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你从远古走来(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贵州日报 张兴龙 傅宪国 参加讨论

    贵州高原是人类史前文明的摇篮
    距今600多万年,全球气温由暖湿转向干冷,古猿们生活的非洲大草原植被景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茂密的森林逐渐变为稀树草原,古猿中的一支,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开始单独使用下肢习惯性直立行走,直立的身体便于观察敌害,同时,他们的前肢被解放出来,成为手臂,可以进行更为复杂的操作。能否习惯性直立行走是早期人科成员区别于其他古猿最主要的标准。
    在距今300万年左右,部分人科成员逐渐学会了使用工具,到距今200万年左右,人科成员中的一支进化成为直立人,开始走出非洲,走向几乎整个亚欧大陆,我们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都是从非洲走出来的直立人的后裔,这就是人类的故事。
    但故事还没有完,跟我们一模一样的现代人是从哪里来的?
    一种观点认为现代人起源于非洲,之后向其他地区扩散,完全替代了此前的古老型人种。
    而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各地的现代人主要是从当地的古老型人种进化来的,之间产生过基因交流,使人类维系基因,未产生生殖隔离。还有些学者认为历史上这两种模式在不同地区都曾发生过。
    贵安新区的洞穴年代最早接近距今4万年,这是现代人起源最关键的时期。
    纵观近些年的研究成果,在贵州周边的广西崇左智人洞、湖南道县福岩洞都有确定的现代人牙齿和骨骼化石发现,年代距今可超过10万年。
    而在贵州西部毗邻的云南省马鹿洞遗址则出土了原始体质特征明显古老人种化石,年代距今只有1万多年,因此,正好位于几省中间位置的贵州,境内发现的古人类体质特征情况显得尤为重要,贵安新区洞穴遗址保存好、堆积厚、时代跨度大,具备极大的工作潜力。
    现代气候资料显示,贵州高原独特的地理位置,季风环流,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具体表现在,交通相对闭塞,生态承载能力受气温、降雨等因素影响,呈周期性变化,为适应这些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
    贵州的先民创造了一套独特的适应策略,宏观上表现为穴居和打制石器的使用时间延续到很晚的时段,考古学家张森水称之为“类旧石器文化”。这些独特的文化特征在前期调查工作中发现的一些洞穴遗址中有很好的表现,对这些遗址进行科学发掘,对于全面了解低纬高原喀斯特山区的人类特定适应性生存策略,具有突破性的作用。
    综上,旧石器过渡阶段,大河平原地区相继进入农业社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贵安新区为代表的洞穴居民。
    由于优越而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文化面貌在数千年间表现为巨大的稳定性,虽有少量技术变革,但整体稳定,连续发展,形成一种可持续的攫取型模式。通过季节性迁徙,大致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这是人与自然相处的一种独特模式,与大河平原地区的生产型模式不同。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今天贵州生态文明的雏形。
    贵州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20多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黔西观音洞、威宁草海遗址、桐梓人、盘县大洞、兴义人、穿洞人,无不向世界诉说着在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一切。
    贵州是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省区之一。
    1981年普定穿洞出土骨角器千余件,引起国内外震惊,被中科院专家们誉为“亚洲文明之灯”。
    目前,全省境内发现史前洞穴遗址300余处,数量居全国前列。
    “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考古界已形成共识的这个观音洞在黔西县。北京周口店的猿人载入人类演化史,而观音洞的文化类型和文明形态显有关注。
    历史学家范同寿这样描述史前贵州:“当世界许多地方还是一片荒芜,渺无人迹的时候,坐落在云贵高原东半块的贵州地区,早已是一派生机。”新石器时期一直到商州时期,文化面貌表现出很强的连续性。
    从一个侧面说明,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贵州的族群大致稳定,贵州新石器时代居民应该从本地区的早期智人进化而来。
    骨铲
    骨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