年内部印刷,第7—9、45—47、70—75页;[日]护雅夫:《古代突厥民族史研究》I,山川出版社1967年版,第398—438;段连勤:《丁零、高车与铁勒》,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23—531页;林幹:《突厥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8—9页等。上述著述对突厥与铁勒之间的关系,均有程度不同的讨论。
    ③对于“突厥”族名的来历及其涵义,学界历来存在歧义。“强有力的”是“突厥”一词的突厥语原意(参见耿世民:《古代突厥文碑铭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以此为族群徽号,与突厥初兴时构建新的族群需要更相契合,故本文认同此义。
    ④汉文史籍所载突厥起源传说,主要有二:其一为突厥始祖所属部落,为邻国所破,唯余一儿,被弃草泽中。有牝狼饲之,及长,与狼合,孕而生十男。十男其后各有一姓,阿史那氏即其一也。子孙蕃育,渐至数百家;其二为突厥始祖阿谤步的部落在冲突中被邻近部落吞并,部众离散。后其兄伊质泥师都召集散众,重组部落。伊质泥师都娶有二妻,生四子。长子讷都六设被部众奉为部落之主,号称突厥。参见《周书》卷50《突厥传》;《北史》卷99《突厥传》;《通典》卷197《边防十三·突厥上》。二说虽详略有别,情节亦不尽相同,但从源头构建其新的族群认同的企图和努力这一点上而言,显然是一致的。
    ⑤耿世民:《古代突厥文碑铭研究》,第116—117页。
    ⑥《毗伽可汗碑》南面第10行,耿世民:《古代突厥文碑铭研究》,第166页。
    ⑦参见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40页。
    ⑧参见韩儒林:《突厥官号考释》,《穹庐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55—378页;[日]护雅夫:《古代突厥民族史研究》I,第228页。
    ⑨突厥官号,首见于《周书》,之后《隋书》、《北史》、《通典》、《旧唐书》、《新唐书》、《册府元龟》诸书,均有著录,详略有别,但大体雷同。惟《通典》所载较他书为多。《通典·突厥上》记载东突厥官号云:“(可汗)犹古之单于也,号其妻为可贺敦,亦犹古之阏氏也。其子弟谓之特勤,别部领兵者谓之设,其大官屈律啜,次阿波,次颉利发,次吐屯,次俟斤。其初,国贵贱官号凡有十等,或以形体,或以老少,或以颜色、须发,或以酒肉,或以兽名……其后大官有叶护、次设、次特勤、次俟利发、次吐屯发,及余小官凡二十八等,皆代袭焉。”《通典·突厥下》载西突厥官号,与东突厥大同小异。揆诸史籍,突厥最常见且司机要之官号,除大、小可汗外,尚有叶护、设、吐屯、颉利发、俟斤、达干等。具体考释详见韩儒林、护雅夫前述论著。
    ⑩参见郭宏珍:《突厥语诸族社会组织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18—219页。
    (11)《通典》卷197上《边防十三·突厥上》。
    (12)《隋书》卷84《北狄传·铁勒传》。
    (13)《新唐书》卷217下《回鹘传附黠戛斯传》。
    (14)参见[日]护雅夫:《古代突厥民族史研究》I,第427页;薛宗正:《突厥初世史探幽(下)》,《新疆社会科学》1983年第1期。
    (15)马长寿先生认为,在始毕、处罗、颉利三可汗时期,东突厥汗国内部有与此前汗国不同的特异之处,在政治组织方面,是非突厥贵族亦得为俟斤和颉利发等官,如自605年以来,独洛河(今土拉河)流域的铁勒诸部酋长,除称俟斤外,亦称颉利发。拙见与此说甚合。参见氏著《突厥人和突厥汗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版,第36—37页。
    (16)耿世民:《古代突厥文碑铭研究》,第158页。
    (17)《旧唐书》卷194下《突厥下》载,统叶护可汗时代(619-628)“其西域诸国王悉授颉利发,并遣吐屯一人监统之,督其征赋”。此处所载虽主要指西突厥汗国对其属国的经济征敛方式,但漠北的东突厥汗国理应亦有类似的征敛制度。
    (18)《北史》卷99《铁勒传》。
    (19)《通典》卷197《突厥上》。
    (20)《隋书》卷84《北狄传·铁勒传》。
