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说,索尔兹伯里掌管英国对外政策的十余年中,英国没有卷入欧洲大陆冲突,应该说是一个成绩。除了索尔兹伯里个人的理念外,他也意识到英国表面辉煌下的脆弱之处,英国需要捍卫它遍及世界的帝国利益,却没有足够强大的武装力量,因此避免战争是理性的选择。索尔兹伯里曾说:“寇松总是要我在与俄国谈判时(强硬得)就像背后有50万军人,可是我没有。”(4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在争夺殖民地的勾心斗角中,战争危机不断加重,英国开始彻底放弃“光荣孤立”,重新寻求与其他强国结盟。这种变化有两个原因:一是英国的实力开始下降,二是德、法、俄等国在瓜分殖民地过程中的竞争。面对不断增长的压力,英国的“孤立”政策已难保其殖民利益,除非英国愿意放弃这些利益,否则就必须寻求与其他大国联盟。1898年2月8日保守党议员巴特利爵士在下院直截了当地说:“光荣孤立”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绝对的无能,除非英国与其他国家结盟,否则将丧失一系列利益。(42)4月5日,格雷爵士在议会中指出:英国不应该再使用“光荣孤立”的语言,必须不孤立,必须找到与其他国家的共有利益。(43)而且,英国在英布战争中精疲力竭,整个欧洲都在谴责英国,看来英国确实陷入了严重的外交孤立。为了摆脱这种窘境,英国必须调整它的对外政策,改变日益孤独的状态。 德国是英国优先考虑的国家,虽然英、德之间存在着矛盾,但很多英国人赞同巴特利爵士的观点:英德之间是经济竞争而不是政治竞争,两国有200年的联盟关系。在德国的帮助下,英国将成为近东、远东和欧洲的主人。(44)殖民大臣张伯伦认为,英国必须与英国利益非常接近的大国结盟,德国如果不能成为英国的强大盟国,就将成为英国的危险敌人。1900年11月,兰斯多恩侯爵接替索尔兹伯里的外交大臣职位后,与德国进行了结盟谈判,但没有获得任何预期的成果,原因主要在于:英国希望德国在远东问题上支持英国反对俄国,但又不愿意接受德国提出的加入三国同盟并完全卷入欧洲事务的条件。如果结盟可能带来介入大陆冲突的威胁,索尔兹伯里宁愿保持英国的孤立立场。 既然德国不愿帮助英国,日本就成为另一个对象。英国如果与日本结盟,不仅减轻了日、俄联合的可能性,而且能牵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促使沙皇政府与英国达成某种协议,既解决了英国在东方实力不够的困境,又避免了在欧洲爆发战争时卷入西方冲突的责任。所以,英国与日本建立同盟关系,目的是保护其在东方的利益,而不是卷入欧洲战争,即使日本与俄国发生正面冲突,根据英日盟约,英国依然可以中立,不必卷入战争。在世纪之交,英国外交政策依然延续过去的思路,侧重帝国和海洋,对欧政策服从于英帝国的利益。尽管如此,英日同盟仍然是英国从孤立转向结盟的转折点。 索尔兹伯里政府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一直严守秘密,议会中绝大多数议员直到2月13日才知道此事。在当天的下院辩论中,外交副大臣克兰伯恩勋爵道出了结盟的经济原因:“盟约建立在三个基础上,门户开放、领土完整和日本的特殊地位。前两条关于中国的原则,所有大国几乎都会同意,这符合他们的利益。然而,英国和日本拥有特殊的利益,这是将我们的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除此之外,我们在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商业利益,大致地说,我们拥有所有对华船舶贸易的60%,拥有所有对华往来贸易的大约一半,而中国几乎具有无限的商业发展能力。”(45)辩论中许多议员都指出“光荣孤立”的错误,财政大臣贝尔福说:英日同盟“是一个新的开始”。(46)以亨利·诺曼为首的反对英日同盟的议员也认为,英国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47)英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说,英国外交开启了一个新时代。自由党前首相罗斯伯里说:“英国与日本签订协议是很多年第一个此类协议,但协议一旦签署,它就不是最后一个。”(48) 这时,英国已很难在世界上保持孤立了,但一旦结盟,它又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欧洲战争。尽管英日同盟在签订时是针对俄国的,但在战争爆发时英国是和俄国站在一起的。英日同盟的初衷是希望日本能帮助维护英国在远东的利益,但结果却是日本利用英国的保护在远东疯狂扩张,最终把英国赶出了远东。英日同盟在英国外交史上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历史作了最好的回答。 英日同盟是英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这以后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政策就成为英国外交的重点。(49)其中,1904年的《英法协议》和1907年的《英俄协定》是两个最重要的结盟条约。1904年4月8日,英法两国主要就殖民地问题达成《英法协议》,但协议内容本身涉及的是殖民地问题而不是欧洲大陆。(50)在第一次摩洛哥危机中,外交大臣格雷爵士虽然支持与法国的军事磋商活动,但却不想因此将英国卷入欧洲战争之中,认为英国没有保卫法国的法律承诺,呼吁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当前冲突。(51)正如1905年索尔兹伯里的儿子对贝尔福所言:“英法协议没有背离我们以前的外交政策,而是与过去的政策完全一致。我宁愿将英法协议视为过去政策的发展而不是一种新的开始。”(52)《英俄协定》是《英法协议》的自然补充,1907年8月31日,《英俄协定》在圣彼得堡签订。 无论是《英法协议》还是《英俄协定》,其内容全都与争夺殖民地有关,通过划分势力范围消除了彼此的冲突与对立,从而可以联手共同对付其他列强,在更大规模的殖民争夺中获取更大利益,这就是一战之前帝国主义列强结盟政策的实质。在这个过程中,被侵略民族是没有发言权的,他们只能任人宰割,在西方强大的时代,世界的格局就是这样。但列强的结盟策略却把自己引入毁灭。《英俄协定》出台后,三国同盟(德、奥、意)和三国协约(法、俄、英)两大集团正式形成,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诱因。(53)在1907~1914年内,危机频频出现,欧洲上空一直笼罩着战争的阴云,几乎所有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都与这两大集团相关。1899年和1907年在海牙召开的两次国际和平会议所形成的决议,也未能阻止两大集团的军事对抗。巴尔干由此卷入欧洲大国争端的旋涡,最终成为战争的引爆桶。(54)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