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据华中师范大学档案馆藏《张舜徽卷》之《自传》。 ②目前学术界论述张先生敦煌学研究的文章,仅见王继如《张舜老与敦煌学》(周国林主编《张舜徽百年诞辰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61-267页)一文。 ③张舜徽《爱晚庐随笔》,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页。 ④张舜徽《张舜徽壮议轩日记》,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16-617页。查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现收藏此经,系张舜徽先生捐赠。 ⑤张舜徽《张舜徽壮议轩日记》,第647页。 ⑥张舜徽《张舜徽壮议轩日记》,第664-665页。 ⑦张舜徽《张舜徽壮议轩日记》,第683页。 ⑧张舜徽《张舜徽壮议轩日记》,第619-620页。 ⑨张舜徽《张舜徽壮议轩日记》,第620页。 ⑩张舜徽《张舜徽壮议轩日记》,第622页。 (11)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2版),武汉:崇文书局、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2921页。 (12)杨逢彬整理《积微居友朋书札》,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169页。 (13)杨逢彬整理《积微居友朋书札》,第170页。 (14)张舜徽《爱晚庐随笔》,第9-10页。 (15)张舜徽《爱晚庐随笔》,第10页。 (16)张舜徽《张舜徽壮议轩日记》,第622页。 (17)张舜徽《张舜徽壮议轩日记》,第737-738页,741-742页。 (18)杨逢彬整理《积微居友朋书札》,第171页。此信《讱庵学术讲论集》中也有收录,题为“致杨树达先生论汉碑书”。参见张舜徽《讱庵学术讲论集》,长沙:岳麓书社,1992年,第709-710页。 (19)学术界称《积石丛稿》本为1946年兰州排印本,相沿已久,笔者引用时,姑且保留此称。 (20)张舜徽《敦煌古写本〈说苑〉残卷校勘记》,《积石丛稿》,兰州:兰州开元印书馆,1946年,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第1页。 (21)张舜徽《敦煌古写本〈说苑〉残卷校勘记》,第1页。 (22)张舜徽《敦煌古写本〈说苑〉残卷校勘记》,第3页。 (23)参见张舜徽《敦煌古写本〈说苑〉残卷校勘记》,第10页。 (24)张舜徽《敦煌古写本〈说苑〉残卷校勘记》,第10页。 (25)张舜徽《敦煌古写本〈说苑〉残卷校勘记》,第10页。 (26)张舜徽《敦煌古写本〈说苑〉残卷校勘记》,第1页。 (27)张舜徽《敦煌古写本〈说苑〉残卷校勘记》,第3页。 (28)张舜徽《敦煌古写本〈说苑〉残卷校勘记》,第2页。 (29)张舜徽《敦煌古写本〈说苑〉残卷校勘记》,第2页。 (30)张舜徽《敦煌古写本〈说苑〉残卷校勘记》,第5页。 (31)张舜徽《敦煌古写本〈说苑〉残卷校勘记》,第2页。 (32)敦煌石室写卷遍及四部,已为出土文献所证实。 (33)参见王继如《张舜老与敦煌学》,周国林主编《张舜徽百年诞辰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集》,第263页。 (34)张舜徽《敦煌古写本〈说苑〉残卷校勘记》,第7页。 (35)卢元骏注译《说苑今注今译》,台北: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722页。 (敦煌学辑刊》2016年第1期) (36)王锳、王天海译注《说苑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899页。 (37)张舜徽《中国文献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82页。 (38)张舜徽《中国文献学》,第84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