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历史考据 >

形义之桥与原始思维(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学术研究》 王晖 参加讨论

    三、蚌埠双墩遗址图画及“文字画”的寓意
    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陶器刻划符号中有不少是以“文字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为数量比较多而且内容丰富,过去学术界也注意不够,所以专列一节进行讨论,以引起大家关注。
    蚌埠双墩遗址是南方安徽新石器中期的一种文化,时代距今7000年左右,出土陶器的刻划符号一般都是刻划在陶器的底部,数量特别多,有660多件。
    图9.1“山野花季鱼媾图”就是刻在碗底的一幅图画形式,背景像是一座山峰,左上方有一朵四瓣的花朵,下边是一双交叉的两条线。③但熟悉双墩遗址陶符的人们都知道,这种图像很多,笔者认为这是远古双墩先民表示鱼与鱼相交的图形手法,两条鱼相交,只剩下两条尾巴,四条鱼相交,就有四条尾巴。如此再看这幅整图,“山”是在告诉我们这是发生在荒郊野外,“花朵”是在告诉我们这正是鲜花盛开的季节——应是夏历的二月,公历的三月。四鱼相交,很可能是表示上古时代“仲春通淫”的习俗。这种习俗一直到西周至春秋战国时代还盛行,《周礼·媒氏》说“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郑注云“中春,阴阳交,以成昬(婚)礼,顺天时也”,孔颖达疏亦云“而《周官》中春令会男女之无夫家者,于是时奔者不禁,则昬姻之期非此日也”。说明周代还盛行仲春时节放宽男女授受不亲的禁令,允许私奔行为的发生。而双墩遗址这幅花季野外“交媾图”大概就是对这种习俗的描述和反映。
    图9.2是一幅“网鱼图”,④比较虚的线是纵横交错的网纹,较粗的线条是两条鱼,可见这是表示用网网鱼的“文字画”。
    图9.3是一幅“双鱼相媾图”,粗线部分像是一棵交错的树枝,后面有两条鱼头已经交织在一起了。表面看来,把双鱼相交放在树枝之后似乎不可解,但仔细考虑,这可能只是一个比喻:以双鱼相交喻男女相交。一男一女在树枝交错的隐蔽之处行“鱼水之欢”,其义就豁然而明了。
    图9.4是一幅“花茧图”。在残破的碗底上有一朵花,有一连串蚕茧,其上还有比较细的三条纵横线条。粗看起来,这“花朵”与“蚕茧”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花朵开放是标志一个特定的时间,而多数草木植物开花都是在夏历的二三月,因此“花朵”和“蚕茧”在一起就应该是表示花开之时蚕结茧了。
    图10.1为“孕猪图”,画一个滚瓜圆肥的猪,但猪的腹部几乎触地,而且也几乎看不到头部,显然不是一般的猪,而是一头孕猪。发掘报告称:“像是一头怀孕的母猪,体态肥硕,笨拙,腹部下垂接近地面,给人以步履艰难的感觉,全然没有野猪的形态。”[15]因此这一头“猪”或“豕”,就绝不是画面上的一个“猪”或“豕”的意思,它可能要告诉我们:养育的猪怀孕了,象征养猪业兴旺发达。这一幅图画或文字性符号“猪”或“豕”的简单概念表达了很多的含义,因此这是一幅“文字画”而非一个“文字性符号”。
    
    图9 史前“文字画”(二)
    1.双墩86T0720③:93。2.86T0820③:1。3.86T0820②:72。4.86T0720④:51。分别见《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上册第332、320、333、331、343、342页。
    
    图10 史前“文字画”(三)
    1.86T0720③:5。2.93征集品:1。3.86发掘品:36。4.920523(31):58 1-4。分别见《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发掘报告》上册第336、335、337、334、333、230、229页。
    图10.2是一幅重叠的“双猪图”。此图是碗底外部刻有两只头部向外的猪,身体相互重叠,刻划的线条简练、流畅、准确、清楚,概括性很强,是距今7000年的优秀艺术品。不过笔者认为这幅“文字画”可能还表示更复杂的含义:它可能是两个氏族组合成一个部族集团的象征。这与上面所说安徽凌家滩遗址的玉鹰雕佩饰创作手法很相似(图6)。而作为比凌家滩遗址更早的双墩遗址中的“双头合体猪”,可能寓意是两个氏族联合体。
    图10.3是“山野鱼媾图”,主线是一个鱼媾图形,只见几条鱼尾巴的形状,用的线条是粗线,副线是一座山,山下还有一排树木。这可能也与远古时代仲春通淫习俗有关,祈望通过仲春通淫的习俗使山野草木旺盛。
    图10.4是“渔网射猎图”。此图也有主线,有副线,主线是以弓射箭的形状,线条比较粗,副线是渔网。主线弓箭的线条之上还有白色的涂画,可能是为了凸显弓箭的形状。
    安徽蚌埠双墩遗址中的陶符不仅多,而且特色鲜明。特别是主线与副线的使用,具有透视功能的线条的使用,可以说是早期绘画以及文字性符号上的一大发明,值得学术界关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