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袁飞 任博:清代漕运河道考述(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农史》(南京)2014年 袁飞 任博 参加讨论

    (二)清口以北漕河
    漕船过天妃闸后曲折北行出运口,此处即是江苏省境内运河的分界点。漕船通过此处,即进入中运河,也就是本文所说的清口以北漕河。黄河自西横绝而东,淮自西南挟七十二溪之水奋涌出清口,与黄河汇合后直注大海,势若建瓴。粮舟过甘罗城,过惠济河祠折而西北,入杨家庄运口从清河县旧治北通过,又西北到三坌,17里入桃源县境,五里至来安集,又西北入宿迁县境,(55)这一段水路即中运河。
    安徽段淮河一带南北两岸的寿州、凤台、怀远、定远、六安、英山、霍山、阜阳、颍上、霍邱、亳州、蒙城、太和十三州县的漕粮分别在怀远、临淮、寿州、正阳关四处受兑上漕船。(56)其中亳州、蒙城两地的漕粮需先将漕粮通过涡河运至怀远县城南淮河岸边的漕仓,与怀远县漕米一起受兑上船。(57)阜阳、颍上两县漕粮直接从颍河南行之正阳关漕仓受兑,而太和县的漕粮则需先从沙河东南行入颖河,然后南行至正阳关兑漕处。凤台、寿州紧邻淮河,两地兑漕地在寿州城北近淮水次。六安州及所属之霍山漕粮则先由淠河运至正阳关受兑,霍邱靠近淮河,漕粮由淮河运至正阳关,而英山距离较远,或用车陆路运送,或走水路;若用船,则需从东西两河出两河口入淠河,(58)北行至正阳关;定远漕粮则需先陆路运送至临淮受兑。(59)这些州县漕粮在受兑之后,从水次仓沿淮河东行入洪泽湖,然后出清口入中运河。灵璧、泗州及所属五河水次漕仓在浍河边,其中灵璧漕粮需要在城南90里的浍河之滨的九湾集,泗州及五河则在五河县浍河北;(60)盱眙紧挨淮河,县境内河汊纷歧,水道便利,其漕粮水次仓根据方志中的记载可以肯定应该就在县城内,然后沿淮河入洪泽湖,再由清口过黄河入中运河。(61)
    徐州府所属丰县、沛县三县漕粮需集中于运河旁的沛县所属之夏镇水次交兑上船;(62)萧县和徐州府附郭铜山县漕粮都在府城附近交兑,其中铜山县漕粮在府城南2里左右东临河干的广运仓交兑,萧县则在府城南广运仓东交兑漕粮,(63)此处水路便利,漕粮可由奎河、黄河进入荆山口河至微山湖入运河。(64)而徐州府属宿迁之水次仓在旧治项王城南灵杰山前,此处“前阻运河,连冈马陵”,处于黄河与大运河之间,水路便利,漕粮由漕仓受兑后直接进入运河北行。(65)睢宁县漕粮需到城北50里的羊山水次兑运,然后从旧黄河东行至宿迁境入中运河北行。(66)海州及其所属沭阳县漕粮须在淮安府买米交兑,其中海州的兑运仓在淮安府南门外南所坝,有瓦房7间,草屋6间,而沭阳县却没有固定仓廒,每年兑漕时都是租赁民房存放漕粮,漕粮上船后就近入运河。赣榆县兑运水次仓在沛县夏镇,需要先至徐州府购买漕米,然后运至夏镇租民房存放,交兑上漕船后沿运河北上。(67)
    三、上江漕河:四省漕道
    上江漕河包括安徽、江西和湖广四省的漕道。因这四个省的漕粮运道都要经过长江,且都在瓜仪长江之上游,因此统称为上江漕河。相关文献(或官书)中对上江漕道的记载其实就是记述了漕船在长江上的行驶路程,特别是漕道的记录是以省会为记载起点,缺乏对漕粮(或漕船)如何抵达省会的详细记载。下面分别对每个省进行详细地考察,以求完整地勾勒出当时完整的漕粮运输路线图。
    安徽各州县的漕粮主要是在江安粮道辖下征收,漕粮受兑后则从附近的水道进入长江。总的漕路大致是:“江南江安粮道属漕船由各州县水次开行,出江历安庆、池州、太平各府境,经西梁山之麓,由采石矶顺流入江宁府之龙江关,北行二十里渡江”,(68)行30里至龙潭驿,又东北行50里则至北新河仪征坝,入仪征运口。(69)
    具体来看,太平府距离长江最近,其漕粮的运输相对较易,其辖下的当涂、芜湖、繁昌三县水路交通比较发达,因此漕粮受兑后花不了多少时间就可进入长江,直趋淮安。其中“当涂县为太平府府治所在地,其漕仓在南津门内大街之东,北出采石河25里入江;(70)芜湖县仓在县东南迎秀门外,西行7里入江;(71)繁昌县仓略有改建,一开始在县东30里的峨桥镇,后改至澛港镇,最后改建在三山镇,而这些地方都是靠近长江,漕船开兑后直接入江,(72)50里至东梁山,又40里至采石镇,又50里至江宁府之江宁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