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袁飞 任博:清代漕运河道考述(6)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农史》(南京)2014年 袁飞 任博 参加讨论

    在省城会合后的“江西粮船自省城南浦驿大江开行,经扬子洲,历新昌、都昌二县境,入鄱阳湖,至湖口县出大江,经梅家洲入彭泽县境,顺流与安徽省粮船会。”(102)即“盖自章门以入于湖,由湖口出得江,顺流东下,以达于淮,逶迤二千余里。”(103)《运漕摘要》对这一段路程有较为详细的记述:“南浦盼樵舍,昌邑望吴城,南康湖口远,彭泽是山城,东流安庆府,宗阳第九程,大通赶荻港,芜湖阻行人,采石当江下,扬帆送南京,仪征傍江走,扬州关一盘,邵伯高邮近,宝应适两程。”
    湖北有六府需要向朝廷缴纳漕粮,从六府中地理位置最西的荆州府开始,荆州府漕艘进入大江后,历宜都、枝江、松滋、石首、监利等县出荆河口,至洞庭湖,然后转而向东至武昌府北,然后至黄州府蕲州,于此与黄州府漕艘汇合,行20里过乌林港,再行10里过马口入长江。(104)
    安陆府漕船从府城北入汉水,过潜山县,东至汉阳府,与汉阳府漕艘会于汉口,然后出汉口入长江。武昌府漕船水次受兑后就近入江。德安府在其府城西入涢河,遶而东流至黄港,与漳水会合,入云梦泽,然后至安河,会襄沔,再东进到汉口,然后进入长江。(105)
    最后,全省之漕船由武汉入江,东折出汉口,30里经青山矶,之后过马家洲、赵家矶、道士洑入大冶县境,经漳源塘、菖蒲港,历蕲水县乌江庙、迴风矶入黄梅县、广济县境,经鲁肃港、余家涯入江西德化县界,与江西粮船会。(106)
    湖南省交纳漕粮的只有三个府,从南到北分别是衡州、长沙和岳州。三府之中衡州府的地理位置最南,漕艘是沿着湘水由南向北前进。湘江流经衡州府时,衡州漕艘于衡州府城南入湘江,然后湘江会合了蒸水后,经过湘潭县城西,行程650里左右到达长沙府临湘驿。(107)然后湘水从长沙府城西面环城流过,长沙府属之有漕州县除益阳县外,分别从各自附近河道进入湘江,其中益阳县漕艘进入流经县城的滨江,然后“过沅江,入洞庭。”(108)漕艘通过长沙府境,经青草湖到达洞庭湖,这一段水路共行程200里左右。总的来说,漕艘“自衡州府衡山县流入湘潭县境共二百八十里,至湘潭县城,又北流四十里入善化县境,七十里入长沙县境,一百里入湘阴县境,又四十里至湘阴县南门,绕西门,又一百三十里会青草湖”,(109)然后“注于洞庭湖”。岳州在洞庭湖的东北,虽然相距很近,大概一里左右,但岳州府属各州县漕船则不全入洞庭湖,有的州县之漕船则直接通过附近的河道抵达三江口,会其他漕艘于城陵矶。由于水次仓在城陵矶,所以湖南省之漕船最终都会在岳州府城北的城陵矶会合,然后按照各自的帮次,向东驶向武昌,进入长江。“湖南粮船出岳州府巴陵县洞庭湖口开行,经刘公矶莲花塘至临湘境,经白螺杨林等矶,入湖北嘉鱼县沔阳州境,平江顺流,经江安塘王家港入江夏县境,至湖北省城与湖北粮船会。”(110)
    四、河南漕河:漕道小分流
    河南的漕粮运输在河南境内主要依靠卫河。由于卫河河道状况的变化,有清一代兑粮水次仓也几经变迁,因此漕运河道也需有相应的变化。而历史文献中的记载都是一种静态的描述,没有记录其变迁后的状况,因此这种记载不是完整的历史原貌。本小节将根据档案文献弥补这一缺失。
    河南省漕粮每岁额征25万石,除了在卫河附近的州县需征收本色米10万余石外,其余各属漕米总额十五万石系折收银两。(111)而那些需要缴纳漕米的州县自明末以来一直在直隶大名府小滩地方交兑,后“因舟车盘运,所费浩繁,官民交累”,(112)屡次反复改定。雍正二年(1724)确定彰德、卫辉、怀庆三府及阳武、原武、封邱三县起运本色漕米104000余石在卫辉五陵水次兑运,这些州县须先将漕米通过各自水路运至卫辉府(其治在汲县)城北受兑上船。而开封、归德等五府一州由于运输艰难,后将漕米折征,然后自卫辉府至大名府小滩镇一带沿途采买漕米15万余石,并就近于采买漕米处分地受兑。(113)由于“河南原无额设粮船,当兑漕时用他省之船集于卫辉水次”,(114)漕船受兑后沿卫辉府城北卫河向东行驶。卫河在浚县境内长约175里,中间有一段水路非常危险,漕艘经常在此触石沉没,“屯子马头至老鹳嘴为十八里,曰老龙湾,曰石柱,皆善化山麓,舟子视为畏途也。中经三官庙,河弯曲石粼粼隐显出没。”(115)所以漕船至此,虽百倍小心仍不免有所损失,之后往往雇用纤夫挽拉,或者用小船剥运。到乾隆年间,由于“卫河以东河身狭浅,且必须沿途起剥,近年浅涩更甚,羁滞逾期。”因此,乾隆五十二年(1787),河南巡抚毕沅因汤阴县所属之五陵地方原系兑运漕粮水次且河水较为宽深,奏请将河南漕粮改归此处受兑,试行一年,如果顺利,可成为定制。(116)这样虽然可以“避去老鹳嘴等处咸溜地方”,但“自五陵以至楚旺一百三十余里之内,仍有古浅,不免转拨之烦。”于是次年,清政府又将兑漕地点东移至内黄县的楚旺镇,这样“较从前近至四百余里,兑运便捷。”(117)但楚旺以西地方的漕粮必须事先运至楚旺镇方可交兑上漕船,而这些漕粮若用小船运输须沿卫河先后“由浚县城西北经滑县、汤阴县、内黄县”境至楚旺,(118)然后漕船在楚旺镇受兑漕粮,之后沿卫河东行入直隶大名府的小滩,“自小滩而北,以至馆陶,又自馆陶北行九十里至临清,与南漕运道会。”(119)总之,无论河南漕粮交兑的地点如何改变,其通漕的水路——卫河却是始终改变不了。这条发源于辉县之苏门山的卫河,向东先后经过经汲县、浚县、滑县、汤阴、内黄、大名、元城,“流经八百余里至山东馆陶县,合漳河之水出临清板闸外入运”,(120)始终承担着河南全省每年约38万石漕粮的运输任务。(12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