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维乔在日记中记载他与张元济的交往,无论商议工作,还是“八小时以外”,都比较详细和生动。例如: 1908年5月17日晚七时,张菊翁招饮,偕庄、沈、戴三公至其家。孙星如君先在,梦旦、伟士二公续来。畅饮剧谈至十时始散。 1911年10月18日高、张两公拟将今年革命事实作《革命记》发售。午后即着手收集材料。 1916年10月,逢张元济五十寿诞,他不落祝寿俗套,相约蒋维乔和北方的傅增湘、白粟香同去浙江雁荡休养、旅游半月。蒋维乔爱好旅游,日记写得特别详细,著名景点之外,不论巍巍岩石,还是茅庵佳处,都出现在他的笔下,此与张元济的诗篇《丙辰秋游天台四首》交相辉映,留下了这次游程的全景式记录。 抗战期间,两位不与日伪往来的文化老人生活都很艰难。蒋维乔有很多替人写字、写扇面的记述。张元济也同样以卖文鬻字维持生活。日记中还有蒋维乔为张元济介绍“客户”的记录: 1944年1月24日三时往访张菊翁,商量钱琳叔传文式样、画格等事。 可惜这件张元济手书的传文今天已经无法见到了。还有一则记载: 1944年10月17日午刻应尤君春欣之招。 尤是无锡学人尤幹臣之后,秉先人之志,编就一部篇幅恢宏的家谱,经由蒋介绍,请张撰写序言。尤春欣还出示祖上宋代尤玘所著《万柳溪边旧话》。尤玘是张氏祖先张雨之师,张元济欣然为题跋文。这两篇文字倒是流传了下来。 1953年春,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成立,张元济被聘为馆长,而蒋维乔是当时11位馆务委员之一。那时,两位耄耋老人已不可能承担实际工作,但他们还保持文字之交。1952年蒋维乔八十寿诞,日记里保存了张元济送给他的一首贺诗: 生成骨相致清癯,矫矫苏南一老儒。稳著登临几两屐,饱观文献百城书。宏开绛帐传经叟,枯坐蒲团奉佛徒。旧日天台招隐处,胡麻倘已飫仙厨。 1956年10月30日,上海市委市府为张元济贺九十寿,在张家设一席,蒋维乔应邀出席。这天日记中是这样记述的: 我与菊老已年余不见,见面后握手不放,格外亲热。虽半身不遂,耳口皆不便,然兴趣甚好,精神尚不差。 这应是两位老人最后一次见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