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瓷的出现与社会复杂化进程的起伏密切相关,与东苕溪中下游地区夏商至西周时期逐渐成为这一地区的社会政治中心密切相关,考古学上,体现在东苕溪中下游地区中心聚落的形成。本地区在钱山漾文化之后、越国之前的文化中心,逐步形成于今天的东苕溪中下游地区,表现在大型遗址群的出现、城址的出现、围绕城址与遗址的专门手工业区-原始瓷窑址群的出现、独具特色的埋葬形式-土墩墓的形成和最重要分布区等方面。 1、大型聚落的形成 从目前调查的材料来看,浙江北部的苕溪中下游,尤其是东苕溪中下游包括湖州市区、余杭西部南、德清、长兴东南部等在内的地区,是马桥文化时期至西周春秋时期遗址的最密集分布区之一,目前能确认的遗址当在三十处以上。2010年-2011年配合“瓷之源”课题进行的东苕溪两岸狭窄范围内考古调查过程中,新发现这一时期遗址多处,并且在这一带的山坡几乎均可采集到零星的印纹陶与原始瓷片,说明这一时期该地区的人类活动相当频繁。从整个太湖地区来看,这一带不仅遗址数量多、分布密集,而且等级高,因此苕溪中下溪地区是马桥文化时期至西周时期遗址的中心分布区(图1)。 2、大型城址的出现 从良渚古城之后,到春秋战国之前,这一地区明确的城址一直缺失,下菰城夏商城址的确定,是这一地区先秦时期城址考古的重大突破。 下菰城,位于湖州市南郊10多公里处云巢乡窑头村一个自北向南倾斜的山坡上,北靠和尚山,东南临东苕溪。现存内外两重城垣,平面不规则,近圆角三角形,内城位于外城的南侧中部,并利用外城南城墙中段作为内城南城墙。城墙保存基本完好,一般墙高在9米、上部宽5-6米、底部宽30米左右,城墙外有护城河,南城墙外较宽,近30米左右,东西两城墙的内、外城墙仅在南半边有保留,北半边情况不明。城址总面积约68万平方米,其中内城面积约18万平方米。内城南低北高,南边低洼处约占面积三分之一,北边为高台地,低地与高地落差在1米左右(图2)。 2010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瓷之源”课题组在邻近的南山窑址发掘之际,对下菰城进行调查,确认内城内有丰富的堆积与遗迹存在。在西南部剖面上可以看到大面积的堆积层,中南部低洼地通过钻探也可以确定地层的存在,中北部采集到同一时期的标本,东南部近城墙断面处小试掘沟内地层不厚,约30厘米左右,但遗迹相当丰富,密布大小不一的灰坑。城内无论是采集还是试掘出土的标本与城墙内出土标本一致,为同一时期的遗物(图3-图4)。 无论是内城城墙还是城内地层中出土的陶片,其时代没有晚于商代的标本,因此可以初步判定下菰城开始使用的年代不会晚于商代。 在城外高地上分布着几个包含有先秦时期遗存的遗址:高岭、戈山、东头山、吴十坟墩等,可能与城址有较紧密的联系。从整个区域来看,紧邻下菰城东北面是钱山漾、基山、毘山等大型遗址,东边开阔的河网区是大量的中小型遗址,西南边不远处是青山原始瓷窑址群,而苕溪西岸的低山上分布着大量的土墩墓。下菰城几乎处于区域内各种类型遗址的中心位置,不同区域按其地理环境而有不同的功能分区,这种功能分区显然是经过精心规划并严格布局的。 下菰城在许多方面与处于东苕溪中上游的良渚古城具有许多相似性:两城均处于东苕溪畔,紧邻苕溪布局;两城规模均处于同一地区遗址遗址规模的顶端,并处于同一地区遗址群的中心位置;周边分布着密集的遗址、墓葬等遗迹,其密度与等级均超过周边地区。良渚古城是公认的整个良渚文明的政治中心,是良渚文明发展的最高成就,而下菰城可能具有相似的政治地位。 3、土墩墓的出现和墓葬群的形成 苕溪中下游地区处于东部一马平川的环太湖河网平原与西部高峻的莫干山脉的过渡地带,其流经的区域既有连绵起伏的低缓山丘,也有较开阔的水田与纵横的河流,是古代人类理想的栖息之地,从历年调查材料来看,这一带是先秦时期土墩墓的最重要分布区。数量庞大,分布密集,仅在长兴县一地目前已发现329个地点,共计2840多座土墩,在苕溪两岸的许多低缓山头上,均可见隆起的土墩墓封土。出现时代早、序列完整、种类齐全,最早从夏商之际的马桥文化时期出现,历商代晚期、西周、春秋、战国各个时期。包括平地掩埋型、土坑型、石床型、石圹型、石室型等所有类型的土墩墓。从目前的材料来看,这一带应该是江南土墩墓的起源地,也是中心分布区(图5-图6)。 因此综合近年来遗址、城址、土墩墓等的考古新进展,这一地区的考古面貌已较为清晰,结合环太湖地区的考古基本情况,可以初步确定这一带是良渚文化之后,越国形成之前,包括钱山漾文化时期、马桥文化(或高祭台文化)时期、西周时期诸文化的中心分布区,其政治中心很可能在下菰城一带,其邻近及东部的河网平原是生活与生产区域,西南青山一带的低山缓坡上是最具本地特色、具有显赫物品特征的原始瓷生产区,而苕溪两岸的低缓山坡是墓葬区(图7)。 苕溪作为沟通南北的大动脉,孕育了从史前到这一时期的灿烂文明。这一阶段文化地位的确立,对于探索本区域内良渚文化的去向、越国的形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是构建浙江先秦时期历史的重要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意义。 以青山窑址群为代表的东苕流域夏商时期窑址群离下菰城仅数公里,明显围绕着下菰城布局,是整个文化大格局的重要一环。其产品普遍见于下菰城址及周边的遗址中,但数量均不多。青山窑址群应该是围绕着以下菰城为政治中心而布局的一个重要手工业区。 本地区的文化经历了良渚文化的高度发达及钱山漾文化的低谷,原始瓷烧造成了商代中期以前独立于居址之外的唯一种手工业门类,其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因此,夏商时期原始瓷烧造,是伴随着环太湖地区社会再次复杂化的进程开始作为显赫物品而出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郑建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