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国外史学 >

远东希腊化文明的文化遗产及其历史定位(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历史研究》 杨巨平 参加讨论

    二、希腊式钱币的流通、传播与模仿
    钱币也是希腊化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希腊化文明信息的主要传播媒介。今天我们对远东希腊化文明及其影响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些钱币的发现和解读。
    巴克特里亚希腊人王国的钱币是在亚历山大和塞琉古王国钱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蕴含着更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其一,统治者的正面肖像根据发行者自己年龄的增长与相貌的变化而变化,反面铭文的内容和保护神之类的设计与时俱进,不仅根据发行者的血统,而且根据其功绩、信仰来确定。这就为确定王位的世系更替和国王的在位时间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其二,在整个希腊化世界,唯有他们发行了希腊语铭文与地方语言相对应的双语币,同时在反面增添了印度的神或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标记。其三,他们的钱币被后来的印度—斯基泰人(Indo-Scythians,塞人)、印度—帕提亚人(Indo-Parthians)、月氏—贵霜人、嚈哒人、粟特人、花剌子模人所模仿,从而形成了希腊与远东地方文化相结合的希腊式钱币系列。这些钱币主要在以巴克特里亚为中心的区域流通,事实上担当了文化转播和文明传承者的角色。
    希腊钱币源于小亚的吕底亚和波斯钱币。小亚的希腊人首先接触到这种有标记的铸币,然后传回希腊本土,各城邦结合自己的需要,开始发行式样不一、图案各异的城邦钱币。但在形制上,它们有共同的特征:银币为主,圆形,正面是城邦的保护神,反面是保护神的标志,或是与城邦有关的动物或图案。马其顿王国的钱币可能是个例外。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二世(Philip Ⅱ,公元前359-前336年在位)曾经发行过一种钱币,正面是带月桂冠的宙斯头像,反面是腓力骑在马上伸手致意的形象。小亚的一些波斯总督也发行过有自己头像的钱币,但希腊化时期钱币上国王头像的盛行,显然与亚历山大有关。(35)他在东征开始前后首先发行“赫拉克勒斯/宙斯”(Heracles/Zeus)、“雅典娜/胜利女神尼科”(Athena/Nike)型钱币,上面有他的名字。其后(约公元前332年)他在埃及发行了一种青铜币,正面是他戴头盔的形象。(36)公元前326年征服印度河流域后,他发行了一种纪念币或徽章,正面是他纵马持矛击退乘象的印度国王波鲁斯(Porus)的场景,反面显示他像宙斯一样,一手发出雷电,一手持权杖,头上方飞翔的胜利女神向他敬献花环。(37)亚历山大死后,最早为他铸币的是其部将托勒密一世(Ptolemy I)和吕西马库斯(Lysimachus),主要有“头戴象头皮盔的亚历山大/王位上的宙斯”、“头戴公羊角的亚历山大/手托胜利女神坐着的雅典娜”两种类型。(38)从此以后,“王像现于币”就成为希腊化钱币的主要特征。不仅各个王国的统治者发行有自己头像的钱币,就是一些地方总督也开始发行类似的钱币。钱币的正面一般是国王头像,反面是其保护神或其他特殊的象征物,并附有表示国王头衔及其名字的希腊语铭文。(39)这类钱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以阿提卡制为基础,(40)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为了便于在整个希腊化世界流通。巴克特里亚的希腊人虽然在公元前250年左右脱离塞琉古王国宣告独立,但为表示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和正统性,仍然继续发行这种钱币。第一任国王提奥多托斯(Diodotus)及其作为共治者(co-regent)的同名儿子甚至在他们最初的钱币上仍然保留着塞琉古国王安条克二世(Antiochus Ⅱ)的名字。(41)正是由于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对这种钱币传统的执着坚持,并因地制宜、因时而异,从而奠定了这种钱币传统延续千年之久的基础。
