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治学心语 >

耿云志:做学问与做人(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近代中国研究 耿云志 参加讨论

    还有一个故事是美国的。说是有一个流浪汉,也是又累、又渴、又饿。他在一家饭馆的门口等待求助于人。这时,来了一对青年男女。他上前去说,自己跑了很久的路,又累、又渴、又饿,希望讨几块钱,买一个面包、两瓶矿泉水。那位好心的小姐立即答应,可以给他。但她搜索一下所有的衣兜,发现没有零钱,只有一张一万多美元的银行卡。她稍有犹豫。那流浪汉看出了那小姐为难的情形。他就上前说:小姐,你如果信得过我,我就用您的银行卡到小店里去买我需要的东西,然后把银行卡还给您。到了这时候,已经无法再犹豫,那样就失信于这个流浪汉,答应援助他,而最终没给他援助。那小姐凭着对人的信任,把卡给了他。这一对青年到饭馆里面坐下用餐的时候,又嘀咕起来,万一那流浪汉持卡跑了怎么办?男青年对女青年稍稍有些怪她冒失。但当他们用餐后,出了饭馆门口的时候,令他们惊异的一幕出现了。那流浪汉手里拿着那银行卡正在那里等候他们。他对小姐说,我已买了我需要的东西共用去若干美元,现在把银行卡还给您,非常感谢您给我的帮助。那小姐被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她说,说感谢的应该是我,您的行为让我对人的诚信,重新建立起信心。那位小姐把这件事写成一篇短文在报纸上发表。有一位好心的读者捐出六千美元给这个流浪汉。过了不久,有一家公司觉得此人如此守信用,很难得,决定聘请这个流浪汉做他们公司的雇员。
    应当说,像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社会里也有很多。天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做到不欺人,也许不是太难;难的是做到不自欺。有时候做错事,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常常倾向于隐瞒,掩盖,不让别人知道。所以,看一个人是否真的诚实,最容易的鉴别方法,就是看他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采取什么态度。尤其是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自己做了错事的时候。著名的儒家经典《论语》里面对此有非常精彩的论述。
    此书中讲一个人对待自己的错误要做到三点:
    第一点是,不隐瞒错误,不文过饰非。
    孔子说“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日食、月食,天下人所共见。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过失,也应当如日月之食,让大家共见。
    第二点,勇于改过。
    有了让大家共见的勇气,才能谈到第二点。
    《论语》中说:“过则勿惮改。”有过错,改了就好。
    第三点,《论语》中说:“不迁怒,不二过。”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人发生过失,不要埋怨别人,也不要把原因都推到客观条件上去;要自我反省,要着力从自己身上找出犯错误的原因,吸取教训。这样才能避免重犯已经犯过的错误。
    一个人能努力做到不欺人,不自欺,那就是一个老实人。
    一个老实人,就是一个真正的人,令人信赖,令人尊敬的人。
    再讲第二个短语。
    “尽心做事”。
    我们人生在世上,除了不具备劳动能力儿童、少年,和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正常情况下,人都要做事。做事不仅是职业上的事,也包括自己选择的业余爱好。
    做事一则是为取得报酬,养家糊口;二则也是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甚至是对人类(如艺术与科研事业等)的一种责任。因为每一种职业、事业,都是社会的需要。做好自己的事,不但是对自己和家人的一份责任,更是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努力把它做好,力求把它做到最好,那就是一种创造性。从这种创造性的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使自己的生命具有了特别的意义。这里说的做到最好,不一定是超越所有人,而是达到自己的极限。一个人做事,做到发挥自己的所有能力,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人们做事,一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按部就班,照章办事,前辈怎样做,后辈也怎样做。师父怎么做,徒弟也怎么做。以前怎么做,以后还怎么做。这是一种机械性地做事,不断重复同样的行为、动作,没有进步,没有发展,没有创新。
    另一种做事的态度,是抱着研究的态度,从不断重复的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新的方法,新的目标,新的水准,把事情做得更好,做出新的品质,达到更高的水准,发挥更多的功能,满足人们更高的需求。这是一种创新的精神,创新的努力,创新的事业。我们强调“尽心做事”,就是不满足于、不停留于机械性的工作,不甘心只是做一些永远重复的活动;而要不断求新,求进步,求发展。
    前面引《中庸》的话,讲“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诚者,物之终始”是讲,尽心做事的精神要贯彻始终,这样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做事的过程中偶有懈怠,事情就做不好。比如说,你起初立一番志愿,要用研究的态度来做,要做出新的品质,新的水准出来。可是中途你怕麻烦,怕辛苦,放弃了研究的态度,放弃了创新的努力,那结果岂不是前功尽弃。所以朱子解释这句话的时候说:“人之心一有不实,则虽有所为亦如无有。”这就是“不诚无物”。
    至于怎样用研究的态度做事,不断求新,求进步,求发展,我们留待后面讲讲如何做学问,讲方法论的时候再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