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余论 与我上面所讲的关系密的,是最近张忠培先生发表的《考古学与文物保护》的文章(《中国文物报》2015年7月3日;《故宫博物院院刊》2015年3期等)。主要讲“将考古工作纳入到文物保护体制中来”,“视为是中国考古学学科建设须臾不能离去的永远的方针”。这是张先生多年的主张,这次表达更为系统。文中确有许多真知灼见,和许多有益的见解,但仍有可商榷之处。考古学是地下文物(含水下)保护的基础和支持,也是大遗址保护的基础和支撑;而文物保护工作是促进考古学学科发展的保障,两者关系紧密,相辅相成,而又有区别,各有目标。文物保护体系不能涵盖整个考古工作和考古学科。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人类创造,或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性质具有不可再生性。是民族、国家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实物见证。是爱民族、爱国家、爱乡土的具体生动教材。爱民族、爱国家、爱乡土从来都是具体形象的,而不是的抽象的。其范围包括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物质遗存,其年代不仅包括古代,也包括近代、现代与当代。激励人民群众热爱自己的民族、国家、乡土,从而激励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因此国家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文物保护,制定法律保护文物。但文物保护事业不仅是某个部门的事,而是涉及社会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并涉及到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古建筑学等社会人文学科,也涉及到物理学、化学、工程学、文物保护科学等学科,只有各部门、各学科相互协作,才能做好文物保护事业。 文物保护事业的内涵丰富广泛。而考古学是用古代遗迹、遗物研究历史的一门学科,是以田野调查、勘探、发掘获取实物资料研究历史的。上世纪20年代,近代田野考古学传入中国,老一辈考古学家结合中国的实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体系,研究史前和历史时期的历史,考古学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考古学是有理论、有目标、有方法的一门独立学科。它除有自己的学术目标之外,同时也是地下(含水下)文物保护的基础和支撑的学科。可以说没有考古学就没有地下(含水下)文物保护和大遗址的保护。如北京周口店遗址、安阳殷墟遗址、广汉三星堆遗址、成都金沙遗址等,没有考古学家的发现和研究工作,就不知其分布范围、学术价值、保存现状、历史环境等,也就谈不上对它们的保护,这个道理是很清楚的。当然,文物保护工作也是促进考古学科发展的保障。 至于说《文物保护法》第三章《考古发掘》,是国家根据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考古工作的特点,以法律形式规定对考古发掘工作进行必要管理。第三章的内容从《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七条至三十五条共计九条。主要是对考古发掘工作的资质、报批、区分为科学研究的考古发掘和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发掘、调查勘探发掘结果的上报、发掘文物的保管、文物调用以及基本建设中的考古经费等方面,属于管理方面的规定,考古发掘中要遵守这些规定。而没有将整个考古工作或考古学科“纳入文物保护体制”。当然在考古发掘工作中必须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考古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课堂学的田野工作方法,不经过野外工作的实践,是学不会的,因此,没有实践,考古学科的学术水平是不能发展和提高的。在这方面和现代医学的发展是相似的,不实验、不实践是不能发展的。如果说田野考古发掘是“破坏”,这是学科研究发展必要的“破坏”,是按科学的田野工作方法进行的“破坏”,以取得学科所需的研究资料(包括遗迹、遗物)。因此在考古发掘中,强调要有学术目标或学术课题,要以最小的发掘面积,取得最大的学术成果。强调田野工作中文字、绘图、照相三项记录齐备,且要多学科协作,获取最大的信息量,这样才能复原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现在即使是在基本建设工作中的考古工作,根据事先调查、勘探的资料,设置学术课题,依据课题要求,区分主次、重点,不能盲目地进行考古发掘。所以在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发掘,其本身就是文物保护的一种手段。过去在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工作,出现过“随工清理”现象,是错误的。新中国建立以来,长期是以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工作为主,今后长时间内也会如此。但也要为解决学术课题,进行主动发掘。今后这类主动发掘会逐步增加,这是考古学科发展所必需的。这其中的新发现,又为文物保护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 近年来考古学科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当前考古学界围绕中国文明的起源;古代城市起源及其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苏秉琦先生生前提出“重建中国史前史”的重大研究课题,是向我们提出的更繁重的学术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学术任务,需要几代考古学人的努力。我曾在《区系理论在辽西的实践》(《苏秉琦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2012年)一文中,建议“中国史前史的编写也可以一个地区一个地区的编写,最后完成一部中国史前史”,并建议经过半个世纪考古资料的积累,我认为已初步具备编写辽西地区史前史的条件,应着手编写《辽西地区史前史》或《燕山南北地区史前史》,通过编写可以提高田野考古工作和考古学研究的学术水平。这需要以考古学为主多学科协作才能完成。 学科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我们取得的成果都是一个时段的阶段性成果。学术研究要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要不断出成果,出人才,使学科研究不断深入和繁荣。 (本文是2015年7月13日在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学术演讲。陈剑、邱艳同志据录音整理,仅致感谢。并后经本人修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