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积石峡洪水与大禹治水无关(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郭静云 参加讨论

    
    夏王国有待考古佐证
    二里头遗址所代表的实际上只是考古学的发现史,因其远在其他早期城址之前就被发现,而被作为时代标杆,并被有意识抬升为夏都。但现在考古学界已有更多认识,如二里头文化开始的年代,以前认为是公元前20世纪,现在修正为二里头一期始于公元前1735年左右,其建城与青铜礼器出现的时代,都晚于公元前1700年。至于夏王国建立年代,传说中留下自然科学可认定的数据,如《禹时钧命决》:“星累累若贯珠,炳炳如连璧”,描述大约两千年才发生一次的五星贯珠现象。通过历史天文计算程式,可知这种“天命”日期为公元前1953年2月24日;这很难是偶然巧合,学界已多次讨论大禹天命问题,班大维(David Pankenier)最早注意到这点,吴文也据此判断夏王国的年代。以笔者浅见,这种判断有科学基础。
    《竹书纪年》还描述三苗的“三朝”不停下雨、地下水位上升、粮食收获及品质变差,百姓因此动乱,而“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组织克服洪水的工程建立夏王国等情形。考古与地质学材料证明,江汉地区在公元前2300─前1900年洪水肆虐,但从公元前19世纪开始,水位开始下降。大禹显然不可能是没有治水经验、对江汉地形和气候不熟悉的北方人,也不可能没有能力组织治水。除得益于大禹的经验和能力之外,从他的时代开始,洪水破坏力下降,这在神话中都被当成是大禹治水的功勋。
    吴文准确指出公元前20世纪以来黄河流域气候偏干冷,但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在这种干冷气候条件下强行找出发生长期洪水的证据。
    至于许宏的讨论,一方面把二里头作为夏王国存在的指标,另一方面指出,“夏朝在考古学上还无法确证”。笔者同意后一点。目前石家河考古发现都早于夏王国建立的年代,不过石家河遗址有未发掘的土城,学界看法不一致,或认为这是后石家河时代城址,或认为是西周时代城址。如果前者看法正确,就不能排除石家河土城与夏王国有关系。同时也需要发掘两湖地区的20多座古城,才能了解上古文明的进程以及传说中所隐藏的意涵。
    最后,笔者认为,杨升南先生《商代甲骨文所见夏代诸侯》一文,通过甲骨金文与传世文献的互补分析推论,殷周时有少量可能与夏王国曾有联盟关系的古国,其中之一为位于湖北随州的曾国;另外也提及六国贵族给殷王进贡占卜用的龟,其生活在长江流域,因此六国地望也靠近长江;其余两国地望不明。虽然文献资料零碎,只能作间接证据,但在考古和自然科学资料基础上,通过对文献进行谨慎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指明夏的真实地望。
    (作者单位: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