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尉迟寺是辉煌的,因为这里有为纪念唐代大将军尉迟敬德而修建的寺庙,宏伟的建筑吸引了前来朝拜的人络绎不绝,上香的人接连不断。 今日的尉迟寺是辉煌的,因为这里发现了距今五千年的原始村落,成为中国考古中的重大发现,看热闹的外行人接踵而至,参观的内行人接二连三,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前前后后的故事呢? 一、地下埋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1989年,我们以考古人的脚步第一次走近尉迟寺,那是带着寻找史前遗存的目的才踏入这个被考古界遗忘的角落。 提起要到尉迟寺寻找史前遗址,开始我们并没有太大的把握,因为在一般人的理解中,“寺”,多与“寺庙”有关,既使它的时间再早,也不会早到史前吧。在踏上尉迟寺之前,我们也多少知道“尉迟寺”的由来,“尉迟”为复姓,这里的“尉迟”指的是“尉迟敬德”,是唐代有名的大将军。无疑,尉迟寺肯定与唐代有着密切的关系。 唐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鼎盛时期,其在政治、军事、文化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活跃在唐朝舞台的历史面孔至今历历在目,尉迟敬德就是其中的一个。 据记载,尉迟敬德,是一位铁匠出身的名将,与秦琼成为中国的门神,至今在民间影想深远。尉迟敬德本为降将,后追随太宗李世民戎马一生,与李世民之间远远超过了君臣关系。有人说尉迟敬德和李世民的关系达到了称兄道弟,可见非同一般。他生于北周静帝大定五年(585年),卒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朔州善阳人。尉迟敬德武艺极其高强,特别善于两将相战对合之际躲避对方槊刺。他常常在两军对阵间,单人独骑直冲入敌阵,即使敌方众人举槊齐刺,都伤不了他,最奇的是他还能在左闪右避之间夺取敌人的长槊,返刺对方。可说是尉迟敬德艺高人胆大,总能在万马军中干出令人喝彩叹绝的事情。尉迟敬德的一生,是戎马生涯的一生,自隋末从军至去世之前,南征北伐,出生入死,为唐代前期的强大和巩固立下了汗马之劳。 但是,谁也说不清在何年何月尉迟敬德曾带兵打仗于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当年宏伟的建筑虽然没有留下太多可考的证据,但当地的年长者都清楚的记得建筑分为前后两大院,各种泥塑神像俱全,并且每天香火不断。 据说,当年尉迟将军在此屯兵打仗,军纪严明,不扰乱百姓,又连连胜仗,后人为纪念尉迟将军而建庙供奉,“尉迟寺”由此而得名。50年代前后,这座寺庙曾是当地的一所小学,在文革期间,寺庙毁于一旦,如今只留下几块柱础石作为历史的见证。 我们本来想找的是史前遗址,但这样看来使我们的心里越来越没有了底气。李世民和尉迟敬德是唐朝的事,而类似的寺庙建筑又多是唐、宋时期的建造,无论如何与史前也搭不上边啊。 既然来了,还是到遗址走一圈吧。远远望去,遗址呈“堌堆状”,能明显看出高出周围地面有两、三米,堌堆的面积不下5万平方米,上面较平坦,一直是当地人耕种的农田。当我们踏上这块土地时,却让我们喜出望外,因为地表随手见到的陶器碎片,都与唐、宋时代毫无关系,那原本是更早期的人类使用的生活器具,又原本是埋在地底下的,因为农民的常年耕作而被翻了上来。当地农民祖祖辈辈都在这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农活。春去秋来,只要农民在这块土地上劳作,就有捡不尽的陶片而只能随手扔到田间地头,谁也说不出其中的缘由,也许根本就没有人去想这里边的秘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块土地上,该种的还是种,该收的还是收,但陶片该捡的还是捡,无穷无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