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古代月氏研究空白 由于对古代文献理解的错误,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将游牧人群的大月氏与农业人群的大夏(巴克特里亚)混为一谈,进而将巴克特里亚地区的一些考古遗存误认为大月氏的文化遗存。因此,西天山西端区域游牧文化遗存的考古工作一直未得到重视,长期未能开展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因此,我们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和塔吉克斯坦西南部西天山山脉的山前草原地带开展了连续多年的系统考古调查,全面了解了古代游牧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新发现了大批遗址,包括一些古代游牧文化的大型聚落遗址,填补了以往研究的学术空白。 在多年调查的基础上,从2015年9月起,我们选择撒马尔罕市西南20公里的萨扎干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萨扎干遗址位于撒马尔罕盆地南缘的西天山北麓山前地带,是一处古代游牧文化的中型聚落遗址。此次发掘持续到2016年7月,发掘了中小型墓葬10余座、大型墓葬1座、居住遗迹2座,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骨器、铜器、铁器、金器等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后的文物。 在萨扎干遗址所获考古发掘资料表明,撒马尔罕盆地南缘的西天山北麓山前地带分布的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古代游牧文化遗存,与分布于乌兹别克斯坦北部和哈萨克斯坦西南部的同时期游牧文化遗存面貌相同,应属古代康居文化遗存。这与《汉书》等古代文献记载的康居文化的年代和分布地域是相合的,为我们确认古代月氏文化的分布范围提供了新资料。 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部苏尔汉河流域及周边山地的考古调查和已有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公元前1世纪,在阿姆河以北的苏尔汉河两岸分布的一批古代城址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应属早期贵霜文化,与其前的希腊巴克特里亚和其后的贵霜帝国文化关系密切。在苏尔汉河流域周边的山前地带,分布有同时期的古代游牧文化遗存,这些遗存可能与古代月氏有关,为我们进一步确认古代月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和探讨月氏与贵霜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通过对东天山地区和西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文化遗存、西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文化遗存与农耕文化遗存的系统比较研究,我们有望在确认古代月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厘清古代月氏与大夏(巴克特里亚)、贵霜、粟特等的关系方面获得全面系统的考古资料和科学依据,在这一国际关注的学术研究领域取得突破。 西北大学开展的中亚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深入了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促进我国与相关国家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推动实现民心相通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中亚开展考古工作过程中,我们本着对历史文化遗产负责任的态度,全面考虑了文物保护和未来展示的需要。这种负责任的做法得到了合作方同行和当地居民的好评。 2016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在乌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西北大学等单位积极同乌方开展联合考古和古迹修复工作,为恢复丝绸之路历史风貌作出了重要努力。”这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