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考古队重返尉迟寺 从第一阶段第九次发掘结束的那天起,我的心情就平静不下来,因为尉迟寺遗址虽然发掘了九次,但由于地层厚,文化迹象复杂,才揭露了不到1万平方米,还有大量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埋在地下,尉迟寺的工作没有划上句号。没想到,由于牛副县长的到来,又给尉迟寺燃起了希望,他的这把火,实实在在的改变了尉迟寺的命运。 2001年4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重新组织人力,带着需要解决的学术课题,再次进驻了5年未曾相见的尉迟寺。 冬去春来,当我们再次踏入透着远古气息的土地时,这处沉睡了近五千年的古老村庄还是依然如故,显得十分寂静。这里对我们既熟悉又陌生,遗址之上仍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庄稼地,高高的堌堆还是静静的躺在那里,看到的只是现代人耕作的身影。 当地农民知道考古队来的意义,有的小学生在墙上写出“欢迎考古队”字样。我们所住的毕集村,由领导干部带队,敲锣打鼓的给考古队送来慰问品(图7)。并给考古队送上了一面锦旗(图8)。 图7:毕集村送来慰问品 图8:毕集村给考古队送锦旗 在毕集村,全家参与考古的不在少数。每逢考古队住进村里,不少人都放下手中农活,赶到发掘现场,越来越多的毕集人开始吃上了带有文化意味的考古饭,这对于相对贫困的毕集村来说,尉迟寺的发现、发掘、开发或许为毕集村脱贫致富提供了一个历史契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