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灵活指挥创造条件 1935年1月11—15日,二局破译科连破敌3个密码本,知悉蒋介石试图压迫红军于乌江西北,“聚而歼之”。在1月15日夜开始的遵义会议上,刘伯承、聂荣臻建议再次改变落脚点,“北渡长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或川西北创建根据地”。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归红军指挥岗位,接连参与土城战斗、四渡赤水的指挥。1月20日,中革军委决定“经川南渡江”。24日,红军占领赤水县土城,26日,在赤水县城附近遭遇川军郭勋祺部阻击,红军陷入苦战。28日,二局终于掌握了川军密本,获悉“郭旅后面还有潘佐、廖泽两个旅”,“再坚持下去,可能造成敌人对我南北夹击的形势”。当晚,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撤出战斗。29日3时,中革军委发出西渡赤水命令。 2月3日,二局截获敌川南指挥部电报,知悉川军五个旅正从北面封堵红军,中革军委因而电令部队改向川滇黔交界处行进。当日深夜,中革军委再次电令,改“向西北前进”为“继续向西”至云南扎西。10日,扎西会议后,毛泽东根据二局情报,大胆提出东进,二渡赤水,重入黔北。2月7—10日,二局连破敌6个新密本,使红军指挥员对敌情了如指掌,步步占得先机。 2月24日,红军插入黔北。25—26日,二局先后侦知“遵义只驻第一团,担任卫戍”以及敌吴奇伟部位置,促使中革军委下定决心,赶在吴部救援前攻占遵义。27日,红军二占遵义。次日,迎击孤军深入的吴部两个师。战斗中,二局准确判明了敌指挥部位置,使红军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3月10日,红一军团拟进攻打鼓新场等处黔军。毛泽东根据二局情报,知悉蒋介石谋划在此聚歼红军。因此,毛泽东坚决主张放弃进攻打鼓新场。16日,红军三渡赤水,再次摆脱正在形成的包围圈。 3月19日,破译科再破敌3个新密本,知晓了蒋介石计划在赤水、叙永、古蔺一带截击红军。21日夜,红军四渡赤水。28日,红军从鸭溪、白腊坎间突破封锁,于31日南渡乌江,巧妙跳出包围圈。其间,曾希圣还建议,利用对敌密码及电文格式的掌握,冒充蒋介石向周浑元、吴奇伟发电,将其调离乌江沿岸。经毛泽东、周恩来同意,假电报发出后,周浑元、吴奇伟奉“命”而行,为红军渡过乌江赢得了时间。 4月1日,二局侦悉,贵阳空虚,敌守军仅有4个团。红军主力遂经息烽、扎佐,直插蒋介石的行营贵阳。蒋介石阵脚大乱,调驻守毕节、安顺的滇军救援,云南大门洞开。9日,红军突然转向西南,直奔云南,将敌军抛在贵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