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钱穆“新史学”思想解析(5)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 张昭军 参加讨论

    注释:
    ①周予同:《五十年来中国之新史学》,见《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521页。
    ②关系较密切的成果有陈勇的《略论钱穆的历史思想与史学思想》(《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第2期)、刘巍的《抗战期间钱穆所致力的“新史学”》(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③陈寅恪:《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见《金明馆丛稿二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361~362页。
    ④傅乐成:《傅孟真先生年谱》,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33页。
    ⑤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见欧阳哲生主编:《傅斯年全集》第3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9~10页。
    ⑥1932年10月,傅斯年推出《东北史纲》第1卷,以历史为据,证明东北属于中国,驳斥日本“满蒙在历史上非支那领土”之谬论;后又草拟《中国民族革命史》,以唤起中华民族精神。
    ⑦吴相湘:《钱穆阐扬传统文化》,见《民国百人传》第4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194页。
    ⑧张荫麟:《中国史纲·自序二》,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11页。
    ⑨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自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1页。
    ⑩张荫麟:《中国史纲·自序一》,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1~2页。
    (11)1933年,国民政府教育部组编“大学丛书”,缺乏合适的中国通史著作,遂将夏曾佑的《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改名《中国古代史》,纳入“大学丛书”,以满足大学通史教学要求。钱穆撰《评夏曾佑〈中国古代史〉》原刊于1934年3月31日天津《大公报》“图书副刊”第20期,署名“公沙”;今据钱穆的《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九)》,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3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280页。
    (12)《论近代中国新史学之创造》(署名“未学斋主”,原刊于1937年1月17日《中央日报》“文史副刊”第10期;后收入《中国历史研究法》附录《略论治史方法》),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164页。
    (13)钱穆:《国史大纲·引论》,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8页。
    (14)张荫麟:《中国史纲·自序一》,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7页。
    (15)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序》,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3页。
    (16)钱穆:《如何研究中国史》(原刊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教育季刊》第1期,1937年2月;后收入《中国历史研究法》),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167页。
    (17)钱穆:《历史与教育》(原刊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教育季刊》第2期,1937年5月;后收入《中国历史研究法》),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178~179页。
    (18)钱穆:《中国史学发微·读史随札》,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2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2页。
    (19)钱穆:《国史大纲·引论》,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10~11页。
    (20)胡适:《答胡朴安》,见《胡适全集》第23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606页。
    (21)钱穆:《国史大纲·引论》,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3~4页。
    (22)李埏:《昔年从游之乐,今日终天之痛——敬悼先师钱穆先生》,见李振声编:《钱穆印象》,学林出版社,1997年,第82页。
    (23)钱穆:《中国今日所需要之新史学与新史学家》(原刊于《思想与时代》18期,1942年1月;后收入《中国历史研究法》),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197页。
    (24)钱穆:《历史与教育》(原刊《历史教育季刊》2期,1937年5月;后收入《中国历史研究法》),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182页。
    (25)梁启超:《变法通议》,见《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中华书局,1989年,第70页。
    (26)张君劢:《义理学十讲纲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29页。
    (27)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见《新校资治通鉴注》(一),台北:世界书局,1970年,第28页。
    (28)钱穆:《中国今日所需的新史学与新史学家》(原刊于《思想与时代》18期,1942年1月;后收入《中国历史研究法》),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201~202页。
    (29)钱穆:《中国今日所需的新史学与新史学家》(原刊于《思想与时代》18期,1942年1月;后收入《中国历史研究法》),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206页。
    (30)钱穆:《中国今日所需的新史学与新史学家》(原刊于《思想与时代》18期,1942年1月;后收入《中国历史研究法》),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207页。
    (31)刘家和:《史学、经学与思想——在世界史背景下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95页。
    (32)金毓黻:《中国史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406页。
    (33)周予同指出,与“专史”相对的“通贯政治、经济、学术、宗教等”的“通史”,这种体裁非中国所固有,是由日本输入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新史学》,见《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535页)
    (34)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学衡》第74期,《文苑、文录》第10页,1931年3月。
    (35)张尔田:《与大公报文学副刊编者书》,《学衡》第66期,《文苑》第5页,1928年11月。
    (36)钱穆:《〈国史大纲〉书成自记》,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7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62页。
    (37)钱穆:《国史大纲》,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7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22页。
    (38)钱穆:《〈国史大纲〉书成自记》,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7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62页。
    (39)钱穆:《国史大纲》,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7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25页。
    (40)钱穆:《略论治史方法》(原刊于1936年11月《中央日报》“文史副刊”《读史随笔之一》),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158~159页。
    (41)钱穆:《崔东壁遗书序》,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3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442页。严耕望在《钱穆宾四先生与我》中说:“自抗战之前,中国史学界以史语所为代表之新考证学派声势最盛,无疑为史学主流;唯物论一派亦有相当吸引力。……先生民族文化意识特强,在意境与方法论上,日渐强调通史,认为考证问题亦当以通识为依归,故与考证派分道扬镳,隐然成为独树一帜、孤军奋斗的新学派。”(《治史三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62页)
    (42)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159页。
    (43)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159页。
    (44)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12页。
    (45)钱穆:《国史大纲·引论》,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7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30页。
    (46)钱穆:《国史大纲·引论》,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7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33页。
    (47)钱穆:《国史大纲·引论》,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7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33页。
    (48)钱穆:《国史大纲·引论》,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7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33~34页。
    (49)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自序》,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21~22页。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