    公元前3世纪末,巴克特里亚的希腊人王朝改朝换代,一位名为欧泰德姆斯(Euthydemus,约公元前230-前200年)的国王出现。在他及其儿子德米特里(Demetrius,约公元前200-前190年)统治时期,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势力达到极盛,一度越过兴都库什山,深入印度西北部。欧泰德姆斯发行了“国王头像/呈休息状的赫拉克勒斯坐像型”钱币,影响深远,后来被索格底亚那和锡尔河之北的许多游牧民族统治者模仿采用。(42)德米特里发行了头戴象头皮盔的钱币,表示自己和亚历山大一样是印度的征服者。接替这个家族统治巴克特里亚的是欧克拉提德,他的钱币反面的保护神是希腊神话中的狄奥斯库里兄弟(the Dioscuri)。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中期,迫于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压力,巴克特里亚希腊人退入印度西北部。王朝的更替导致了希腊人内部的分裂,这时的印度西北部由不同希腊人家族控制。公元前1世纪,随着斯基泰人和帕提亚人侵入,这些希腊人小王国的地盘逐渐缩小。到公元前后,所有的希腊人王国都悄然消失。希腊人作为一个外来民族也融入印度人之中。在这200年间,希腊人实际上成了印度—希腊人(Indo-Greeks),他们的血统逐渐和当地的民族混合,他们的文化也不得不向印度转向,反映在钱币上就是希印双语币(正面希腊文,反面佉卢文或婆罗米文)的出现以及一些佛教的标志和地方神形象被吸纳到钱币的图案之中。双语币是希腊化钱币向希腊式钱币转化的分水岭,此后进入印度的印度—斯基泰人、印度—帕提亚人以及后来的贵霜人,都采用了这种双语币。
    印度—斯基泰人主要活动区域在犍陀罗地区,也就是《汉书·西域传》首次提到的罽宾。(43)他们的钱币正面以全身披甲的国王骑马前行形象取代了印度—希腊人钱币上的国王头像,这与他们的游牧民族传统明显有关。与《汉书·西域传》关于罽宾钱币的记载“文为骑马,幕为人面”(44)相比,正面相似,反面则是全身的希腊神或印度神。《汉书·西域传》中的乌弋山离很可能是阿拉科西亚地区首府Alexandria的谐音。(45)此地曾被另外一支印度—斯基泰人占领。《汉书·西域传》称其钱币“其钱独文为人头,幕为骑马”,(46)与罽宾的钱币正好相反,可能是传闻有误。但此地从亚历山大到孔雀帝国阿育王时期,再到印度—希腊人时期一直是希腊人的聚居地。印度—斯基泰人来到此地后,开始接受、仿造希腊式钱币。公元前后紧随其后进入阿拉科西亚和犍陀罗地区的印度—帕提亚人,也接受了印度—希腊人钱币的基本式样,仿造了印度—斯基泰人的钱币。(47)公元1世纪,贵霜帝国建立。前期钱币以仿制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印度—希腊人钱币为主。从第三王(Vima Kadphises,约公元113-127年)开始,金币出现,钱币风格发生较大变化,国王形象中的贵霜民族特征趋于明显。(48)希腊文变形错讹现象严重。迦腻色伽(Kanishka I,约公元127-151年)时期,铭文改为用希腊语拼写的巴克特里亚语。反面除了希腊的神之外,其余多为印度和波斯的神。(49)这些现象反映了迦腻色伽时期希腊、印度、波斯三种文化交融的深入。
    贵霜之后出现于中亚和印度西北部的王朝先后是印度—萨珊王朝(公元230-360年)、寄多罗王朝(公元360-460年)和嚈哒王朝(公元450-542年)。它们都吸收了希腊式钱币的基本要素,但从外观上看,主要采用了萨珊王朝和贵霜王朝的钱币类型,纯粹的希腊语铭文完全消失,但变形的希腊字母还在使用,如嚈哒王朝使用草体希腊文,印度—萨珊王朝的一些国王使用希腊语字母拼写的贵霜文。(50)粟特地区(Sogdiana,以泽拉夫善河流域为中心)先后处于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王国、巴克特里亚希腊人王国、帕提亚王国、贵霜帝国、萨珊帝国的控制或影响之下,钱币以仿制为主,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征,有的钱币后来甚至受到中国中原王朝钱币的影响,出现了方孔和汉字。(51)地处阿姆河下游的花剌子模(Khwarezm)虽然一直没有受到希腊人的直接统治,但由于周边希腊化文化的影响,从公元前1世纪起也开始发行自己的仿希腊式钱币。正面是国王头像,反面是欧克拉提德钱币上的迪奥斯库里兄弟骑像和单人骑马型,环以希腊语铭文。(52)公元1—3世纪出现于中国和田地区的“汉佉二体钱”(Sino-Kharosthi Coins),实际上也是受希腊式钱币影响的结果。这种钱币圆形无孔,大小钱的重量比例是4∶1(廿四铢与六铢),相当于希腊钱币的四德拉克马(tetradrachm)与一德拉克马(drachm)之比。钱币的形制、佉卢铭文的书写形式和“王中王”称号等显然与印度—斯基泰人、印度—帕提亚人和贵霜早期钱币的直接影响有关。(53)
    由此可见,在公元前后的几个世纪中,在中亚和印度存在着一个以巴克特里亚希腊化钱币为源头的货币演变系列。中亚既是起点,也是终点。巴克特里亚、印度—希腊人王国的钱币与印度—斯基泰人王国、贵霜帝国、嚈哒王国,以至于粟特、花剌子模地区的钱币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不绝如缕的传承关系。尽管经过一代一代的模仿、改造,希腊语铭文、希腊的神也都遗失殆尽,正反面的图案早就面目全非,但基本的特征如形制、币值、币材等至少延续到了阿拉伯人到来之时,甚至从其后的阿拉伯钱币和中亚蒙古汗国钱币的轮廓中也都隐约感受到它的影响(圆形无孔,正反面各种文字或图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