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沃勒斯坦与“世界经济” 70年代初,非洲问题研究专家沃勒斯坦出版了在学术界产生巨大影响的3卷本《现代世界体系》,它的第一卷副标题就是“16世纪的资本主义农业与欧洲世界经济的起源”(Capitalist Agriculture and the Origins of the European World-Economy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法译本作Capitalisme et économie-monde,1450-1640[资本主义与经济世界,1450-1640])。学术界因此记住了他的“世界经济”和“世界体系”,并将其看作世界体系的缔造者,其观念实际上源自年鉴学派。⑩1976年起,他出任纽约州立大学“布罗代尔经济、历史体系和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并主持《评论》(Review)杂志。沃勒斯坦认为,世界体系理论探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世界政治体系和世界文明。现代世界体系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世界。 在沃勒斯坦看来,世界经济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是现代世界中一种独特的“经济世界”。沃勒斯坦的这种理论可以溯源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探讨的“一国”、卢森堡的“第三市场”和布哈林的“世界经济”,并借助于依附论学派的中心边缘结构和伊曼纽尔(A. Emmanuel)的不平等交换理论。在空间上看,现代世界体系是一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因为国际性劳动分工的差异而被划分为三个地区:中心、半边缘和边缘。中心地区是由那些工农业生产最有效率、资本积累水平最高的国家构成,控制其他地区的金融和贸易市场的运转,同时实行雇佣劳动和自我经营;边缘地区则向中心区提供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以及销售市场,同时实行奴隶制和封建制;半边缘地区介于二者之间:充当中心区的边缘区、边缘区的中心区,同时实行“分成制”。(11)三个地区之间是一种基于不同劳动控制方式的、依附性的不平等交换关系。 在广度上看,现代世界经济不断向外延伸。例如,16世纪西北欧成为世界经济体的中心地区。由于拓展市场和资本积累的需要,欧洲世界在19世纪初开始将广大新地区融入它的有效的劳动分工体系中来,最终在20世纪中期完成了全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这个世界经济体的形成过程就包含了三个阶段:处于外部区域,被融入、最后被边缘化(或半边缘化)。现代世界经济从深度上越来越多地向社会空间的延伸和渗透,它包括商品化、机械化、契约化、相互依赖和两极分化五个相互关联的进程。 在沃勒斯坦看来,历史上的世界体系有两种:一种是“以政治为中心”,表现为世界帝国,它起初是不稳定的结构,常瓦解或征服一个群体,从而转化成为一个世界帝国,例如古罗马、埃及、中华帝国等。它们并不是以自然的经济互补为主导而形成的超国家的世界性体系,而是以政治扩张为手段整合而成。这些世界性帝国有单一的政治中心,却没有相应的世界经济,因此它是一个朝贡世界体系。中心政治衰落,则体系动摇,或者土崩瓦解。 另一种是世界经济体系,它稳定地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这一世界历史转折点的起源是16世纪,开始以西北欧为中心形成的,已经持续了“500年而仍没有转变为一个世界帝国”。由于中心区的工作的职业门类复杂化,中心的趋势是朝向多样化和专门化的方向发展,中心地位的维持是以国家为后盾的,因此沃勒斯坦认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按某种方式被改造成具有文化同一性的集团的程度”,即朝着“民族”的同一性方向变动。(12)在沃勒斯坦看来,资本主义和世界经济体系是相伴相生的,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被称作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的政治方面”。(13)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长久兴旺,是因为世界经济体范围内存在多个而非一个政治体系。所以说,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不是在单个国家孤立地产生;跨国界经济的相互联系,乃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构筑基础。 沃勒斯坦认为,世界经济因为建立在生产力和世界范围内劳动分工的基础之上,所以它是不稳定的结构。例如沃勒斯坦指出,由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引起了技术进步,从而可能扩大世界经济体的范围。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上的某些特定地区可能会朝有利的方向改变自身在这个世界经济体中的结构角色”,(14)最终使世界经济发生根本性的格局变化,经济世界的重心由此发生转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