    (21)《毗伽可汗碑》东面第33行,耿世民:《古代突厥文碑铭研究》,第162页。
    (22)《隋书》卷84《北狄传·突厥传》;《通典》卷197上《边防十三·突厥上》。
    (23)参见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第136—137页。
    (24)《新唐书》卷217《回鹘上》。
    (25)参见彭建英:《东突厥汗国属部的突厥化——以粟特为中心的考察》,《历史研究》2011年第2期。
    (26)《旧唐书》卷199下《北狄传·铁勒传》。另见《新唐书》卷217下《回鹘传附薛延陀传》;岑仲勉:《突厥集史》(下),第999页。
    (27)《旧唐书》卷194上《突厥上》。另见《新唐书》卷215上《突厥上》;岑仲勉:《突厥集史》(下),第1004页。
    (28)《新唐书》卷217下《回鹘下附薛延陀传》。
    (29)岑仲勉:《突厥集史》(下),第693页。
    (30)《太平寰宇记》卷198《铁勒传》,中华书局影印本1999年版,第320页。
    (31)《旧唐书》卷199下《北狄传·铁勒传》。
    (32)《新唐书》卷217下《回鹘下附薛延陀传》。
    (33)《新唐书》卷215上《突厥上》。
    (34)参见岑仲勉:《突厥集史》(下),第1071页。
    (35)参见[日]护雅夫:《古代突厥民族史研究》I,第186—187页。
    (36)参见李方:《后东突厥汗国复兴》,《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第3期。
    (37)《阙特勤碑》北面第4行、《毗伽可汗碑》东面第29行碑文内容相同。耿世民:《古代突厥文碑铭研究》,第133、160页。
    (38)《阙特勤碑》东面第14行与《毗伽可汗碑》东面第12行对此处内容记载一致,分别见耿世民:《古代突厥文碑铭研究》,第124、154页。
    (39)耿世民先生认为突厥文碑名中出现的九姓乌古斯即汉文史籍中记载的九姓铁勒,将碑文与汉文史籍所载二者的历史活动相对照,此说甚是,故从。参见耿世民:《古代突厥文碑铭研究》,第4页。
    (40)《阙特勤碑》北面第4行、《毗伽可汗碑》东面第29—30行。耿世民:《古代突厥文碑铭研究》,第133、160页。
    (41)《旧唐书》卷199下《铁勒传》。
    (42)《北史》卷99《铁勒传》;《隋书》卷84《北狄传·铁勒传》。
    (43)参见段连勤:《丁零、高车与铁勒》,第354页。
    (44)《隋书》卷84《西域传·高昌传》。
    (45)参见段连勤:《丁零、高车与铁勒》,第355页。
    (46)参见吴玉贵:《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07—214页。
    (47)近年来有西方学者认为,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并非是原生的,而是后世不断构建的结果。参见Marcs Abramson,Ethnic Identity in Tang Chin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Philadelphia,pp.1-17.
    (48)《新唐书》卷217下《回鹘下附薛延陀传》。
    (49)《旧唐书》卷199下《北狄传·铁勒传》。
    (50)参见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第156页。
    (51)参见薛宗正:《突厥始祖传说发微——论阿史那氏到突厥族的历史演变》,《新疆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
    (42)参见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2页。
    (53)参见刘一棠:《突回研究》,经世书局1990年版,第176页。
    (54)参见彭建英:《东突厥汗国属部的突厥化——以粟特为中心的考察》,《历史研究》2011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