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治学心语 >

刘淑玲:为师者吴宓(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北京青年报 刘淑玲 参加讨论

    倾尽全力 授业解惑
    1937年,吴宓随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联合组成的国立临时大学南下长沙。在远离北平的南岳山上为学生们讲授“欧洲古代文学”等课程。1938年,临时大学奉令迁往云南昆明。吴宓也辗转香港来到云南。
    西南联大艰苦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消磨掉吴宓教书的热情。他在联大讲授“文学与人生”、“世界文学史纲”,是联大最叫座的课程之一。学生说“我们听他讲课,不仅学到知识,而且提高了思想境界,升华了感情。”多雨的云南经常使室中积水淹没床脚,物资匮乏,资料难求,经常遭遇飞机轰炸,但师生论究学术的劲头不减。
    1942年,吴宓被国民政府教育部聘为首批(西洋文学)部聘教授。部聘教授是当时中国教育界的最高荣誉。吴宓在日记中写道:“此固不足荣,然得与陈寅恪(历史)汤用彤(哲学)两兄齐列,实宓之大幸已!”
    吴宓坚持抗战中更应保持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他把在哈佛就认定、在清华实行的人文主义教学理念带到了联大,认为战时联大更需要培养博雅之士,文化上保有自己的传统,才能与世界文化共振,也才能抵抗民族灾难。他讲授的内容更加广泛,欧洲之外,还涉及北美、俄国、东欧,以及印度、波斯、日本等国文学。让学生打开视野,瞭望世界,在了解世界文明的远古与未来中建立自己的传统文化信念。他的理念和思想与当时联大另一些教授颇有冲突。他们对民族国家出路、战局发展前途,希望虽同,看法却不一。抗战后期,吴宓遗憾联大外文系成为战地服务团的附庸,看不惯有教员在联大授课草草,课卷不阅,不与学生交流,系务也完全废弛;他为刘文典教授被解聘不平,和闻一多、梅贻琦意见明确不同,痛感清华大学所具有的学术、学风自由传统,在西南联大已经转为非学术性的含义了……
    1944年,吴宓得悉知友陈寅恪从香港脱险归来,经过在广西的一段调养到成都复原的燕京大学任教。立即申请休假赴蓉讲学,追陪多年亦师亦友的知友陈寅恪兄。虽然路途遥远,但他没有听从梅校长建议乘昆渝直航飞机,而是一路赶乘军车、邮车,由黔入川,访贵大、浙大、复旦、中央大学,为所到之处的年轻学子讲学授业。到成都之后,吴宓为燕大和川大的学生授课,倾尽全力授业解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