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战火燃遍四大洲2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被卷入战火,财产损失4万多亿美元。仅在亚洲主战场中国,战争造成的军民伤亡就达到3500万人。 历史不容遗忘,正义必须伸张。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纪录片《光明与阴霾——德日二战反思录》播出恰逢其时,引起共鸣。 反思,要有正确的态度 “谁不反思历史,谁就会对现实盲目。谁不愿反思暴行,谁将来就可能会重蹈覆辙。” 纪录片呈现了两种对待历史的态度。德国通过70年的不懈努力,建立了反省战争的系统机制;而日本却出现百般抵赖侵略历史,修改教科书、领导人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等逆动,严重冲撞国际公理和正义的底线。德日的对比,促使人们铭记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的一段话:“5月8日首先是一个记住人们苦难的日子。但也是我们反思历史的日子。我们越坦诚地面对这一天,我们就越能自由地面对责任……谁不反思历史,谁就会对现实盲目。谁不愿反思暴行,谁将来就可能会重蹈覆辙。” 日本外务省前中国课课长、政治学者浅井基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部纪录片着眼大局,从日本与德国在历史教科书以及教学方面的差异切入分析,这一视角难能可贵。从客观上来说,这一纪录片能够起到警醒的作用。“我希望这个纪录片能够再多制作一些其他语言的版本,在国际上广为流传”。 “在经历两次惨烈的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人选择正视历史,这样才能避免悲剧重演。”来自德国的中国欧盟商会主席约尔格·伍德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孩提时代和少年时期的成长环境就让我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意识:德国承担着沉重的罪责。” “日本政治家的反思不如德国。德国将希特勒和纳粹作为责任人,而对日本而言责任方只是相对抽象的军国主义。”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步平之言点出了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症结。清华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研究生李佳圆则认为,日本对战争的解读不可思议地放在了自身失败而淡化战争伤害的角度。这种态度深深影响了日本战后一代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可以说为今日日本政坛的极右翼表现埋下祸根。 现年93岁的丹·克劳利二战时是被派往太平洋战场的美国空军士兵。他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表现得比德国纳粹更加残忍,南京大屠杀中日本给中国平民带去了深重的灾难。不幸的是,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思维狭隘的日本政客阻止了日本民族认识历史的细节。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表示,纪录片中真实的记录使人进一步认清,一个国家若要走正确的道路,必须勇于正视过去历史,汲取历史教训。只有这样,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才能有根本的改善,与国际社会的关系才能改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