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战时期联邦劳工住房计划的内容与效用 面对一战时期不容忽视的劳工住房危机,联邦政府首次突破了在低收人住房领域听由私人开发、市场调节的自由放任政策,实施了两项针对战时劳工家庭的住房建设计划。 1917年春,美国国会开始讨论住房问题,最终出台如下劳工住房计划。 1.船运局下属应急舰队公司负责的住房计划。1918年1月,国会通过法案资助船坞雇员,并于3月拨款5000万美元,由应急舰队公司主持住房建设。应急舰队公司采取间接建房方式,通过严格监控,向造船企业下属的房产公司提供联邦贷款,由这些私人企业根据联邦确定的建设标准直接开展住房建设工程。截至1918年11月,应急舰队公司完成计划28项,建成约9590套住房和7500个宿舍宿位,总计可供约3.05万劳工及其家人人住。[18] 2.劳工部下属美国住房公司负责的住房计划。1918年5月,国会通过法案授权劳工部提供住房给“在与国防工业相关且必要的行业就业的劳工及其家人”。7月,国会又通过法案,授权总统解决战时劳工的住房问题,拨款总数达l亿美元。劳工部将下属的工业住房与交通管理局(Bureau of Industrial Housing and Transportation)并入美国住房公司,由后者专门负责计划的实施。美国住房公司初期希望采取间接建房的方式,由私下可控的当地开发公司承担建设。但由于美国住房公司针对的军工产业中心往往是多家私人公司并存,且各公司对于新建住房选址与设计的意见存在分歧,因此美国住房公司最终采取了自己设计和建设的直接建房方式。截至1918年11月,只有27项计划完工,建成约6000套住房和7200个宿舍宿位,总计可供约1.75万劳工及其家人人住。[19] 就应对前述一战时期劳工住房危机三方面的问题而言,这两项联邦政府的劳工住房计划取得了有限但积极的政策效用。 第一,增加了供低收入劳工住房存量,初步缓解了劳工住房供应短缺的危机。在新建住房方面,两项计划推动了劳工住房建设工程的开展,在1918年春至1919年末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应急舰队公司和美国住房公司在全国150处地方投资兴建了超过1.6万套住房。在存量住房利用方面,应急舰队公司与美国住房公司通过建立空置登记局(Vacancy Registration Bureaus)和组织地方“公平租金”(fair rent)委员会等方式有效利用存量住房,增加了住房供应。总的来说,通过新建住房以及有效利用存量住房等措施,应急舰队公司与美国住房公司总计为至少25万人缓解了住房难题。[20] 第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工家庭的居住质量,改善其所居住房及周边环境的恶劣境况。两项劳工住房计划建成的住房就质量而言是很高的,设计与建设接近一战前中产阶级住房的水平。而劳工住房社区的配套设施方面也有进步,设计时就强调建设诸如公园、中心广场和娱乐场地等公共设施,增加入住劳工家庭相互交流的机会,以便增强建筑师沃尔特·H.吉哈姆(Walter H.Kilham)所描述的那种“对社区利益共同负责和社区合作的精神”。应急舰队公司和美国住房公司建成的约有1/4的工程中,拥有类似于社区中心的基础设施配备。如果不是战争结束,资金削减,约有40%的工程可能会拥有类似的设施。[21]此外,住房工程所在地区的交通等服务质量,因应急舰队公司与美国住房公司在住房建设开工前才采取改善交通路线和环境等措施得到了一定提升。 第三,适度改善了居住公平问题,在资助低收入住户、实现全社会居住公平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据统计,1910年至1916年美国非农就业人数由2330万上升到2720万,增幅17%,但增加量的近一半是在欧洲军火订单大规模推动美国经济的1916年。[22]这些流人城市、特别是军工产业中心的劳工所遇到的缺房问题,进一步加剧了住房持有方面的两极分化。而一战时期劳工住房计划建成的住房和宿舍,对于缓解军工产业中心劳工缺房困难,改善这些地区住房持有的两极分化,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此外,空置登记局和公平租金委员会对抑制房租攀升、有效利用当地闲置房的直接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居住公平。 总的说来,一战时期联邦政府的劳工住房计划取得了初步积极的政策效用,切实帮助了工程所在地区的劳工解决住房困难,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无房导致劳工流失产业的难题,这对于保障一战后期美国工业生产率与社会稳定无疑是重要的。遗憾的是,随着一战的结束与劳工住房危机的初步缓解,实施这两项计划的战时政治与经济条件基本消失。1918年11月,国会决定立即停止完工不足75%的住房工程,少量工程仅在住房改革组织的反对与压力下略有延长。到1919年,两项计划的住房项目都被停止,并通过拍卖方式将建成的房产廉价出售给了私人公司、投资商或者租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