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制定和实施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一)军事策略 1.解放西藏必须出兵,而且是多路出兵 西藏是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但是,要实现西藏和平解放却必须出兵。1949年11月23日,毛泽东在关于解放西藏问题给彭德怀的电报中明确指出:“解决西藏问题不出兵是不可能的,出兵当然不只有西北一路,还有西南一路。”(24)经过西北局和西南局反复权衡之后,确定由西南局派十八军为主力从四川出发,同时解放军从云南、青海、新疆等地协同进藏,减少供给压力并形成多路并进的合围之势。 2.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 鉴于英美帝国主义分子图谋“西藏独立”活动甚急,为防夜长梦多,1949年12月中旬,毛泽东在前往莫斯科缔结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途经满洲里时,给中央领导人写信并转告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西南局负责人,提出“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的重要指示。1950年初,他再次强调指出:“如果今年五月中旬至九月中旬不向西藏进军,则须推迟至一九五一年才能进军。我意如果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应当争取于今年五月中旬开始向西藏进军,于十月以前占领全藏。”(25)抓住解放西藏的有利时机,用实际行动粉碎内外反动势力试图搞“西藏独立”的图谋。 3.修路运粮是关键 多路进军除了军事上的考虑之外,还有解决粮食供应困难等的用意。1950年1月24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进军西藏的指示中提到:“(一)刘(伯承)邓(小平)已决定十八军为进攻西藏的主力,并提议由青海、新疆及云南各出一支并向西藏多路向心进兵,以便解决粮食及地形上的困难。又,刘邓提议有西北局负责派工兵迅速修复由西宁经玉树到甘孜的公路,并调查玉树飞机场的情况电告”。(26)等到“十七条协议”签订后的1951年5月25日,中央军委关于进军西藏的训令中,除了谈到兵力布置以及保持高度警惕之外,重点谈的就是粮食和修路问题:“西北军区由新疆准备入藏之部队,除先头部队继续侦察到达噶大克的道路外,主力继续修通公路,以备随时入藏。”并提到三条具体路线:“A,甘孜—昌都—丁青—乌所—太昭—拉萨公路由十八军负责抢修,力争明年年底完成。B,西宁—黄河沿—玉树—囊谦—类乌齐—丁青公路由西北军区负责修筑,并将黄河沿—玉树—囊谦段继续修通。C,敦煌—柴达木—黑河—拉萨线为我对西藏将来油料补给的预订路线,应由西北军区派人进行实地勘测。”(27)修筑青藏和川藏公路对落实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维护西藏地方局势稳定及边防巩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修筑公路花费了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巨大的人力物力,成为历史壮举。 (二)经济策略 1.进军西藏,不吃地方 1949年2月,毛泽东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会见了来访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一行。在展望解放战争的进程时,毛泽东谈到了西藏问题。他指出:解放全国,“比较麻烦的有两处:台湾和西藏。西藏问题也并不难解决,只是不能太快,不能过于鲁莽,因为:一交通困难,大军不便行动,给养供应麻烦也较多;二民族问题,尤其是受宗教控制的地区,解决它更需要时间,须要稳步前进,不应操之过急。”(28)1950年12月,毛泽东在给西藏阿里两位地方官员的信中指出:“人民解放军入藏部队都由中央人民政府供给,决不侵扰老百姓。”(29)1951年1月29日,毛泽东又致电西南军区,询问十八军进藏准备情况:“入藏部队必须携带之皮衣、皮帽、帐篷、饭锅、水桶、黑矾、大蒜、料袋、牛绳等二十余种物品,十八军是否业已准备好,望查告。”(30)这表明,毛泽东和党中央既关心进藏将士,也关心“不吃地方”政策、关心减轻西藏百姓负担的落实。 路途遥远,高山峡谷重重,匪患严重,交通运输极为困难;西藏地方物资匮乏,进藏部队的给养无法就地解决;粮食和物资的匮乏既可能导致军事上的失败,也可能导致政治上的被动。因此,中央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通过运输解决进军西藏的粮食和物资供应,付出巨大,收获也颇多,实践证明是一项英明的决定。(31)1950年12月17日,西藏地方政府制定的关于和谈的五项条件中,第四项即以“西藏地区农田不多人口也少,缺乏食物,百姓易遭饥荒”为由,要求“汉政府军队撤回内地”。(32)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敏锐的观察力和预见性。 2.运输和生产问题 由于执行毛泽东的“进军西藏,不吃地方”指示,运输问题成为解放西藏军事行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西南局邓小平、贺龙等进一步提出了“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进军方针:“西藏的经济、地理和气候的特殊条件,给进军部队的衣、食、住、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补给问题必须解决好。我们的方针是‘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33)当筑路任务遇到重重困难而无法按计划完成时,中央及时调整方案。毛泽东在谈到入藏部队的当时任务时说道:“关于这些部队一九五一年的任务是以修筑公路为主,还是生产粮食解决给养为主的问题,张国华在京时曾对我说应该是筑路而不是生产。张并认为明年一年即可修通甘孜至拉萨公路。但据后来所得情报,明年修通是不可能的,也许需要两年至三年才能修通。似此,如果我军不从事生产,则给养将成严重问题,靠藏政府供给,或靠购买,则对藏民影响不好。因此请你考虑是否可以定为生产与筑路并重……”(34)这一指示妥善处理了二者的关系,而康区藏族百姓为运送军粮物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