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何勤华:《关于西方宪法史研究的几点思考》,《北方法学》2007年第1期,第140页。学界相似的表述极多,择其要者可参见朱景文主编:《对西方法律传统的挑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薛军:《罗马公法与现代欧洲宪政》,载费安玲等著:《从罗马法走来——桑德罗·斯奇巴尼教授七十寿辰贺文》,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55、344、362页。 ②本文只讨论古罗马,古希腊可参阅罗洪洋、赵大华:《重新思考古希腊与近现代西方法治和宪政的关系》,《法学评论》2013年第1期,第26-32页。 ③Cirero,Letters to Quintus and Brutu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2,1.1.27,转引自叶民:《共和国晚期至帝国初期古罗马人的希腊观》,《世界历史》2008年第4期,第36页。 ④参见徐国栋著:《罗马法与现代意识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1页。 ⑤详见[美]斯特劳斯等主编:《政治哲学史》(上),李天然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页。 ⑥汪子嵩等著:《希腊哲学史》(下卷第三册),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40-1141页。 ⑦参见戴东雄著:《中世纪意大利法学与德国的继受罗马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0-71页。 ⑧[法]贡斯当著:《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等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04-305、26-28页。 ⑨[法]托克维尔著:《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244页。 ⑩[德]黑格尔著:《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323页。 (11)《十二铜表法》第四表《家长权》,第二、三款。 (12)周枏著:《罗马法原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139页。 (13)详见[法]古朗士著:《古代城市——希腊罗马宗教、法律及制度研究》,吴晓群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119-120页。 (14)参见[美]伯尔曼著:《法律与革命》,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242-271页。 (15)龙文:《西欧中世纪中期罗马教皇势力的鼎盛及其原因》,《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1期,第76页。 (16)[德]韦伯著:《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7页注27、第282页。 (17)转引自[法]勒戈夫著:《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张弘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89页。 (18)[法]托克维尔著:《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244页。 (19)[苏]波梁斯基著:《外国经济史(封建主义时代)》,北京大学经济史经济学说史教研室译,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383页。 (20)参见[法]博丹著:《主权论》,李卫海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2、48、60、190页。 (21)[英]安德森著:《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刘北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11、12-13页。 (22)[英]基佐著:《欧洲文明史》,程洪逵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31页。 (23)[德]韦伯著:《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4页。 (24)参见戴东雄著:《中世纪意大利法学与德国的继受罗马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9-181页。 (25)[英]安德森著:《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刘北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3页。 (26)戴东雄著:《中世纪意大利法学与德国的继受罗马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8-179页。 (27)[英]安德森著:《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刘北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3-14页。 (28)[法]博丹著:《主权论》,李卫海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5、27页。 (29)相关论述详见[美]伯尔曼著:《法律与革命》,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3-4页。 (30)[英]哈耶克著:《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203-204页。 (31)参见谢鸿飞:《法的历史分析》,载夏勇主编:《法理学讲义——关于法律的道理与学问》(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09页。 (32)[德]卡西尔著:《国家的神话》,范进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2版,第332页。 (33)[德]黑格尔著:《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352页。 (34)参见[美]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修订版),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5-76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