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治学心语 >

刘淑玲:为师者吴宓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北京青年报 刘淑玲 参加讨论

    编者按:吴学昭先生的《吴宓与陈寅恪·增补版》一书日前面世,引起学界普遍关注。本版特邀两位吴宓研究者为读者做进一步阐述。
    ◎刘淑玲
    《吴宓与陈寅恪》1992年曾于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当时恰逢陈寅恪诞辰一百周年、吴宓诞辰九十六周年。作者感佩父亲吴宓与陈寅恪对文化的共同坚守与热爱,感佩两位相知一生的莫逆好友深挚友谊,留下了这份纪念。这本书“像出土文物一样,令人惊喜”,给读者提供了当时未及多见的研究资料,也给中国文化的传承留下了样板。此书一直有着广泛的影响,成为日后备受关注的吴宓和陈寅恪研究的预热和铺垫。20多年过去了,2014年9月,三联书店出版了《吴宓与陈寅恪·增补本》。但这次并不是再版。作者以全新的视角,增补了近20万字。虽曰增补,实际重写,《吴宓与陈寅恪·增补本》极大地丰富了原有内容,生动展现了曲折发展的中国教育史、学术史,也使吴宓与陈寅恪的历史形象更加鲜明,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这两位文化奇人的坎坷一生,以及20世纪中国社会饱经忧患的历史。
    这本书写出了吴宓与陈寅恪相同的情怀,不同的风貌。读罢此书,掩卷长思,眼前挥之不去的是“为师者吴宓”那特异的风采。吴宓有天赋的热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他从教一生,耕耘八方,桃李满天下,留下了专注执着、一身傲骨的教授身影。
    吴宓对自己在哈佛大学的导师、美国人文主义大师白璧德非常推崇。白璧德人文主义学说的基本信念就是综合古今东西的文化传统,站在世界文化汇通的高度,看到只有文化才能使世界联为一体,形成我们谓之智慧的东西,教学就是要传授这种智慧。所以吴宓终生实践着融汇综合,贯通中西古今文化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他为师50年的教授生涯,从教多所大学,教授过多门课程,培养了无数学生,上述理念是贯彻始终的。
    讲台上挥洒智慧和才情 
    1921年,吴宓从哈佛大学毕业,放弃继续攻读学位,回国赶赴南京东南大学任教。在南京任教的三年,吴宓初任英语系主任,后任教新成立的西洋文学系,讲授“英国文学史”等课程。彼时吴宓年轻蓬勃,在哈佛留学练就的纯正英文流利、畅达。讲授深入系统趣味横生,使学生大开眼界,深受欢迎。授课之余还编辑着那份至今仍在中国文化史上被后人称颂的《学衡》杂志。日后,他总结自己初登讲坛的教学生涯也颇感欣慰:“一九二一至一九二四的三年中,为宓一生最精勤之时期”。
    吴宓在东南大学的授课,也折服了一个叫梁实秋的人。梁实秋当时在清华就读,到东南大学游览、参观并听课,回校之后在《清华周刊》发表文章盛赞东南大学学风之美。尤其对吴宓的授课风格极尽推崇,并感叹“清华今正缺乏良好教授,此人之所共言。吴先生亦是清华毕业游美同学,而母校未能罗致其来此,宁非憾事哉!”
    此时适逢清华由留美预备学校改办为清华大学的转折时期。1925年初,吴宓应母校清华召唤受命前往,主持筹建清华学校研究院(通称国学研究院),任研究院筹备处主任。
    筹建并主持国学研究院,是吴宓从教一生最辉煌的成就,他的才能和识见在这里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1925年6月,吴宓执礼躬身聘来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任研究院四大导师。其中陈寅恪先生就是吴宓向曹云祥校长力荐而聘的。他写就《研究院缘起》,主持拟定了《研究院章程》,明确规定研究院“以研究高深学术、造就专门人才为宗旨”,并为研究院的各项工作树立航标,对研究院的组织、科目、教授及讲师、学员及研究方法等等做出细致规定,直至他离开以后也一直在贯彻执行。国学研究院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不可多得的文化巨子,都是博汇古今的通才。很多学生离校之后还赋诗追怀当年研究院的学风与盛况,叹曰:“门墙跻列问奇字,龙象一时尽大儒”。
    1926年吴宓又受命代理清华西洋文学系主任。他参考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针对我国情况,制定出完整的课程设置计划,也成为后来全国多所高校外文系的参考样板。几十年之后,当年的学生李赋宁感慨地追述:“吴宓主张外文系的学生不应以掌握西方语言文字为满足,还应了解西洋文化精神,享受西方文化思想的潮流并且对中国文学也要有相当的修养和研究。(清华)外文系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与他的思想感染也有关系。”
    清华十年,吴宓年富力强,挥洒出他的智慧和才情。开设了多门课程,培养了众多学生。也与陈寅恪等师友往来唱和,度过了人生的黄金时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