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治学心语 >

回忆恩师罗炳良先生(7)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 峰 参加讨论

    四、未竟的学术事业
    虽然宋史与乾嘉时期史学是炳良师生前着力开拓的两大领域,但是他治史领域广泛,有着通识的眼光,又不自囿于此,如有关宋代之前的历史与史学研究,炳良师先后撰有《孟子政治思想述评》《论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思想的形成》《〈史记〉语辞疑义疏解例举》《〈汉书〉“多用”与“剽窃”〈史记〉说辨正》(此三篇文章是与朱钟颐先生合撰)《范晔〈后汉书〉纪传与司马彪〈续汉书〉志分合考辨》《宗法制度与汉唐社会》,同时主编有《中华文化五千年(隋唐分册)》;有关宋元明清时期的史学,除了上述提到的论著之外,尚有《宋元义理史学的“致用”与“求真”》《炎黄文化传统与辽夏金元历史认同观念》《金朝学者梁持胜表字辨误》《17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的新成就》《明清大一统政治与历史认同观念》等论文;关于近代以来的史学研究,炳良师则发表有《这几本书影响了近代中国》《新史学对良史的期望》《20世纪的〈宋史〉研究》《陈垣与〈廿二史札记〉研究》《嵇文甫的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等。炳良师更有不少纵论古今史学演变的佳作,如《论中国古代史书体裁之辩证发展》《从“实事求是”到唯物史观——中国史学理论的发展演变及其评价》《中国古代学术的经世思想及其现代启示》《地理条件与历史发展》《史学遗产与民族传统》《原生态与历史解释的适度原则》《“予夺褒贬”与“据事直书”——中国传统史学的两种治史理念及其演变趋势》《历史文化认同趋势中的“夷夏观”》《 史学“求真”内涵的演变与历史编纂学的发展》等等。这些文章不仅从宏观上考察了中国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而且具有很强了理论色彩,丰富了中国传统史学理论的研究。
    炳良师的一生,始终与学术为伴,致力于推进历史学科的发展。炳良师尚有不少意欲开拓的领域,只可惜天不假年,这些工作来不及完成了。
    一是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炳良师在北方工业大学工作的八年之中,曾有志于从事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的长远计划,其中《宗法制度与汉唐社会》《宗法制度与宋代社会》《宋代火政考略》等文章即是他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初步成果,只是后来炳良师将研究方向转向中国史学史,这一计划未能充分展开。
    二是整理邵晋涵遗书和撰写邵晋涵评传。邵晋涵之史学成就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邵氏的著述分散各处,查找匪易,炳良师因撰著《章实斋与邵二云》一书,搜集了不少有关邵晋涵的著述,后因朱兰之《南江先生年谱初稿》被发现,为邵晋涵研究又提供了一些新材料,于是炳良师计划对邵晋涵之遗书进行全面整理,并为之作传。
    三是中国传统史学的治史观念与史学思想演变。在炳良师读博期间,瞿林东先生有感于学界还没有学者就中国史学写出一部通论性质的专著,于是在课堂上鼓励大家应该朝这方面努力。炳良师受到启发,开始关注中国史学比较宏观和理论性较强的问题。2009年8月底,炳良师生病住院之前,已经拟定好提纲,准备围绕中国传统史学的治史观念与史学思想演变,写出一部通论性质的著作。
    四是中国古代史学批评范畴研究。炳良师认为,史学批评范畴在中国史学中处于理论核心的地位。长期以来,中国史学史学科对自身范畴研究相当薄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科自身的深化和提高。2012年,炳良师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史学批评范畴研究”,并相继发表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初步勾勒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范畴研究的框架。
    望着炳良师那一本本用心血浇灌的经典之花,我感觉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富有意义,充实而有光辉,犹如流星划过长空,耗尽了自己,却给寂静的夜晚带来了光明,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回忆!
    2017年2月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