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尉迟寺古人的由来 我国古代就有南蛮、北狄、东夷、西戎四大部落团体,大汶口人属于东夷部落,主要是在山东省境内,也是东夷起源的地区。生活在山东这块土地上的上古人类,最早被称作东夷人。 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生活在泰安以东的东夷人(大汶口人),首先在本地发展壮大,随着社会生产力提高,氏族成员的人数也在随之巨增,原来现有的地理空间已经不能容纳大汶口人生存的需要,便逐渐向周边扩散。目前所知,在山东大约15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都有大汶口人活动、生活的足迹,加上豫东、苏北和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大汶口人的活动范围至少超出20万平方公里,所以,考古资料充分显示了大汶口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一支发展势力非常强大的原始文化,并表现了从中期到晚期具有非常旺盛的发展势头。 到了距今五千年前后,一支大汶口人离开原住地,冒着风雨和被野兽攻击的危险,向南迁移。这群衣不蔽体,拿着各种石器、骨器的原始人在原野上孤寂地走着,不知道多少个昼夜在旅途中过去了,这支疲惫的大汶口人到达了皖北这片土地肥沃、水草丰茂的平坦之地……迁徙的队伍停下了,从此,在皖北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迎来了第一批“东夷”客人,并开始了生息和繁衍,他们一起采摘,一起狩猎,一起进食,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所以,尉迟寺的大汶口人,即是山东大汶口人的一个分支。 ②、炮弹形器物的产地 这种类似于炮弹形的大器物,它的产地原本在山东莒县的陵阳河,皖北的尉迟寺距陵阳河相距千里,这不得不使我们产生一个特大的问号,是山东大汶口人带着它奔走千里之遥呢?显然不是,因为这个“大炮弹”至少有50斤以上,我们现在的成年人抱起来都非常吃力,原始人难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是否属于两地的产物呢?猜测、推想都不能作为定论的依据,我们只能借助自然科学的手段来提供证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利用岩相鉴定分析及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和山东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大口尊的矿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微结构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测试和分析结果证明,这种器物是属于当地取土制作,当地烧制的,完全属于文化传播因素,从而解决了同种器物不同地区的产地问题。 这就说明,尉迟寺古人从山东迁徙过来以后,同时也带来了文化传统,并在此发展和延续。来到尉迟寺后的若干年,他们认为这块土地可以让他们丰衣足食,从此开始在此建造自己的家园。 ③、长屋破土而出 1992年秋季,发掘工作每天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谁也没有想到,会在哪一天出现意想不到的发现。记不住是何日何时,在我负责的探方中逐渐暴露出来比较集中的红烧土块,起初,我们都没有太在意,因为文化层中出现红烧土块不算意外,可能是当时的人们生活后的残留物,等红烧土块越来越多时,就推测可能是史前人类烧陶的陶窑,我们心中暗自高兴,谁也没有往更加复杂的现象考虑。但越清理面积越大,红烧土越来越纯,我们就逐渐打消了是陶窑的可能,按考古常规,每发现迹象,都要先把它的形状、范围全部暴露。等把红烧土完全暴露时后,发现一个问题,红烧土的分布不但面积大,红土纯,而且最顶部形成一个平面。这种现象却让我们一时作不出合理的判断。 只有一个办法,局部解剖。我们便在红烧土中间的一个部位,打开了一个小探沟,就像医生做手术的一样,小心翼翼的往下清理,在这过程中,我们的脑海中始终都是问号。在清理到底部时,意想不到的现象出现了。底部竟然是一个平面,达到了光滑、平整、坚硬的效果,不过分的说,就像水泥面一样。再度顺着硬面往四周清理,又出现了竖向的硬面,与平面连成一个整体。这时让我们忽然开朗,啊!是房子,红烧土房子。 我们说不出是高兴、是激动,大家一窝蜂的拥到了红烧土堆积的地方,争先恐后的去清理,感受过程给大家带来的愉悦心情。 等这间房子完全暴露出来以后,我们全体工作人员真的又兴奋起来了,我们大声的喊着:尉迟寺发现红烧土房子了。随着发掘工作的进展,眼前的一幕又让我们惊叹不已,相邻的探方也陆续出现了相同的房子,而且连成了一排,就像一条红色的彩带,整排房子被分割成大小不同的房间,小的一般在10平方米左右,大的可以达到20多平方米,有的房间里有大量器物,有的房间里又非常干净,小的房间设有一个房门,大房间有两个房门。这连成一排又互相分割的房子,是整体烧制而成,墙壁最厚的地方有50厘米,最薄处也有30厘米。墙体内排列着一个个黑色的圆洞,清理后发现,圆洞内是已经炭化了的木头。在大部分房子的后部还保留一个方形灶台,是当时人们生火做饭的地方。经古建专家鉴定,房屋的现状应该是两面坡形,它们坚固美观,冬暖夏凉,这应该是原始人的豪华住宅吧。此时,我们心中隐约觉着这可能会是一个重大发现。 等我们的发掘工作快结束时,不但整排的房子完全暴露出来了,而且又出现了新的惊喜,在探方尽头的一侧边缘又暴露出另一排不同走向的房子。我们在高兴之际,心中充满疑惑,尉迟寺遗址的地下究竟埋藏着多少这样的房子?暗藏着什么样的玄机呢? 我们很快制定了下一步的工作方案,首先,在遗址的范围内密探。通过卷地毯式的钻探,才使我们真正了解到了房子的大体分布情况。又有谁能想到,房子成排成组,错落有序。这也是我们的发掘工作一发不可收拾的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