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治学心语 >

耿云志:做学问与做人(7)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近代中国研究 耿云志 参加讨论

    那么,现在我们就结合一些著名学者的治学实践,来逐一讲解这四个字。
    勤,就是不偷懒,眼勤、手勤、腿勤、耳勤、脑勤。我觉得顾颉刚先生可作为勤奋做学问的一个典范。顾先生在1919至1949这三十年的时间里,写出近3000万字的东西。能做出如此巨大的成绩,必须极端地勤奋,一点儿也不能虚掷光阴。江绍源说顾先生“眼、耳、手、脑并用”。其实不止如此,还应加上一条,应当说是“眼、耳、手、脚、脑并用”。用脚,即跑路。须知做学问所需要的材料,往往是零星地分散在各地,特别是那些原创性的研究课题,找材料往往要跑很多地方,耗去大量的时间、精力,脚不勤是绝对不行的。我们可以粗算一下,30年,写3000万字,平均每年100万字,平均每天是2740个字。凡是做学问的人都能体会到,30年中,10950天,平均每天写作2700多字,他为此需要多少读书,跑多少路,看多少材料!我觉得,顾先生是我知道的学人当中最勤奋的一个人。
    谨,就是谨慎,不马虎,不大意,不苟且。据说陈垣先生编辑“元典章”文献这本书时,他认真校对每一篇文字。他害怕文章从头到尾地读,有时容易疏忽,他竟把每一篇文章倒过来,从最后一个字校起,校到文章开头的第一个字。我想这可以说是谨慎的典范。
    和,就是平和,心平气和,冷静,不动火气。细心考虑不同的意见,不同的可能性。胡适晚年做“《水经注》案”的考证。据他说,从清后期一直到民国,不断有学者出来指责清代大学者戴震偷窃其同时代学者赵一清、全祖望的《水经注》研究成果。胡适发现,这些指责戴震的人,大都是受过清代理学家的影响;而戴震是反理学的大家。他们因不满意戴震的思想倾向,认为他离经叛道,所以不遗余力地攻击他。在他们看来,一个离经叛道的人,是什么不道德的事情都能做出来的。胡适认为,这些指责戴震的人,就是缺乏“和”的态度。他们不能心平气和地对待一个学术上的问题,而是首先以卫道者自居,怀着“正义的火气”,把戴震先就当成有罪的人,然后加以讨伐,凡是有利于他们讨伐的事例,他们就充分运用;凡是不利于他们讨伐的事例,他们就弃而不用。这可看作是学术史上,不能以平和态度与对方论争,因而走向片面和谬误的显著例子。
    缓,就是不急于下结论,不急于发表,反复推敲,反复斟酌。这方面最好的典范就是达尔文。达尔文经多年的调查研究,写出了《物种起源》这本书。写成之后,他一直不肯发表,随时准备补充和修改。但到了1859年,他得知有另外一位学者在做同样的研究,正在准备出书。这时,他才在朋友们的劝促之下,将《物种起源》一书出版。大家都知道,这本书在世界思想史上的巨大影响。
    我想,大概讲勤、讲谨、讲和,大家都不会有太大的异议。但讲缓,有人会有意见。我知道,现在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对青年学者的要求,全都是所谓量化标准,要求一年要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几篇,评职称时,则要求近五年内要有专著一本或是两本。总之,都是量化考察。我确实很理解大家的难处。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呼吁两件事:一是在高等学术机构里,当然包括高等学校,学术权威性的影响力一定要大过行政权威性的影响力。现在,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一切科研教学都是依照由行政部门发下的各种小册子,各种报表来运行。那些小册子、报表就是代表行政化的力量。二是,对一个人的学术考核,一定要质量重于数量。我在九十年代初期,就在我们近代史研究所的学术委员会的会议上,在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会的会议上,强烈表示,我们作为专业的学术研究机构,在评职称和人员业绩考核上,一定要质量第一,数量第二。我说,如果我们的研究人员能写出当年王国维先生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殷周制度论》那样的文章,哪怕是只写出一篇,就足可以评上研究员。
    我这样主张,一是不让那些老老实实做学问,不急于求成的学者吃亏;二是要建立真正世界水平的研究机构,必需实行这样的方针。不这样做,就等于鼓励急功近利,鼓励粗制滥造。那样,你出版再多的东西,发表再多的东西,都不可能得到国际学界的认可。我希望关心中国教育与科学事业前途的人,都应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不断地呼吁,不断地努力改变目前这种状况。以便真正培养出好的人才,推动我们的教育与学术事业的进步,促进民族复兴的梦想实现。
    今天就讲到这里,我个人的一见未必都妥当,未必都能得大家的同意,欢迎大家提出批评和提出问题。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